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98115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1).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中学地理社团成员到我国某山区研学, 并绘制了该山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站在甲山上,可以目测到的地点是A. aB. bC. cD. d2. 甲乙连线所经地区的最大高差可能是A. 85米B. 160米C. 285米D. 349米【答案】1. A 2. C【解析】【1题详解】A、a位于甲山西侧山顶,站在甲山上看a,中间无遮挡,可以看到a点,A正确;B、站在甲山上看b,中间有山脊阻挡,看不到b,B错误;C、站在甲山上看c,中

2、间有山脊阻挡,看不到c,C错误;D、站在甲山上看d,中间有山顶阻挡,看不到d,D错误;故选A。【2题详解】甲乙连线所经地区的最高点是甲地,甲地海拔高度范围是:400H500,甲乙连线所经地区的最低点是乙地和b地之间的山谷,海拔高度范围是:200H300,因此甲乙连线所经地区的高差范围是100H300,因此最大高差应该是接近300米,285米是最接近的选项,C正确,ABD错误。故选C。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 影响1月6等温线走向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 季风 地形A. B. C. D. 4. 甲处气温年较差的最大值可能为A. 15B. 19C. 21

3、D. 295. 与丙地相比,乙地冬季农作物冻害较为严重,主要是因为乙地A. 地势较高B. 纬度较高,获得太阳辐射少C. 冷空气经常堆积D. 阴雨天多,削弱太阳辐射【答案】3. B 4. C 5. C【解析】【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考查气温年较差的计算方法。【3题详解】1月6等温线112E以西与纬线平行,等温线走向受纬度因素影响大,纬度不同的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1月6等温线112E以东沿河谷向河流上游弯曲,应该是受到地形影响。海陆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延伸方面一致,错误;季风对等温线走向没有影响,错误。因此影响1月6等温线走向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地形,正确,B正确。ACD

4、错误。故选B。【4题详解】夏季甲处的气温范围在26-28之间,冬季甲处的气温范围6-8之间,故甲处气温范围是18-22之间,结合选项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A、乙地、丙地海拔相差不大,A错误;B、乙地、丙地纬度相差不大,获得太阳辐射相差不大,B错误;C、据图中河流分布可以判断出,乙地、丙地是河流源头,应该是存在一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是南岭,冬季,南岭阻挡了冬季风,使冬季风难以越过南岭影响丙地,冬季风在南岭北侧堆积,因而乙地气温异常偏冷,导致农作物冻害严重,C正确;D、我国南岭附近冬季阴雨天少,D错误;故选C。【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影响因素分布规律等温线特点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

5、向高纬递减与纬线平行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与海岸线平行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 000m气温下降60)大体与等高线平行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2019年3月21日至2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当地时间(区时)3月21日18时30分,习近平乘坐的专机抵达意大利罗马(4154N,1229E)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 当习近平主席乘坐的专机抵达罗马时,北京时间、世界时分别是A. 13时30分、7时30分B. 12时30分,5时30分C. 1时30分、1

6、7时30分D. 2时30分,19时30分7. 习近平主席出访三国期间,北半球各地A. 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B. 白昼逐渐变长C.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D. 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答案】6. C 7. B【解析】【6题详解】罗马位于1229E,属于东一区,当习近平主席乘坐的专机抵达罗马时,东一区当地时间为3月21日18时30分,此时北京时间(东八区)为3月22日1时30分;世界时是指0时区的区时,此时为3月21日17时30分,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7题详解】A、3月21日至26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开始向北移动,26日到达1.5N左右,此时间段内,北半球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北

7、半球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A错误;B、3月21日至26日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开始向北移动,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B正确;C、3月21日至26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C错误;D、3月21日至26日,北半球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北半球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直射点所纬线,正午太阳位于正上方,D错误;故选B。2018年11月17日,南极中山站(69.5S,76.5E)科考人员发现,该日中山站开始进入极昼期。据此完成下列小题。8. 该日,中山站的日出方位是A. 东方B. 西方C. 北方D. 南方9. 据此推算,中山站此次极昼结束的时间大约在2019年

8、A. 1月28日B. 5月17日C. 7月28日D. 10月27日【答案】8. D 9. A【解析】【8题详解】11月17日中山站开始进入极昼期,此时晨昏圈与地面有一个交点,此交点位于0时经线,此时中山站0时日出,24时日落,此交点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此交点看日出应面朝南极方向看,因此该日中山站的日出方位是南方。D正确;ABD错误。故选D。【9题详解】中山站11月17日开始进入极昼期,12月22日南极圈及其以南都出现极昼,11月17日至12月22日相差36天,因此中山站此次极昼结束的时间应该是12月22日之后36天,时间为1月28日,A正确,BCD错误。故选A。西藏那曲地区曾是全国唯一没有树的

9、地区,后来当地解放军种活了树。下图示意那曲地区1、7月份气温和降水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0. 那曲地区曾是全国唯一没有树的地区,导致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海拔高,气温低B. 土壤贫瘠,冻土广布C. 河流少,水源不足D. 降水稀少,空气干燥11. 后来当地解放军种活了树,最可能从哪个省(区)引进树苗A. 青海省B. 内蒙古自治区C. 福建省D. 黑龙江省【答案】10. A 11. A【解析】【10题详解】A、那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气温低。据图分析, 1月气温低于-20C、7月气温低于8C,根系在低温环境下,水分传导率和养分主动输出显著减小,根系输水能力弱,根系

10、吸水困难,因而难以存活,A正确;B、青藏高原上土壤均较贫瘠,土壤贫瘠不是树木难以存活的主要原因,B错误;C、那曲地区年降水量低于200mm,但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收支基本平衡,因此水源不足不是主要因素,C错误;D、那曲地区年降水量低于200mm,但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收支基本平衡,D错误;故选A。【11题详解】解放军种活了的树,应该是生长于和那曲地理环境相差不大的地区,纬度、海拔、自然条件相差不大,这样的树在那曲种植适应期短,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和那曲环境最接近,因此最可能是从青海省引进,A正确;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黑龙江省和那曲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不可能是引进地,BCD错误。故选A。滇越铁路连接

11、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由法国政府在1910年修建,因轨距为一米,被称为“米轨铁路”,建设难度极大。2003年,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下图示意滇越铁路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 人字桥路段火车的时速基本控制在2030公里,被称为云南十八怪之一,即“火车没有汽车快”。其原因主要是A. 地形复杂B. 降水较多C. 沿途站点多D. 为观光设计13. 滇越铁路沿线可见的景观是A. 小桥流水B. 山高谷深C. 土楼建筑D. 广袤平坦的田野14. 滇越铁路中国段停止客运的原因可能是路基破损,铁路老化 防止游客随意出境和偷渡当地没有运输需求 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冲击A. B. C. D. 【答案】12.

12、 A 13. B 14. D【解析】【12题详解】A、滇越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穿越云贵高原,崎岖不平(或地势起伏大),火车爬坡能力不及汽车,因此出现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现象,A正确;B、降水对铁路影响小,对公路影响较大,B错误;C、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字桥路段站点较少,C错误;D、该路段景点较少,距离客源市场远,当地经济不发达,观光设计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A。【13题详解】A、滇越铁路连接中国昆明和越南海防港,小桥流水是我国江南丘陵一带的风光,A错误;B、山高谷深是我国西南横断山脉的主要特点,滇越铁路穿越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B正确;C、土楼建筑位于我国福建,C错误;D、广袤平

13、坦的田野位于平原,滇越铁路穿越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滇越铁路由法国政府在1910年修建,路基破损,铁路老化,运行安全隐患大,正确;滇越铁路不是出境和偷渡唯一途径,铁路老化,速度慢,不利于出境和偷渡,错误;我国西南地区运输不便,铁路稀少,运输需求大,错误;现代中国新修建了泛亚铁路,其东线从昆明玉溪蒙自河口进入越南,对原来的老旧铁路形成冲击,正确;正确,故选D。野外临时住房建设往往就地取材。20世纪50年代,新疆建设兵团在一些偏远地区垦荒时居住的简易住房叫“地窝子”,建房时挖地为坑,项部用土坯垒起半米的房顶,房顶覆盖红柳枝、杂草等。下图示意“地窝子”景观。据此完成下

14、列小题。 15. 垦荒部队当时建造“地窝子”做住房,主要考虑到当地A.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 沙漠广布,戈壁滩多C. 昼夜温差大,光照强D. 植被稀疏,木材缺乏16. “地窝子”做住房的主要优点是冬暖夏凉 通风透气好 有效抵御风沙 采光条件好A. B. C. D. 【答案】15. D 16. C【解析】【15题详解】A、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不妨碍在地面建设房屋,A错误;B、新疆建设兵团在一些偏远地区垦荒,沙漠、戈壁不适合耕种,应该不是在沙漠、戈壁垦荒,B错误;C、昼夜温差大、光照强对作物品质影响较大,对住房影响不大,C错误;D、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木材缺乏,大量砍伐林木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D正确。故选D。【16题详解】“地窝子”住房的屋顶和墙壁都相当厚,厚而坚硬的墙壁很不容易传热。所以,窑洞的顶和壁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窑洞口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窑洞里的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是优点;“地窝子”住房没有窗户,通风透气效果差,不是优点;新疆多风沙,“地窝子”住房可以有效抵御风沙,是优点;“地窝子”住房大部分位于地下,采光条件差,不是优点。是优点,故选C。亚历山大群岛位于阿拉斯加半岛东南部沿海,该群岛及其附近海湾海岸陡峭,群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