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教案 选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99205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教案 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教案 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教案 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教案 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教案 选修1.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资料与注释1原始资料 清政府向列强的借款 第一条现中国国家订借四厘息法银虚数四万万法郎,计合德银三万二千三百二十万马克,合英金一千五百八十二万镑,合荷兰银一万九千一百二十万佛洛林,合俄银一万万金卢布。此项名为“西历一千八百九十五年中国四厘息金钱借款”,所有本息均可照法郎、金镑、马克、荷兰之佛洛林、俄之金卢布合算,即以五百法郎合德银四百零四马克、英金十九镑十五先令六便士、荷银二百三十九佛洛林、俄银一百二十五金卢布为定价。 第九条此项借款以中国海关所入税项及存票作为押保。 中俄四厘借款合同(摘自 中国清代外债史资料)第七款此一千六百万镑之借款,全应以中国通商各关之税银为抵偿还,除以前抵税所

2、借未还之款,仍应先为偿还外,嗣后若再有抵税款目,总以此次借款本银利息尽先偿还。此款或全未还、或未还清以先,倘有用税借抵他款用付本利一切事宜,不得订明在此次借款之前,亦不得订明与此次借款平行办理,并总不得令此借款以关税逐年抵还之质保有所窒碍减色。将来若再订立抵税借款,务于合同内载明所有付还本利等事,俱在此次借款之后办理等语。如中国海关税银付还此款本利不敷,中国国家应另外设法付还。至此次借款未付还时,中国总理海关事务应照现今办理之法办理。 中国向英德借款合同 早期改良思想 六十年来,万国通商,中外汲汲然言维新,言守旧,言洋务,言海防,或是古而非今,或逐末而忘本,求其洞见本原,深明大略者,有几人哉?

3、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应虽不敏,幼猎书史,长业贸迁,愤彼族之要求,惜中朝之失策,于是学西文,涉重洋,日与彼都人士交接,察其习尚,访其政教,考其风俗利病得失盛衰之由,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艺,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讲农学,利水道,化瘠土为良田,使地尽其利;造铁路,设电线,薄税敛,保商务,使物畅其流。凡司其事者,必素精其事,为文官者,必出自仕学院,为武官者,必出自武学堂,有升迁而无更调,各擅所长,名副其实,与我国取士之法不同。善夫张靖达公张树声,淮系将领,光绪年间曾任两广总督,谥靖达。云:“西人立国,

4、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然我国深仁厚泽,初定制度,尽善尽美,不知今日海禁大开,势同列国,风气一变,以至于此。易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年来当道讲求洋务,亦尝造枪炮,设电线,建铁路,开矿,织布,以起而应之矣。惟所用机器,所聘工师,皆来自外洋,上下因循,不知通变。德相卑士麦谓我国只知选购船炮,不重艺学,不兴商务,尚未知

5、富强之本,非虚言也。 郑观应盛世危机初刊自序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无议院,则君民之间势多隔阂,志必乖违,力以权分,权分而力弱。虽立乎万国公法之中,必仍至于不公不法,环起而陵蔑之。故欲藉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每有举措,询谋佥同,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得强,朝野上下,同德同心,此所以交际邻封,有我薄人,无人薄我。人第见其士马之强壮,船炮之坚利,器用之新奇,用以雄视宇内,不知其折冲御侮,合众志以成城,致治固有本也。 今之公卿大夫,墨守陈编,知古而不知今;游士后生,浪读西书,知今而不知古,二者偏执,交

6、相弊也。夫中国生齿四百兆,其中岂无一二通才,洞悉古今利弊,统筹中外局势,思欲斟酌损益,为国家立富强之基。顾其人类多斧柯莫假,见用无由;即幸而事权在握,自谓可一展其才,然和衷少而掣肘多,往往创办一事,聚议盈廷,是非莫决,甚且谓其更张成法,蜚语中伤,谗书满箧,于是不得不出之因循粉饰,以求苟安,卒之豪杰灰心,而国势亦日趋于不振矣。西人谓我中国人材通病,京官曰畏葸,曰琐屑;外官曰敷衍,曰颟顸。畏葸者,同官互相推诿不肯任怨,遇事动辄请旨,不肯任咎是也。琐屑者,利析锱铢,察及毫末,自负精明,不顾大局是也。敷衍者,蒙头盖面,但计目前,剜肉补疮,只贪小利是也。颟顸者,徒具外貌,实无把握,空言塞责,不切事情是也

7、。夫畏葸也,琐屑也,敷衍也,颟顸也,皆弊之太甚而不可不去者也。去之之道奈何?请一言以蔽之,曰,是非设议院不为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康有为的改革思想 孔子改制托古大义,全见于此。一曰素王之诛赏,一曰与先王以托权。守经之徒,可与立者也。圣人但求有济于天下,则言不必信,惟义所在。无徵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切制度托之三代先王以行之。若谓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人律神化之孔子矣。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严复的变法主张 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既已窃之矣,又惴惴然恐其主之或觉而复之也,于是其法与令蝟毛而起,

8、质而论之,其什八九皆所以坏民之才,散民之力,漓民之德者也。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必弱而愚之,使其常不觉,常不足以有为,而后吾可以长保所窃而永世。嗟乎!夫谁知患常出于所虑之外也哉?此庄周所以有肢箧之说也。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而中国之尊王者曰:“天子富有四海,臣妾亿兆。”臣妾者,其文之故训犹奴虏也。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 严复辟韩 公车上书(节录) 夫言战者,固结民心,力筹大局,可以图存。言和者,解散民体,鼓舞夷心,更速其亡

9、。以皇上圣明,反覆讲辩,孰利孰害,孰得孰失,必当独断圣衷,翻然变计者。不揣狂愚,统筹大计,近之为可战可和,而必不致割地弃民之策,远之为可富可强,而必无敌国外患之来。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 今日变甚急,天下未为乏才,而未闻明诏有求才之举,似非所以应非常之变也。夫有非常之事变,即有非常之才应之,同治中兴之臣,率多草泽之士。宋臣苏轼谓:“智名勇功之人,必有以养之。”伏乞诏下九卿翰詹科道督抚两司,各举所知,不论已仕未仕,引见擢用,随才器使。昔汉高之于樊哙,每胜增其爵级,其于韩信,一见即拜大将。凡有高才,不次拔擢,天下之士,既怀国耻,又感知遇,必咸致

10、死力,以报皇上,故求才之诏宜下也。夫人主所以驾驭天下者,爵赏刑罚也。赏罚不行,则无以作士气:赏罚颠倒,则必至离民心。今闻日本要我以释丧师之将,是欲以散众志而激民变也。苟三诏既下,赏罚得当,士气咸伸,天下必距鼓舞,奔走动容,以赴国家之急,所谓下诏鼓天下之气者此也。 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当以列国并立之势治天下,不当以一统垂裳之势治天下。盖开创则更新百度,守成则率由旧章,列国并立则争雄角智,一统垂裳则拱手无为。言率由而外变相迫,必至不守不成,言无为而诸国交争,必至四分五裂。易曰:“穷则变,变则通。”董仲舒曰:“为政不调,甚者更张,乃可为理。”若谓祖宗之法不可变,

11、则我世祖章皇帝何尝不变太宗文皇帝之法哉?若使仍以八贝勒旧法为治,则我圣清岂能久安长治乎?不变法而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大强,孰轻孰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变之之法,富国为先。户部岁入银七千万,常岁亦已患贫,大农仰屋,罗掘无术,鬻官税赌,亦忍耻为之,而所得无几。然且旱潦河灾,船炮巨帑,皆不能举。闻日本索偿二万万,是使我臣民上下,三岁不食,乃能给之。若借洋债,合以利息,扣折百年,亦无偿理,是自毙之道也。与其以二万万偿日本,何如以二万万外修战备、内变法度哉? 夫中国大病,首在壅塞,气郁生疾,咽塞致死,欲进补

12、剂,宜除噎疾,使血通脉畅,体气自强。今天下事皆文具而无实,吏皆奸诈而营私,上有德意而不宣,下有呼号而莫达。同此兴作,并为至法,外夷行之而致效,中国行之而益弊者,皆上下隔塞,民情不通所致也。 梁启超论变法 难者曰: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衄,莫克振救,若是乎新法之果无益于人国也。释之曰:前此之言变者,非真能变也,即吾向者所谓补苴罅漏,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

13、,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今之言变法者,其荦荦大端,必曰练兵也,开矿也,通商也。斯固然矣。然将率不由学校,能知兵乎?选兵不用医生,任意招募,半属流丐,体之羸壮所不知,识字与否所不计,能用命乎?将俸极薄,兵饷极微,伤废无养其终身之文,死亡无恤其家之典,能洁己效死乎?图学不兴,厄塞不知,能制胜乎?船械不能自造,仰息他人,能如志乎?海军不游弋他国,将卒不习风波,一旦临敌,能有功乎?如是,则练兵如不练。矿务学堂不兴,矿师乏绝,重金延聘西人,尚不可信,能尽利乎?机器不备,化分不精,能无弃材乎?道路不通,从矿

14、地运至海口,其运费视原价或至数倍,能有利乎?如是,则开矿如不开。商务学堂不立,罕明贸易之理,能保富乎?工艺不兴,制造不讲,土货销场,寥寥无几,能争利乎?道路梗塞,运费笨重,能广销乎?厘卡满地,抑勒逗留,朘膏削脂,有如虎狼,能劝商乎?领事不报外国商务,国家不护侨寓商民,能自立乎?如是,则通商如不通。其稍进者曰:欲求新政,必兴学校,可谓知本矣。然师学不讲,教习乏人,能育才乎?科举不改,聪明之士,皆务习帖括以取富贵,趋舍异路,能俯就乎?官制不改,学成而无所用,投闲置散,如前者出洋学生故事,奇才异能,能自安乎?既欲省府州县皆设学校,然立学诸务,责在有司,今之守令,能奉行尽善乎?如是,则兴学如不兴。自余

15、庶政,若铁路,若轮船,若银行,若邮政,若农务,若制造,莫不类是。盖事事皆有相因而至之端,而万事皆同出于一本原之地。不挈其领而握其枢,犹治丝而棼之,故百举而无一效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饮冰室合集,文集,第1册) 谭嗣同的变法主张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而不下侪于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臣也者,助办民事者也。赋税之取于民,所以为办民事之资也。如此而事犹不办,事

16、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观夫乡社赛会,必择举一长使治会事,用人理财之权咸隶焉。长不足以长则易之,虽愿农愚妇犹知其然矣,何独于君而不然?岂谓举之戴之,乃以竭天下之身命膏血,供其盘乐怠傲骄奢而淫杀乎?供一身之不足,又滥纵其百官,又欲传之世世万代子孙。一切酷毒不可思议之法,由此其繁兴矣。民之俯首帖耳,恬然坐受其鼎镬刀锯,不以为怪,固已大可怪矣,而君之亡犹愿为之死节!故夫死节之说,未有如是之大悖者矣。君亦一民也,且较之寻常之民而更为末也。民之于民,无相为死之理;本之与末,更无相为死之理。然则古之死节者,乃皆不然乎?请为一大言断之曰:止有死事的道理,决无死君的道理!死君者,宦官宫妾之为爱,匹夫匹妇之为谅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