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惠安惠南中学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99285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惠安惠南中学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惠安惠南中学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惠安惠南中学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惠安惠南中学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惠安惠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第2周周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2019.3.27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请把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到第卷的表格中和涂在填涂卡上)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B. 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C.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D.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梭伦改革的意义是把雅典引上了奴隶主民主政治的轨道,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A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不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故答

2、案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措施2.下列现代民主生活的原则在雅典古代民主改革中已经出现萌芽的有以法律保障人身自由反对出身和财产的不平等比例代表选举法议员选举机会均等,任期制人民权威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索伦改革中颁布“解负令”,以法令形式保障平民免受债务奴隶的危险,故正确;伯利克里改革废除了以财产多寡确定了政治权力大小的制度,故正确;“十将军委员会”体现了比例代表选举法,故对;雅典实行直接民主选举模式,选举机会均等,并有一定的任期,正确;公民大会是雅典民主改革中最高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权威,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点评:本题考查对雅

3、典民主政治内容、特征的掌握及理解,解题时须牢固把握以下相关知识点:索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同时还须掌握雅典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陪审法庭、以及十将军委员会等的相关功能。3.吕氏春秋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 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B. 春秋时期井田制已经开始瓦解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材料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农民在井田上劳动时有所藏匿;而在自己的土地劳动时则积极性比较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井田制严重阻碍了生

4、产的发展,体现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故D项正确,C项错;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B项材料中无法体现。点睛:解题的关键就是明白“公作”“分地”是什么意思,就可以得出答案。公作是商周时期的集体耕种,是贵族驱使奴隶为他们耕种土地,当时的奴隶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生命也没有保障,干起活来当然没有积极性,消极怠工。到了春秋战国时,有些开明的奴隶主贵族改变了原来的剥削方式,将土地分成小块的租给劳动者耕种,劳动者只要交够了地租,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这就是所谓的封建生产关系,就是所谓的“分地”,也就是后来地主和农民的关系。4.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A. “相地而衰征”B. “废沟洫”

5、C. “尽地力”D. “田开阡陌封疆”【答案】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变法内容的了解。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A项“相地而衰征”,是春秋时期的齐国的管仲改革的内容,意思是根据土地制度肥瘠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租税;B和C项“废沟洫”、“尽地力”是战国时期魏文侯变法的内容,这次变法也是战国时期最早的变法;D项“为田开阡陌封疆”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所以答案为A。5.商鞅曾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其实质作用是A. 对地主阶级的批判和否定B. 为地主阶级专政提供条件C. 肯定了公田私田化的现象D. 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

6、法古。”,这反映了商鞅主张变法改革,反对旧制度,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服务思想,故B项正确。该思想是对地主阶级的肯定和拥护,故A项错误。肯定公田私田化的现象与“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无关,不是实质作用,故C项排除。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的是商鞅变法,不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故D项排除。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法家思想【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法家思想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法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法家强调“不别亲疏

7、,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 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 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D. 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均田制是将政府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的一种土地政策,并不能遏制土地兼并之风,故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均田制

8、和租调制的实行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有利于发展小农经济,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故A、B、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7.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 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 减少阻力,继续推行封建化改革C. 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可知洛阳地区战略地位重要,迁都洛阳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统治,所以加强统治是迁都的根本原因,故选D项;解决平城粮

9、食供应困难、推行封建化改革和防止柔然的骚扰也是迁都的推动因素,但与巩固统治相比都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A、B、C项。8.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 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原文大意:富有人家的田间小路纵横相连,这是在为国守财啊。遇有盗贼兴乱,边境告急的危难之时,这些集中起来的财物,都乐于为国输送缴纳,都是我国之财物。 因此得出北宋政府对土地兼并采取放任态度,ACD都与材料不符。考点:王安石变法点评:王

10、安石变法的背景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态度,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农民起义频繁,阶级矛盾激化;宋朝建国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集权,集中了军权和行政权。但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形成“积弱”和“积贫”局面,,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9.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A. 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 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 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 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答案】C【解析】【详解】商鞅、王安

11、石和张居正都因为变法改革而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改革者在推行改革时要有奉献和牺牲精神,故选C项;“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A项;改革的风险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不是注意保护自己就能解决的,故排除B项;“彻底镇压”的说法过于绝对,也不利于改革的推行,故排除D项。10.下列有关16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宗教改革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关联B. 宗教改革运动受到所有世俗贵族的镇压C. 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D. 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马丁路德宗教主张的核心思想:每个

12、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即“因信称义”。因此选D。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政治改革宗教改革11.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 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 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 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D. 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教改革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披着宗教改革的外衣,而兴起的反封建广泛的社会运动。所以选D。12.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木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工业发展

13、缓慢B. 俄国农奴制的落后C. 新思潮的冲击D. 战争对俄国来说是非正义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从而引发了国内的革命斗争。原因在于俄国农奴制的落后,所以到1861年俄国爆发了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故选B。13.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A. 农民须用钱购买日用品B.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 农民必须高价赎买份地D. 农民成为商品【答案】C【解析】【详解】俄国1861年改革,在经济上规定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但是农民获得的份地比原耕土地少、差,且份地的赎金是当时地价的2

14、-3倍,体现了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故C项正确;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体现不出高价对农民的剥削,故A项错误;改革在政治层面废除农奴制,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享有公民权,可知B项和D项错误。14.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A. 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 促进了埃及统一和振兴C. 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D. 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影响(1)积极影响:拉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使埃及成为亚非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结束了长期的混乱状态,实现了国家统一,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基础。经济上:发展了农业和商业,建立了近代工业

15、,提高了生产力。军事上:增强了军事实力,成为地中海东部最强大的国家,实际上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文教: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局限性:改革给人民带来灾难,激化了阶级矛盾,引起了人民的反抗。因此最佳答案应选B。考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点评:阿里改革虽然发生在近代工业文明进程中,但却是一场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改革,其实质作用在于加强埃及的封建统治抵御外来侵略,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可以说是近代工业文明冲击下一次积极回应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变革,其改革结果和局限性是必然的。要充分认识埃及阿里改革的客观历史作用。15.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B. 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C. 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D. 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