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4[人教部编试题集]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2902158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4[人教部编试题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4[人教部编试题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4[人教部编试题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4[人教部编试题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4[人教部编试题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4[人教部编试题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4[人教部编试题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突破备战中考启用前2020年03月16日182*0815的初中语文组卷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题号一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 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2、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注释】穷:困境。分:区分、辨别。屈:竭尽。(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女有归归: 鳏、寡、孤、独、废疾者孤: 故制礼义以分之故: 以养人之欲以: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3)【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 ,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 。(4)根据【乙】文,说

3、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第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卷的文字说明试卷第3页,总4页考点突破备战中考2020年03月16日182*0815的初中语文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文言文阅读(共1小题)1【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乙】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

4、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节选自荀子礼论)【注释】穷:困境。分:区分、辨别。屈:竭尽。(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女有归归:女子出嫁鳏、寡、孤、独、废疾者孤:幼而无父故制礼义以分之故:所以以养人之欲以:来(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3)【甲】文首先对大同社会的纲领进行说明,接着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指出大同社会的美好;而【乙】文则主要阐述了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4)根据【乙】文,说说荀子是从哪几个角度对“礼”的起源进行阐释的。【考点】

5、DA:课内文言文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参考译文:【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乙】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

6、?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先王厌恶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进行区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孤

7、:幼而无父;所以制定了礼义来进行区分。故:所以;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以:来。(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重点词语:终:善终;用:发挥才能;长:成长。句子翻译为: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重点词语:欲:欲望;穷:满足;屈:枯竭。句子翻译为: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

8、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第一空的相关信息为“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就是: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乙文根据选文的第一句话“礼起于何也”可知,主要是讲述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相关信息为“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概括出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

9、;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答案:(1)归:女子出嫁;孤:幼而无父;故:所以;以:来。(2)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得不到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礼制产生的主要原因 (4)避免天下混乱;确定名分;平衡人的欲望;使物资和欲望相互制约。【点评】词类活用:1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2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3使老有所终 (老)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4壮有所用 (壮)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5幼有所长 (幼) 形容词作名词,幼童。6故外户而

10、不闭(外)名词作动词,从外面。7选贤举能(贤)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8选贤举能(能)形容词作名词,能干的人。考点卡片1课内文言文阅读【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常见题型】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2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文言句子的断句停顿;4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5内容主旨的理解与分析;6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7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考点讲解】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词类活用文言文中的词

11、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别一类词使用。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名词用作动词如:会天大雨。(陈涉世家)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2)名词作状语如: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下见小潭。(小石潭记)下:名词作状语,向下。(3)动词用作名词如: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传:动词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4)形容词用作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远离。(5)使动用法如: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6)意动用法如:父异焉。(伤仲永)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相关知识详见对应考点,这里不再赘述。)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19/5/16 1:04:03;用户:18201590815;邮箱:18201590815;学号:2798717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