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曲沃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02708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曲沃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西曲沃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西曲沃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曲沃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曲沃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 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 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 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3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法规定

2、,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4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 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的新特点是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

3、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6“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共同着眼点是 A废除旧政府屈辱的外交关系 B与各国建立新型的平等外交关系 C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及特权 D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7历史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展示了周恩来这位共和国外交的奠基人物, 以矫健的身姿活跃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一系列事件。下列中国的外交政策 由周恩来提出或阐发的是 “一边倒”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 “另起炉灶” A B C D82014年是中美联合公报签署42周年。关于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美两国邦交关系正常化 B公报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C公报的签署体现了一种

4、求同存异的精神 D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 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年、1972年、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 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建交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 重返联合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11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5、宣言。2011年4月14日,第三届“金砖国家领袖”峰会在中国海南三亚举行,中国与 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签署了三亚宣言,形成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 A注重与发展中国家合作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C一直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D在区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 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与“越顶外交”一 词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毛泽东访问苏联 B邓小平访问美国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周恩来访问印度132014年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64周年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3 周年。综观60多年中俄(苏)关系的风雨历

6、程,我们深切体会到 A不结盟政策是我国长期的外交原则 B独立自主是我国一贯的外交方针 C意识形态是我国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D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是我国长期的外交战略14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 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 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 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能够印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朝鲜战争是“冷战”背 景下的局部“热战”美国的干涉是阻碍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外部因素 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A B C

7、 D151998 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积极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 B C D16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演讲中抛出欧洲复兴计划, 还提出欢迎苏联参与该计划,条件是苏联要配套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由 此可见该计划的最初目的是 A扶持西欧恢复经济以对抗苏联 B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平共处 C帮助西欧和苏联恢复战后经济 D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

8、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18到1970年,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 A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D欧盟增加新成员191963年法国拒绝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欧共体前身)的请求。戴高乐在解释法国的决定时说,如果让英国加入,就意

9、味着最终会出现“一个依赖美国并由美国领导的庞大的大西洋共同体”,这是不能接受的。这说明 A欧洲一体化进程停滞 B法国挑战美国的领导地位 C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D西欧已完全摆脱美国的控制“二战”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 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上述言论充分反映了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增强美国的对外扩张野心日益膨胀 D美国想按照实力确立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 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0、主要是由于它 A. 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 B.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C. 彻底消除了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 D. 根本上遏制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232011年7月22日,欧盟领导人召开紧急峰会,讨论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方 案。峰会公布的最新草案显示,各国已就新的希腊救助达成一致,这进一步 消除了市场对欧元区的担忧情绪。以下对欧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国的联合初衷是为了加强成员国间的防务合作 B其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 C对当今国际事务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冲击美国单极企图的重要力量 D2001年欧元的正式启用使欧洲的联合再次迈出关键步伐2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

11、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52003年,针对法德极力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 菲尔德曾不屑地说,“那是老欧洲”。可是后来拉姆斯菲尔德访问欧洲期间, 却不无自嘲地说,“那是老拉姆斯菲尔德说的”。这充分反映 A美国要改变自己的霸权政策 B美国要和欧洲大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 C美国在经济上受制于欧盟 D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 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 现象说明不结盟运动 A是一个与

12、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会冲击两极格局 D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因27就美苏对峙给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结论让同学 们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 B德国和朝鲜分裂 C世界一直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 D东欧剧变据中新网报道:“日本政府认为,日本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40%会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一旦伊朗封锁该海峡,将对日本的能源供应造成严重影响。同时,日本有必要在霍尔木兹海峡周围展开的美军舰队提供协作援日本政府正在计划向霍尔木兹海峡派遣一支海上自卫队舰队。”该报道不能证明日本 A与美争夺石油资源 B维护与美战略同盟 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力图维护国家利益全球通史中写道:“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 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由此可知 A区域集团在多极化格局中的作用衰退 B区域集团对世界格局影响巨大 C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增强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逐渐打破30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A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B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