安徽宿州高二地理期中文.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037201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宿州高二地理期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宿州高二地理期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宿州高二地理期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宿州高二地理期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宿州高二地理期中文.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宿州市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文科)第I卷一、本卷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根据国务院批复,我国将规划发展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江苏沿海经济区,及澳门横琴地区、中部崛起地区、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区、黄河三角洲开发区等经济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这种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A. 整体性 B. .开放性 C 差异性 D.阶段性2. 图中各大经济区域的基本特征是A. 区域没有固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 区域的划分是人们凭

2、空构想的结构C. 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D. 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3. 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区域内的发展还必须A. 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C. 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 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根据材料分析,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经济区域的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差异性,故C项正确。2. 考查区域主要的特征。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故A项错误;区域划分都有一定的规则和依据,故B项错误;区域界线有些是明确的,有些是模糊的,故C项错误;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特征不同,故D项正

3、确。3. 区域之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都不同,不宜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不宜保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不宜保持一样的城市建设要求,应该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故D项正确。【点睛】区域的概念与特点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出的区域类型也不同。2、区域的特点:区域的特点与区域的性质、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有关。(1)层次性,即区域之间是有等级差异的(2)差异性,指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来说,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区域内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越

4、简单,区域内同一性越大,区域间差异性越小。(3)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4)可变性,即区域范围、区域界线具有一定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界线的模糊性:有的区域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区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地表空间。区划的角度、指标、目的不同,同一地表空间,可得到不同的区划方案。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05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961年2005年耕地面积(km2)400521森林面积(%)36. 7920.46气温年较差()24.127.6年降水量(mm)1 3691 087雨季地表径流(亿m3)7.18.2水土

5、流失面积(km2)61108粮食总产量(万吨)9.611.9人口(万人)41.560.14. 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A. 人均耕地面积 B. 人均森林面积C. 人均粮食产量 D. 人均水土流失面积5. 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 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B. 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C. 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D. 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6. 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损失高的原因是降水变率大土质疏松土层较薄人口密度大A. B. C. D. 【答案】4. D 5. C 6. C【解析】试题分析:4. 根据表格数据,把耕地总面积、森林总面积

6、、粮食总量和水土流失面积依次除以人口总量即可,人均水土流失面积呈上升趋势的是,所以C正确。.6. 山区土层较薄、人口密度大是造成该县单位面积经济损失大的原因,所以B正确。考点: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在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7. 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B.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C.

7、 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D. 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8. 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正确的是A. 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B. 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C. 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D. 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答案】7. A 8. B【解析】7. 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方向的效益,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故A项正确;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故B项错误;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灌溉,故C项错误;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地区,故D项错误。8. 河流的径流量主要与补

8、给量有关,三峡工程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的补给量大,但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故B项正确。下图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图中M地是水草丰美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20世纪初期以前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时期,其显著的特点是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门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 历史上开发M地区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有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夏季土壤盐渍化严重土壤板结与酸化A. B. C. D. 10. 胡佛水坝是美国综合开发科罗拉多河水资源的一项关键性工程。有关胡佛水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地质、

9、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B. 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C. 水坝只有发电功能,防洪、航运、供水功能不明显D. 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答案】9. C 10. C【解析】9. 据材料分析,M地是水草丰美的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故夏季不会出现严重的土壤盐渍化现象,故错误;西部土地的不断开发和耕地面积的急剧增长,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专门化,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土壤板结与酸化等问题,故C项正确。10. 据当地地理特征可知,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时易破坏生态环境,交通不便,施工难度大,水坝具有发电、防洪、航运等功能,故C项符合

10、题意。“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 ”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11. 该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A. 土地盐碱化 B .酸雨危害 C .水土流失 D.大气污染12. 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 B. 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C. 主要用作饲料,综合利用率高 D. 主要用作生活燃料,使用效率低【答案】11. C 12. D【解析】11. 据图可知,该县农村生活用能以秸秆和薪柴为主;秸秆燃烧会导致大气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破坏植被会导致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故C项正确。12. 据图可知该县农村秸秆主要做为

11、燃料,故A项错误;而用做肥料还田的只占3%,故B项错误;用作饲料的比重为13%,利用效率不高,故C项错误;用作生活燃料的占50%,但使用效率较低,故D项正确。 C主要用作饲料,综合利用率高 D 主要用作生活燃料,使用效率低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3. 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A. “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B. 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C. 经济腹地较小企业间过度竞争D. 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14. 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 城市化水平 B. 用

12、地紧张 C. 经济发展水平 D. 人口数量【答案】13. C 14. B【解析】13. 据图可知,B地位于福建省沿海地区,该地区受地形影响,经济腹地较小,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C地位于珠三角地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同类企业之间竞争剧烈,过度竞争,故C项正确。14. A地位于长三角地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地资源不足,用地紧张等问题凸显,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故B项正确。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图”,完成下列问题。15. 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劳动力价格较低 土地价格较低长江“黄金水道” 经济基础雄厚A. B. C. D. 16. 产业转移对“长

13、三角”的影响是 利于产业升级换代 利于环境质量改善利于增加就业机会解决资源短缺问题A. B. C. D. 【答案】15. A 16. A【解析】15. 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劳动力价格较低,土地价格较低,故A项正确;交通条件和经济基础没有优势,故错误。16. 考查产业转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对迁出地来讲,可以利于产业升级换代,将污染企业迁出利于环境质量改善,故A项正确;增加就业机会是对迁入地的影响,故错误;资源短缺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只能是缓解,故错误。【知识拓展】产业转移及其影响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2、分类:区域产业转

14、移;国际产业转移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的目的:企业生产追求更高的利润。(2)其他因素: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5、产业转移规律:产业转移就地域来看,在国内由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在国际由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就产业类型来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进而转移资金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是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湖区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7. 下列不属于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是A. 平垸行洪 B. 围湖造田C. 宋朝以来的围垦 D. 泥沙淤积18. 下列关于洞庭湖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洞庭湖区属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充沛B. 洞庭湖区地处我国江南丘陵,平地少,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必须围湖造田C洞庭湖区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农业产量较高D由于人口多,土地压力大,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