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07必修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9295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07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07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历史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07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07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5.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案 人民07必修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标要求本专题主要学习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意义。具体有:(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专题概述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同时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在国际斗争中,一国在

2、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政治、经济和军事的综合力量,还在于该国运用何种外交战略。高明的外交手段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一国实力的不足。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我国历届反动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中华民族饱受了列强的欺凌掠夺,当时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在外交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这一光辉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一、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末期;二、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三、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期;四、七十年代末到现在。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50多年来中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其中着重介绍了三个时期:第一,介绍

3、新中国成立初期(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的外交政策和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正值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之际,新中国审时度势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一边倒”、“另起炉灶”的基本方针。在这些方针的指导之下,中国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如在处理同亚洲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后来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等)。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有25个,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介绍20世纪60年代

4、末至7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突破。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外交也有了重大突破,随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第三,介绍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中国外交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形势的特点和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的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平的多边外交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并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大作用。在教学过程

5、中,要注意到有些知识,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我国参与 亚太经合组织 ”等在初中学习过,学生已有一定了解,不必细讲。而要组织学生自行探究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理解外交关系和社会问题,以加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 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内国际形势,简要分析当时外交方针、政策制定的原因;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政策指导下的重大外交活动,归纳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识记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日内瓦

6、会议和万隆会议的有关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影视、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景,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作分析思考;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学会运用比较法思考历史问题;由学生多方面收集有关新中国外交历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图书馆、网络、社区资源库等等)并对材料进行判断、整理和分析, 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的成败得失、思考现实问题,使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学习历史与认识现实相结合

7、,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以适当的形式(小论文,图表,ppt演示文稿等)呈现成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建国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不断加强,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二、教材要点“另起炉灶”与“一边倒”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1)

8、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新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4、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1)“另起炉灶”就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而是与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就使得新中国改变了半殖民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2)“一边倒”就是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既说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不至于被孤立,从而

9、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政权。(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自主。5、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就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十个国家建交。(2)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率团出访苏联,双方就各领域合作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会谈。(3)1950年1月,周恩来总理出访苏联,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该条约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背景:(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

10、势趋于缓和。(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走向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1)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2)

11、会议召开:中、英、美、法及有关国家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举行外长会议。(3)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5)意义: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2、万隆会议:(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会议召开: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3)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

12、宣言。“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目的: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含义:所谓“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所谓“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作用: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5)意义: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亚非会议所显示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意义。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

13、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政策的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FLASH万里长城永不倒,学生感受旧中国的屈辱,谈谈对旧中国外交的认识,进而设问:若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该建立怎样的外交?由此导入新课。教学“另起炉灶”与“一边倒”展示文字、图片、影视等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理解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涵及制定原因,掌握“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和建国初期取得的外交成就。在此基础上讨论理解“弱国无外交”的含义。1、背景: 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两大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3、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14、客”、“一边倒”4、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及意义:成就:A、同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17个国家建交。B、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自主。史料链接:材料1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路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材料2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

15、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读史感悟新中国与清政府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变化的?从中可得出哪些历史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展示相关影视剪辑(如有条件可观看影片周恩来外交风云录)、文字、图片等资料,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外交家的外交风采,进而结合有关资料分析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为给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积极主动谋求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新的友好国际关系。2、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史料链接: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