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97179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90分钟分数:100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 -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u-64 Zn-65 Br-80 Ba-137第部分(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B. 花生油中的主要成分属于酯类,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 猪瘟疫情可用次氯酸钠溶液或双氧

2、水消毒,其消毒原理相同D. 常温下,可用钢瓶储存液氯或浓硫酸【答案】B【解析】【详解】A.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以降低二氧化硫生成,减少酸雨,故A不选;B.油脂属于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但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B选;C.次氯酸钠和双氧水都是利用氧化性来消毒的,原理相同,故C不选;D.常温下,液氯不与铁发生反应,铁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钢瓶储存液氯或浓硫酸,故D不选。故选B。【点睛】花生油属于酯类,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虽然相对分子质量高达800甚至900以上,但仍然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要10000以上。2.玻璃器皿上沾有一些不易清洗的残留物,下列

3、洗涤方法正确的是( )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用酒精洗涤残留有苯酚的试剂瓶,可用高于60的热水洗涤做银镜反应后试管上的银镜,用稀氨水洗涤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试管内壁上的油脂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硫微溶于酒精,故不能用酒精洗;苯酚在65以上,能和水以任意比互溶,所以可以用热水洗去;银和氨水不反应,故不能用氨水洗银镜;碱性条件下,油脂易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都易溶于水,且升高温度能促进油脂的水解,所以沾附在试管内壁上的油脂可以用热碱液洗涤,故选D。3.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液态HCl、固态AgCl均不导电,所以HCl、AgCl是非电解质B. 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

4、电,所以NH3、CO2均是电解质C.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D.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答案】C【解析】【分析】A项,酸碱盐都是电解质;B项,NH3及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非电解质;C项和D项,可用举反例的方法解决:C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Mn2O7也是酸性氧化物。【详解】A项,HCl在水溶液里能导电,熔融的AgCl能导电,HCl属于酸、AgCl属于盐,酸碱盐都是电解质,故A错误;B项,NH3、CO2均为非电解质,NH3、CO2分别与水反应生成NH3H2O、H2CO3的水溶液能导电,应描述为:NH3H2O、H

5、2CO3均是电解质,故B错误;C项,许多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O3、N2O5等,但是有些非金属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2等,有少量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等,故C正确;D项,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金属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D错误。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4.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 烧杯底部有银白色固体生成B. 钠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C. 有气体生成D. 溶液变浑浊【答案】A【解析】【分析】将钠投入到水中,钠和溶剂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6、和氢气,同时放出热量。【详解】A.钠不会把钙置换出来,所以烧杯底部不会有银白色固体生成,故A选;B.钠的密度小于水,会浮在液面上,由于反应生成气体,所以钠会在液面上游动,钠的熔点低,而且反应放热,所以钠会熔成小球,故B不选;C.有氢气生成,故C不选;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又是饱和石灰水,钠和水反应消耗了溶剂水,同时放热,所以会使部分氢氧化钙从水中析出,能看到溶液变浑浊,故D不选。故选A。5.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A. 胶体的电泳B. 血

7、液的氧化还原反应C. 胶体的聚沉D. 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血液属于胶体,胶体遇到电解质溶液会聚沉,在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以及防治细菌感染,属于胶体的聚沉,故选C。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干燥洁净的pH试纸测某品牌“84”消毒液的pH为11B. 量取1.2mL浓硫酸若俯视量筒刻度线,所量取浓硫酸体积偏大C. 明矾净水原理与盐类的水解以及胶体的性质有关D. 只要是氧化还原反应就能设计成原电池【答案】C【解析】【详解】A.“84”消毒液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pH,故A不选;B. 量取1.2mL浓硫酸若俯视量筒刻度线,所量取浓

8、硫酸体积偏小,故B不选;C.明矾净水的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利用胶体的吸附性和聚沉的性质净水,故C选;D.构成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需要是自发的,故D不选;故选C。7.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是( )A. 醋酸、纯碱、芒硝、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氧化物B. 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 漂白粉、福尔马林、冰水混合物、王水、水玻璃均为混合物D. Na2O、NaOH、NaCl、Na2SO4、Na2O2都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答案】B【解析】【详解】A.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类,生石灰氧化钙是氧化物,芒硝是十水合硫酸钠

9、,属于盐类,故A不选;B. HClO、H2SO4(浓)、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故B选;C.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故C不选;D. NaCl不含氧,不属于钠的含氧化合物,故D不选;故选B。【点睛】酸都有氧化性,因为酸中都有氢元素,而氢元素的化合价都是+1价,在和活泼金属的反应里可以得到电子生成氢气。但氧化性酸指的是酸根离子中的除了氧元素之外的原子能得到电子,从而体现出强氧化性。8.下列选项中,为完成相应实验,所用仪器或相关操作合理的是( )ABCD用乙醇提取碘水中的I2测量Cl2的体积过滤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A. AB. BC. CD. D【答案】B【解析】【详解】A

10、.酒精和水互溶,不能用于提取碘水里的碘,故A不选;B.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因此可以用此方法测量氯气体积,故B选;C.倾倒液体应使用玻璃棒引流,故C不选;D.用碱性溶液滴定时应选择碱式滴定管,且眼睛应注视锥形瓶,故D不选;故选B。9.下列离子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 ()A. 往FeI2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Cl22I =2Cl2I2B.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4H2NO3=3Cu22NO2H2OC. 大理石溶于醋酸中:CaCO32H=Ca2H2OCO2D. 将FeCl3溶于水生成胶体:Fe33H2OFe(OH)3(胶体)3H【答案】D【解析】【详解】A.氯气不仅会氧化碘离子,也会氧化亚铁离

11、子,故A不选;B.电荷不守恒,电子和质量也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故B不选;C.醋酸是弱酸,不能写成H的形式,应写成CH3COOH的形式,故C不选;D. 将FeCl3溶于水,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是可逆反应,故D选;故选D【点睛】还原性I-Fe2+Br-,所以氯气通入FeI2溶液中,如果氯气是少量的,则只氧化还原性更强的I -,若氯气是过量的,则I -和Fe2+都能被氧化。同理,如果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如果氯气是少量的,则只氧化还原性更强的Fe2+,若氯气是过量的,则Br -和Fe2+都能被氧化。10.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12、( )A. FeCl3溶液滴入Mg(OH)2浊液,白色浊液转化为红褐色沉淀B. AgNO3溶液滴入氯水中,产生白色沉淀,随后淡黄色褪去C. Na放在坩埚里并加热,发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D. H2C2O4溶液滴入KMnO4酸性溶液中,产生气泡,随后紫色褪去【答案】A【解析】【详解】A.Fe(OH)3比Mg(OH)2更难溶,FeCl3溶液滴入Mg(OH)2浊液中,白色浊液转化为红褐色沉淀是沉淀的转化反应,反应过程中无化合价升降,故A选;B.氯水中有氯分子,所以氯水呈淡黄色,氯水中有氯离子,滴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由于Cl2+H2OHCl+HClO,消耗了Cl-,平衡右移,使Cl2不断和

13、水反应,最后溶液的淡黄色会褪去,氯气和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C.钠和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D.草酸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高锰酸钾转化为Mn2+,溶液的紫色褪去,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故选A。11.下列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蒸发操作时,应将溶液放入坩埚中加热到出现大量晶体后停止加热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底部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答案】C【解析】【详解】A. 蒸发操作时,应将溶液放入蒸发

14、皿中加热,不能用坩埚加热,故A不选;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故B不选;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选;D.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不包括密度和是否是有机萃取剂,故D不选;故选C。【点睛】蒸发皿用于液体的加热蒸发,坩埚适用于固体加热,不能混用。12.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Al2O3,但不能溶解Fe,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 )A. K+、Na+、HCO3、NO3B. Mg2+、K+、NO3、Na+C. NH4+、Zn2+、SO42、CO32D. Na+、SO42、Cl、S2【答案】D【解析】【分析】

15、Al(OH)3和Al2O3既能溶于强酸溶液,又能溶于强碱溶液,但铁能溶于酸,不能溶于碱,所以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Al2O3,但不能溶解Fe的溶液一定呈碱性。【详解】A.碳酸氢根会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故A不选;B.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生成沉淀,故B不选;C.锌离子和碳酸根离子能生成沉淀,故C不选;D.四种离子间不反应,和氢氧根离子也不反应,故D选。故选D。1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5时,pH=3的H3PO4溶液中,含有H+数目为0.001NAB. 将6.5gZn完全溶于稍过量的浓硫酸中,得到的气体分子总数一定为0.1 NAC.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