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培养复合性实用型人才的中职机电专业教育课程体系.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7461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培养复合性实用型人才的中职机电专业教育课程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建构培养复合性实用型人才的中职机电专业教育课程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构培养复合性实用型人才的中职机电专业教育课程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培养复合性实用型人才的中职机电专业教育课程体系.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构培养复合性实用型人才的中职机电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摘 要:课程体系的改革与重构,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中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阵地,面对机电工程行业与制造业迅速向高端化、科技化的发展形势,职中机电工程专业应以培养复合性实用型人才的机电专业人才为目的,改革与重构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力度的课程体系,以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人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逐渐发展壮大,中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方针,为中国的制造业与基建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的技术人才,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对高技能复合型机电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分析1.广阔的

2、就业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通过大规模投资以拉动内需,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以现代化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正在抓紧建设之中,城市建设的规模与体量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各类制造产业特别是重工业以及高新技术装备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了机械化施工以及相关机电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下,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与使用工程机械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目前工程机械产品数量已达200多万台,且以每年数十万台数量的速度在增长。国内规模以上机械工程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不乏中联、三一、徐工、玉柴、柳工等研发制造能力较强

3、的大企业。2.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建筑技术不断进步,带来的是相关工程机械产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加,以及产品技术的不断更新,数控型、电液控型等高科技含量、高智能集成的新型工程机械产品不断涌现。二、当前中职机电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及问题1.学生素质的问题客观的来说,对于中职教育机构来说,学生的素质问题一直是客观存在的问题。中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而言是较低的,另外,受教育产业扩张影响,很多学校出现抢生源的情况,更遑论对生源进行刷选甄别了。2.培养定位的问题根据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定位,我国职中机电专业的教育模式,原本是面向生产一线相对简单的岗位培养与输送人才,从而形成与高职学生高低搭配的技术人才

4、结构,学生的知识面与专业基础相对薄弱。3.教学内容的问题面对我国机电制造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 我国职中机电专业在教学内容常常出现落后于时代,课程体系的设置过分依赖课堂的教材授课等问题, 且教本陈旧,不能体现机电发展的新技术与内容, 教学方法、形式单调, 对教学效果的考核还停留在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上,也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培养自己的探索精神和整体素质, 学生知识面较窄。三、国外机电专业教学实践情况德国在其历史悠久的职业教育过程中,逐渐总结与形成一套堪称世界工程教育典范的培养模式即3+ 2双元制教育模式,即三年时间学习理论知识, 两年时间在工厂实践。在这种模式中,学校强调课堂学习与工程设计和实践并重

5、,德国职校培养出来的训练有素的工程师,既能解决工厂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也具有坚固的综合素质,能够迅速适应与胜任新技术的发展,这正是德国制造业备受世界尊敬且始终能保持强大竞争力的主要原因。美国在职业教育中实行实用主义范式,突出课程的整合性,即专业的各门科目整体推进,以培养复合型人才。美国学者古伯(Gmbb)将这种范式归纳为四个普遍实践:1.职业课程不是指向特定工作,而是更多的具备普通性。2.职业课程中整合传统学科,学科课程中整合职业应用与案例。3.在课程整合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4.不断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新的教学方式。四、如何完善职中机电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我国中职机电专业教学

6、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参照工程机械制造业强国美国、英国、德国的职业教育专业培养情况,对于如何构建培养复合性实用型人才的中职机电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以下观点。1.完善职中机电专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要定位于解决目前教学模式与整体行业、就业市场脱节的问题。2.在机电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当注重知识内容分配合理、理论与实践并举、公共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3.解决目前课程内容陈旧过时的问题,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与充实。五、结语在我国经济总体战略规划中,制造业的现代化,是整个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高科技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要成为世界一流制造业大国, 很大程度取决于我国教育体系培

7、养的机电专业人才是否能满足时代科技发展的要求。我们只有抓住机会, 以培养复合性实用型人才的机电专业人才为目的,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学培养模式,改革与重构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力度的课程体系, 同时抓好教学队伍建设, 才能迎来机电专业教学的大发展。参考文献:1曹毅.试论中高职衔接专业结构模型的构建期刊论文-H职教论坛 2012(30) .2陆燕荪.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 J. 经济研究参考, 2005( 1).3蔡惟慈.大力推进机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J . 中国机电工业, 2004( 1): 44- 45.4王宇波.北京市中高职衔接的现实进展与模式设计期刊论文-H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15) .5时铭显. 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 J . 中国大学教育, 2002( 10) : 38.6 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机械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 J. 中国大学教育, 2005( 1): 9-12.作者简介:席红,女,江苏如皋,本科,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