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美学思想文献诵读文选(上)(下)周泉根教授编选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98750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3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美学思想文献诵读文选(上)(下)周泉根教授编选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国文学美学思想文献诵读文选(上)(下)周泉根教授编选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国文学美学思想文献诵读文选(上)(下)周泉根教授编选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国文学美学思想文献诵读文选(上)(下)周泉根教授编选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国文学美学思想文献诵读文选(上)(下)周泉根教授编选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美学思想文献诵读文选(上)(下)周泉根教授编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美学思想文献诵读文选(上)(下)周泉根教授编选(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判天地之美 析万物之理周泉根 编选1中国文学美学思想诵读文选周泉根 初选目录中国文学美学思想诵读文选 .1中国文学美学思想文献诵读文选(上) .1第一编 先 秦 .1第二编 两 汉 .8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 .11中国文学美学思想文献诵读文选(下) .18第四编 隋唐五代 .18第五编 宋辽金元 .23第六编 明 .28第七编 清 .31第八编 近代 .36中国文学美学思想文献诵读文选(上)第一编 先 秦尚书尚书尧典: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疏议】钱谦益:诗教之

2、源。朱自清诗言志辨序说, “诗言志”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 。周易阳刚与阴柔之美的思想源泉:周易贲卦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周易系辞下:“刚柔者,立本者也。 ”判天地之美 析万物之理周泉根 编选2言意象辨证:周易系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 入神说的根源:周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乃为神。 ”周易说卦中云:“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物感说的根源:周易咸卦云:“咸

3、:亨,利贞,取女吉。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咸卦为周易下经之首,是作者从天地而推演人伦之义,故王弼注曰:“天地万物之情,见于所感也。凡感之为道,不能感非类者也,故引取女以明同类之义也。 ”“观物取象”说:周易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

4、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附录:周易的开创盛大文明的天人情怀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周易乾卦彖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诗经小雅节南山:“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 【疏议】指斥奸佞小雅四月:“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疏议】告哀伤别大雅民劳:“王欲玉女,是用大谏。 ” 【疏

5、议】诫饬君臣判天地之美 析万物之理周泉根 编选3左传 、 国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左传襄二十四年穆叔之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子放郑声,恢复礼乐文明之一的雅乐: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彭。 ”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卫灵公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 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无邪、中和之美: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

6、八佾子曰:“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歌的功能: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阳货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 礼记仲尼燕居: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子曰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内容与形式: 论语雍也:“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是为“文质彬彬”说论语八佾 :“子谓: 韶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是为“尽善尽美”说左传襄公二

7、十五年 :子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论语卫灵公子曰:“辞,达而已矣。 ”是为“言文辞达”说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论语阳货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墨子非乐:判天地之美 析万物之理周泉根 编选4墨子非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附录:墨子的三表法墨子非命上 :“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孟子“以意逆志”说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知人论

8、世”说孟子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知言养气”说: 孟子公孙丑上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 ,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

9、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老庄一、道与艺术本体老子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庄子.养生主:技,进乎道。二、无与虚实相生老子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老子第一章:“有,名天地之始;无,名天地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判天

10、地之美 析万物之理周泉根 编选5老子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恒也。 ”三、否定艺术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庄子胠箧:“擢乱六律,铄绝竽瑟,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毁绝钩绳而弃规矩,工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附录老庄的文明观:老子第三十八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四、天地之美:自然大美1、论希声无形不言之天地大美老子第四十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1、 ”其中又说:“听之不闻名曰希。 ” 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庄子齐物论:“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 ”2、论微末人为之伪美庄子马蹄 “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圭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 ”3、论法天、贵真、朴素的自然真美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齐物论:“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地籁则众窍是已,人籁则比竹是已,敢问天籁?夫(天籁者)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邪?”“(天籁)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庄子天道:“与人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