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二历史期末模拟卷I.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7222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高二历史期末模拟卷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津高二历史期末模拟卷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津高二历史期末模拟卷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高二历史期末模拟卷I.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高二历史期末模拟卷I.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8-2019学年天津市新华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I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史学家认为,正如牛顿因发现支配宇宙中物体的定律而闻名于

2、17世纪的科学界那样,查尔斯达尔文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统治19世纪的科学界。两人贡献的相似之处是( )A都统治科学领域B都冲击着旧观念C都达到科学顶峰D都得到普遍认可2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书肇于画,象形之书,书即是画也楷、真、草、行之变,书离于画也。昆虫、草木、山水、人物、黼黻藻绘、博采饰色,画异于书矣。”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书画同源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重要特征B书法和绘画在本质上具有很大不同C书法艺术自由多样的线条具有特殊美感D绘画艺术注重景物的逼真摹写3飞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采用的先进科技成果有( )蒸汽机的改进内燃

3、机的发明炼钢技术的突破石油的广泛运用ABCD4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实际上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这些梦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向西方学习救国之道B向西方学习为君之方C向西方学习富国之路D向西方学习民主之法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里查德奥维瑞列举了人类历史上50个最重要的日期,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位列其中,里查德奥维瑞如此选择是因为( )A达尔文的论著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B达尔文的著作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开创了细胞学说C达尔文最早提出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的观点D达尔文

4、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6亚里士多德和牛顿在科学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树。他们的共同点有( )在多学科领域取得成就从事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在当时科学领域达到较高水平使用“归纳演绎”的实验法ABCD7一位西方思想家写道:“我们的时代在特殊的程度上就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受到批判。宗教想通过它的圣洁,立法想通过它的最高权威,企图避免受到批判。但是这样来,它们只是唤起正当的怀疑,不可能要求得到真诚的尊重。”其中“我们的时代”是指( )A古希腊文明时代B文艺复兴时期C宗教改革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8“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伦理

5、的德性即是中间性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ABCD9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B程颢C朱熹D王阳明10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工农教育的宗旨是“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ABCD11宋代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宋代作家蔡绦在西清诗话中指出:“丹青,吟咏妙处相资”。他们这种观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中国

6、传统历来一直认为诗与画为姊妹艺术B诗与画都是中国独特的民族文化C诗与画都重在表现画家或作家的自我体验D中国诗与画都具有极强的写意功能12报载:1958年8月8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2万词条、100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3400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 )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B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C“双百”方针全面贯彻D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迅速13程朱理学与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内心反省,以致良知D纲常伦纪,即为天埋14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

7、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又说:“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此论述旨在阐明( )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15明代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B解决了古人看病贵的问题C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D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16彼特拉克认为做学问应当以研究人本身为主,他反对把飞禽走兽当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据此可知( )A希腊先哲强调人的价值B智者学派反

8、对探索自然的奥秘C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D启蒙思想歌颂理性和科学精神17随着欧洲艺术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美术领域经历了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的发展。下列画作属于莫奈作品的是( )A日出印象B埃斯泰克的海湾C向日葵D自画像18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 )A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C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19“

9、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私学的兴盛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社会的剧烈变革ABCD201977年第11期人民文学刊发了北京作家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当时评论界认为这一短篇小说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此类作品被称为反思文学B该作品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的健全C该作品体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D该作品以新时期社会生活为创作背景21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其后汉宣帝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种状况表明( )A汉武帝的政策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B汉宣帝继承了汉武帝的

10、治国方略C以德治国对汉代政治没有任何影响D周代政治制度对汉武帝的影响大22有学者谈到,中国在公元后的两个世纪里多次出现遍传南北的大瘟疫,死人无数。在此背景下,终于出现了“实为中国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应该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天下郡国利病书231734年,随着德国第一所强调教学、研究自由的大学哥廷根大学的建立,一股科学研究自由之风开始席卷莱茵河两岸,人们对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启蒙思想的传播B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D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24伏尔泰说:“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11、这句话是(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251850年,雨果在追悼某一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雨果追悼的这位文学家的作品属于(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非选择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那个时代的齐国在经济上相当繁荣,政府给稷下学宫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待遇,并赋予了极高的社会地位。学者针对时政的褒贬,政府一概不予追究。稷下学宫在齐国的功能,既是智库,

12、又是学堂,还是一个交流思想文化的场所。当时的高级智能人才如果想立身扬名,要么去做官,要么就去稷下学宫做学者。但是,更令人向往的是做稷下学者。这里每位学者的人格和思想都会获得充分的尊重,因此也就有可能获得独立的发展。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材料二战国策中记载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之事。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讽谏,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1)根据材料一,分析稷下学宫在齐国兴起的有利条件。(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13、分析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齐国的政治、思想文化的特点。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盖盖在地上。这种学说能够解释很多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浑天说认为全天星辰都布于“天球”之上。汉武帝对争议双方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定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接受检验,看谁更符合实际从而确定使用谁的历法。结果浑天说一方胜出,制定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由此,浑盖之争也拉开了帷幕。争议中,双方大都秉持通过天文观测、仪器校验等方式进行,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持续上千年的浑盖之争,促成诸多成就。太初历、浑天仪等天文仪器的发展,勾股定理以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这些都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材料二公元2世纪,托勒密总结前人500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地心说体系。中世纪初,阿奎那用此理论论证上帝创世说。从此,地心说与基督教教义结为一体,成了神学的理论基础。16世纪的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后来,伽利略在其物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