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课导学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2898680 上传时间:2017-10-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课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课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课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课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第一课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肥城市泰西中学四效生态课堂导学案 制作: 审核: 编号: 时间: 年 月 日 第 一 单元第 1 课时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1、 【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农业的起源、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利系统的完善,以及小农经济的产生、特点、利弊。2过程与方法:史料搜集整理、问题探究、自主合作。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农业是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在当时世界上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前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关注三农问题,增强社会责

2、任感。预习案I.教材助读一、1、1 农业的起源1、起源:原始农业是从 向 发展而来的。2、区域:大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 和 出现3、表现:(1) 、作物:北方以旱地 为主,南方以 生产为主。(2) 、家畜饲养:主要有猪、马、牛、 、 、 等六种,即“ ” 4、中国古代农业特点之一: 要 点 点 拨 “南 稻 北 麦 ”是 中 国 农 作 物 分 布 的 显 著 特 征 , 学 习 这 一 部 分 内 容 要 注 意 结 合对 南 北 方 气 候 差 异 的 认 识 加 以 分 析 。二 生产工具演变:1、 耕作工具(1) 、原始社会 石器: 、木器: 骨器: (2) 、商周时期: 、 班级

3、: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3) 、春秋战国: (4) 、唐代:工具: 一带已经出现了 (又名江东犁) 。意义:标志着中国 的基本定型。2、 灌溉工具:(1) 、工具: 、 。(2) 、作用: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 点 点 拨 许 多 与 农 业 生 产 有 关 的 汉 字 , 如 “耕 ”、 “耙 ”等 都 以 “耒 ”作 为 偏 旁 ,可 以 看 出 历 史 上 “耒 ”在 农 业 生 产 中 的 具 有 特 别 突 出 的 地 位 。生 产 工 具 的 先 进 与 否 是 生 产 力 水 平 高 低 的 重 要 标 志 。二、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 水利设施:

4、(1) 、上古时代 是我国兴修水利的最早传说。(2) 、春秋战国条件 的提高。工程: 、郑国渠。(3)汉代修建 等水利工程。政府治理 。兴建具有 的水利灌溉工程,如西域地区的 。2、 经验总结:古代农学著作包含大量 内容。三、耕作方式演变1、 千耦其耘(1) 、时间: 时期。(2) 、原因: 原始。(3) 、特点:采用 方式进行农业生产。2、个体农业(1) 、出现: 时期。(2) 、原因: 和 的进步。 的出现。(3) 、特点:自耕农拥有 ,以 为单位经营。与 相结合。肥城市泰西中学四效生态课堂导学案 制作: 审核: 编号: 时间: 年 月 日 “ ”式经营方式。(4) 、影响:农民勉强 ,生

5、活比较稳定, 较高。生产规模 ,性别分工 ,难以扩大再生产。由于 过度的剥削和压榨, 容易破产。 要 点 点 拨 由 于 自 耕 农 是 国 家 赋 税 的 主 要 承 担 者 , 历 代 封 建 统 治 者 一 方 面 大 肆 剥 削压 榨 自 耕 农 , 另 一 方 面 又 不 得 不 采 取 措 施 防 止 自 耕 农 破 产 。II.预习自测1、 (2012 年太原模拟)我国原始农业的分布格局是 ( )A “五谷”集中于黄河流域 C粟麦集中在黄河流域B南稻、北粟麦 D稻谷集中在长江流域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6、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器牛耕3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种经济现象A采集的生产方式 C.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B.商品经济 D.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探究案I.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原始农业是由什么发展而来的?形成了哪些中心?形成了怎样的种植结构?2、试将十二生肖分类,分别谈谈它们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关系。3、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是由什么决定的?我们今天能否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为什么?4、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哪些优点?5、我国农业耕作方式经历

7、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小农经济有何特点?7、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学习建议:用 3 分钟时间认真思考上述问题,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惑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II.质疑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铁锄1、材质变化:2、制作工艺变化:3、牵引动力变化:探究点二材料一: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他们的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出了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

8、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人教版必修二第 7页材料二:明中叶后,新的经济因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在江南地区的部分生产部门中存在。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 岳麓版必修二第 28 页根据课本及材料一和材料二评价小农经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石锄 肥城市泰西中学四效生态课堂导学案 制作: 审核: 编号: 时间: 年 月 日 探究点三:古代中国社会中促进和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分别有哪些?III.我的知识树归纳总结,串联整合IV.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4有关十

9、二生肖说法正确的是( )古人用动物与公历纪年相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除龙外都是和古代农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这种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A、 B、 C、 D、5从汉代起,封建统治者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黄行动,主要是为了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农业的发展防止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A. B. C. D.6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 ”这反映了A牛耕的出现 B.敬祖观念的淡薄C铁农具的使用 D.周王室的日益衰微7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8小农经济适应

10、的生产力状况是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C.铁农具和牛耕的普及 D间作、套作等复种技术9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藏村业,头白不出门”诗句所述不能反映的是A自耕农经济的封闭性 B.自耕农经济的理想性C自耕农经济的保守性 D.自耕农经济的稳定性10.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训练案标号的是中等难度的题目,标号的是难度较大的题目,标号的为典型能力题。一、 基础巩固题把简单的事做好就叫不简单

11、!1如果要再现我国古代先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最好选择A使用铁器清除杂草 B.展示耒耜的发明过程C使用青铜器松土 D.用铁犁翻耕土地2.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A “千耦其耘”的大规模简单协作 B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大规模分工合作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4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重视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由于它A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封建王朝收入的主要来源

12、D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而生产二、综合应用题挑战高手,我能行!5.下列关于农业工具使用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周时期青铜器制品已出现,但主要的农业工具还是木石材料制作B.大约在战国中期,牛力犁耕开始出现,但并不普遍C.搜粟都尉是汉武帝时期主管农业生产的官员D.三国时期,马钧创制的翻车是中国古代引水机械的重大发明6就说明“至迟到春秋末期,我国已经开始用牛耕地”而言,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A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反映牛耕的文物B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肥城市泰西中学四效生态课堂导学案 制作: 审核: 编号: 时间: 年 月 日 C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牲(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D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的人物)是“始作牛耕”的人物7.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迁的思想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