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建瓯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902757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建瓯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福建建瓯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福建建瓯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建瓯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建瓯第二中学高三化学第二次月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与汽车排放的尾气有关 B.人们用电动自行车代替摩托车是“低碳消费”的行为 C.酸雨是指PH小于7的酸性降水,主要是由煤的燃烧所致的 D.用Cu、O2与稀H2SO4反应代替Cu与浓H2SO4反应制胆矾是“绿色化学”的体现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B.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强D.双氧水、水玻璃、氯水都是纯净物3、下列物质不能

2、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A.FeCl2 B.FeCl3 C.ZnS D.SO24、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若用于配置以下溶液:NaOH AgNO3 Na2CO3 FeSO4 KI Na2S Na2SO3 会使配置的溶液变质的是A.全部B.C.D.5、已知反应:Cl2+2KBr=2KCl+Br2,KClO3+ 6HCl=3Cl2+KCl+3H2O,2KBrO3+Cl2= Br2+2KCl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KBrO3KClO3Cl2Br2 C.反应中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中1 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

3、的物质的量为2 mol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广泛应用于现代通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B二氧化碳可用于扑灭金属燃烧引起的火灾C一定条件下,可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D氢气作为新型燃料,其突出的优点是氢气轻,使用安全7、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2 mol NO和1 mol O2混合后,体系中的原子总数大于6NA B.0.01 mol Mg在CO2中完全燃烧,转移电子数为 0.02NA C.标准状况下,3.2 g Cu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分子数为0.2NA D.7.8 g Na2O2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2NA8、在下列溶液中,各

4、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Na+、Cl-、SO42、K+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pH=12的溶液:K+、Mg2+、Cl-、Br- D.碳酸氢钠溶液:K+、SO32、Cl-、H+10、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过滤加过量NaOH溶液加适量盐酸加适量Na2CO3溶液加过量BaCl2溶液A. B. C. D.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O2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是因为SO2有漂白性B.若将SO2和Cl2以等物质的量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中一定退色更快

5、C.SO2通入Ba(OH)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稀硝酸最终沉淀全部溶解D.SO2通入BaCl2溶液中无沉淀生成12、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H4+B.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C.若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O32D.若溶液中加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l13、分析发现,某陨石中含有半衰期极短的镁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

6、质量数为28),该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A 12 B 14 C 16 D 1814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的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 B甲中沉淀不可能比乙中的多C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 D甲中和乙中的沉淀可能一样多15研究表明:多种海产品如虾、蟹、牡蛎等,体内含有+5价的砷(As)元素,但它对人体是无毒的,砒霜的成分是As2O3,属剧毒物质,专家忠告:吃饭时不要同时大量食用海鲜和青菜,否则容易中毒,并给出了一个公式: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 = 砒霜。下面有关解释不

7、正确的应该是 ( )A青菜中含有维生素C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C致人中毒过程中砷发生还原反应 D砒霜是氧化产物16在反应KClO3+6HCl(浓) 3Cl2+KCl+3H2O中,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数之比为A16B51C15D6117.下表各组物质中,满足下图物质一步转化关系的选项是18、 a mol铜跟含b molHNO3的硝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一定是( )A(b2a)molBb/4 molC2a/3 molD2a mol19、下列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SO2、Cl2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 NH4HCO3晶体、固体I2受热均能变成气体C

8、S与Fe、Cu反应均生成低价硫化物 DClO-与S2-、H+均不能共存20.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A.分离CCl4和水 B.酸碱中和滴定 C.吸收HCl 尾气 D.中和热的测定21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22. 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23.从海水中可以提取溴,但得到的液溴中常溶有少量氯气,除去

9、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KI溶液 B.通入溴蒸气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加入适量的溴化钠溶液24.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 H+ + OH- =H2O表示的是A.NH4Cl + NaOH NaCl + NH3+H2OB.Mg(OH)2+ 2 HCl = MgCl2 +2H2OC.NaHCO3 + NaOH = Na2CO3+H2OD.NaOH +HNO3 = NaNO3+H2O25有8 g Na2O2、Na2O、Na2CO3、NaOH的混合物与200 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质量为 A8 g B15.5 g C11.7 g D无法计算26

10、、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列各小题除去铁粉中的铝粉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氯化铁溶液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 27、(5分)某溶液中可能含有Fe2、Mg2、Cu2、NH4、Al3中的一种或几种。当加入一种淡黄色固体并加热溶液时,有刺激性气体放出和白色沉淀生成,加入淡黄色固体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与析出沉淀和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纵坐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在该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所加的淡黄色固体是(化学式)。28、(12分)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Cu2+、 Au3+等离子。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流程,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从废水

11、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填写下面空白:(1)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 、 、 、 、 。(2)写出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铁红的化学式为 ;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铁红 ;氧化铜 29(15分)下列物质有如下转化关系(有的生成物未列出),其中:D为碱,G为酸,金属甲在G 的浓溶液中会钝化;F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A、B、C、D,E均由Q,R、x、T四种短周期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且Q、R、X、T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R和X相邻;Q和T同主族,Q为非金属元素,T为金属元素。则: (1)

12、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T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R、X、T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3)A和G等物质的量反应产物的水溶液显 性,其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 (4)A和X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为保护环境,通过安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使尾气中的E和CO反应转化为两种空气的成分,当反应转移l mol电子时,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总体积为 L。30(15分)在常温下,某兴趣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碳酸钠,流程如下:在常温下,有关物质的溶解度为:物质NH4ClNaHCO3Na2CO3NaCl溶解度/g37.29.621.536.0 (1)操作中的实验操作名称为 ; (2)操作I、II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操作I和II不能颠倒的原因 ; (4)检验所得的碳酸钠粉末是否含有NaHCO3,的实验方案是(写出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 (5)为了测定所制取产物的纯度(假设杂质只有碳酸氢钠)该小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