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宣威第八中学高一化学月考.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902043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曲靖宣威第八中学高一化学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云南曲靖宣威第八中学高一化学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云南曲靖宣威第八中学高一化学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曲靖宣威第八中学高一化学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曲靖宣威第八中学高一化学月考.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1.在光照条件下,氯气跟乙烷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发生的是取代反应B 发生的是氧化反应C 产物只有一氯乙烷和氯化氢D 常温下,产物都是气体2.将适量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但无沉淀生成的是()A 盐酸 B 饱和氢氧化钠溶液C FeCl3溶液、 D CuSO4溶液3.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A 硫酸、Na2CO310H2O、Ca(OH)2B 水、空气、

2、纯碱C 氧化铁、胆矾、生石灰D 硝酸、食盐水、烧碱4.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根据一分子酸中所含氢原子的数目,将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等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根据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根据其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A B C D 只有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胶体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溶液均一、稳定,静置后不产生沉淀B 一种透明液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若有沉淀生成,则该液体不一定是胶体C

3、 当有光束通过时,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是由于胶粒对光的散射形成的6.关于微粒半径大小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B 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D 同主族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7.某主族元素原子第六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其单质和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 它在空气极易被氧化B 它的氢氧化物的碱性比氢氧化钾强C 它只存在一种氧化物D 它的碳酸盐和硫酸盐都易溶于水8.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正确的

4、是()A 合金属于金属单质B 多数合金的熔点高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C 合金不属于金属材料D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9.下列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 Mg2CMg2CBCCa2Ca2D 2HHH10.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22.4 L氢气中含有2NA个中子B 0.1NA个氯化氢分子占有体积为2.24 LC 2克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D 50 mL 0.1 molL-1H2SO4溶液中含有H+数为0.005NA11.要使溶液中存在K+、Na+、H+、Cl六种离子,则蒸馏水中至少溶解几种物质()A 两种 B

5、三种C 四种 D 五种12.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 同质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B 同体积、同密度的乙烯和丙烯C 同温度、同体积的氢气和氮气D 同压强、同体积的一氧化二氮和二氧化碳13.乙烷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先将产物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30.6 g ,然后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52.8 g,混合气体中乙烷和丙烷的体积比为()A 11 B 23C 32 D 3514.下列物质:盐酸,氨水,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纯碱粉末,酒精,铜,熔融氯化钠,水玻璃(硅酸钠水溶液)。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属于电解质的有3种B 属于纯净物的有6种C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3种D 上述状

6、态下能导电的有5种15.关于H2H2O,COCO2,MgMgO三种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B 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C 都能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D 变化前后元素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16.下列各项操作中,错误的是()A 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而后静置分液B 进行萃取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 萃取分液前需对分液漏斗检漏D 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17.三种正盐的混合溶液中含有0.2 mol Na+,0.25 mol Mg2+,0.4 mol Cl,则SO42的物质的量为()A 0.

7、1 mol B 0.3 molC 0.5 mol D 0.15 mol18.可逆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限度的本质特征是()A 正反应不再继续进行B 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再继续进行C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D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19.某同学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中含有少量盐酸,为得到纯净的胶体,他设计了以下操作,合理的是()A 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B 加入硝酸银溶液反应后过滤C 装入半透膜袋中,扎紧袋口,将其全部浸入蒸馏水中,并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蒸馏水D 在氢氧化铁胶体中插入石墨电极,通入直流电进行电泳后再过滤20.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下列物质,会有三价铁生成的是()A 稀硫酸 B

8、 氯气C 氯化锌 D 氯化铜21.下列污染现象主要与二氧化硫有关的是()A 酸雨 B 光化学烟雾C 臭氧层空洞 D 温室效应2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下列仪器中一定要用到的是()托盘天平量筒容量瓶试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胶头滴管A B C D 23.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2AB3C,在下列四种状态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AvA2 molL1min1vB2 molL1min1BvA2 molL1min1vC2 molL1min1CvA1 molL1min1vB2 molL1min1DvA1 molL1min1vC1.5 molL1min124.区别羊毛和棉

9、花最简便的方法是()A 加入碘水 B 浸入水中C 加稀硫酸水解 D 火上灼烧闻气味25.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元素的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对应的元素与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分卷II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2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过程除去氯化铝中含有的Mg2、K杂质离子并尽可能减少氯化铝的损失。请回答下列问题:(1)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2)能否用氨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_,其原因是_。(3)溶液a中存在的离子有_,在溶液a中加入盐酸时需控制盐酸的量,其原因是_,改进方法是_。27.用14.2 g无水硫酸钠配制成500

10、 mL溶液:(1)硫酸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2)若从中取出50 mL,其物质的量浓度是_,溶质的质量是_。(3)若将这50 mL溶液用水稀释到100 mL,所得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28.某同学在标况下,将氯化氢气体溶于水,配制成500 mL 4 molL1的盐酸溶液。(1)氯化氢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_。(2)标况下氯化氢气体的体积是_。(3)100 mL该盐酸溶液中含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_。29.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甲装置制取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有关性质。图甲图乙(1)装置A中烧瓶内试剂可选用(填序号)。a碱石灰b浓硫酸c五氧化二磷d氯化钙(2)若探究氨

11、气的溶解性,当装置D中集满氨气后,关闭K1、K2,打开K3,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是。不能在K2的导管末端连接图乙中的装置(填序号)。(3)若探究氨气的还原性,需关闭K1、K3,K2连接纯净、干燥氯气的装置。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制取氯气,生成的气体必须依次通过盛有试剂和试剂的洗气瓶。D中氨气与氯气反应产生白烟,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尾气可用C装置处理,若尾气中含有少量Cl2,则C装置中应盛放溶液(填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0.已知25 和101 kPa条件下,由2 mol氢原子形成1 mol HH键时,放出436 kJ的能量。(1)若要使1 mol氢分子变为2 m

12、ol氢原子时,其能量变化是_。(2)根据上述分析,你认为形成与断开1 mol化学键时能量变化间的关系是_。 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在光照条件下,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产物有10种(9种有机物和氯化氢)。2.【答案】A【解析】钠与酸、碱、盐的水溶液反应均放出氢气。A项,发生反应2Na2HCl=2NaClH2,只有气体无沉淀生成;B项,NaOH溶液是饱和溶液,Na与水反应时,消耗水的同时生成NaOH,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析出NaOH晶体;C项,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还能进一步与FeCl3反应,生成Fe(OH)3沉淀;D项,钠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与CuSO4继续反应,生成Cu(OH)2沉淀。3.【答案】D【解析】硫酸属于酸,Na2CO310H2O是盐,属于纯净物,Ca(OH)2是碱,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