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D一个温暖的去处(外一篇).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7087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D一个温暖的去处(外一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D一个温暖的去处(外一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D一个温暖的去处(外一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D一个温暖的去处(外一篇).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D,一个温暖的去处(外一篇)三D,是一个170多平米的公寓套间。据说取名三D,是它位于三楼。 三D,是一普通的套间,它室内的装饰物古色古香:传统古朴的家具、瓷器、古琴,让你怀疑走进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书香人家;墙壁上的名人墨迹及草根的字画显示了主人的包容,各式的收藏显示了主人兴趣的广泛。从这些,看出了主人对艺术的膜拜和对优雅的向往。尤让我喜欢的是三D有一个大阳台,种植一些花卉树木,旁边还站着一个仿制的兵马俑。阳台上有个亭式木棚,木梁青瓦,下面摆着一张饭桌。阳台一角,还有一个铁笼,曾经还养着一对孔雀。我曾借三D的书房为海南青少年频道做科教一线栏目“每天一书”的荐书节目,记者一行人一进三D就直

2、呼喜欢得不得了。为什么来三D的人一进来就心生欢喜?我认为主人对三D的装饰与布置,是体现了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嗜好与对品格的一种追求。三D的家具并不是顶级的红木,但普通中却让人感觉到一种名贵,因为它们有文化的内蕴在支撑,有人的灵气让它们生动,有物我的相互熏陶,故而有了品位。三D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套间,不是狭义上的私人会所,在于它的主人常在这里举办各种话题的沙龙及各类聚会,有二三十人的生日烛光晚宴,也有三五知己促膝谈心;有青年人喜欢的烧烤,也有老者的品茗。有捐助贫困大学生的爱心活动等等。我印象尤深的是,临高县加莱高级中学的杨威同学以736分全校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北大学中文系。杨威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妹妹

3、,父亲又身患癌症,全家人的生活和兄妹三人的学费全靠母亲打零工维持。他在困厄中发奋读书,取得优秀成绩后家里却拿不出学费。三D的主人知道杨威的境遇后,自己带头并发动身边的朋友捐款,把筹得的11690元赠给他。甘肃夏河县的贫困百姓因缺少御寒的衣物,拉不楞寺的久美拉措师父向海南的朋友求助,三D的主人发动大家捐助,几天内,棉被、棉衣、羽绒服、毛毯等把三D的会客厅堆得小山似的。三D还是一个菩萨的场所,放生,食素斋,听大德高僧诵经,佛音绕耳,香烟袅袅。在此,我曾有幸与活佛阿旺拉桑坚措仁波切共进晚餐,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听一位活佛念经,有些好奇,有些兴奋。由于语言不通,我和阿旺拉桑坚措仁波切没有很多交谈,

4、我通过他的侄子巴嘎向他表达认识他很高兴,这是我由衷的心里话,也说不上为什么。仁波切简单地素食后,为我念经加持,为菩萨所撒净唱经,大家表情肃穆,虽听不懂,却能在若有若无的檀香中感受到佛光中的庄严和祥和。阿旺拉桑坚措仁波切是一位大成就者,当我听说他在海拨五千米的山洞中闭关修行二十载时,心里很震撼,敬意顿生:这是怎样一种信仰的力量和修行的意志啊!在此,我还参加了三D的主人组织的一次放生活动,他们从市场上买回1800只小鸟。傍晚时分,并排放在阳台上的装在十八个笼子里的1800只小鸟,在大伙齐齐掀开笼盖的刹那,一跃而起,飞向空中,自由而去。佛家的众生平等,以行动来实践。三D是一个来去自由的地方,来人中有

5、各界名流、白领、蓝领、学生,身份各异,年龄不限,话题不限。谈儒释道国学之美;谈文学艺术;谈人生理想;谈赚钱之道你来了就来了,去了也不留。来时有酒喝酒,有茶喝茶。走时,只需跟主人打个招呼。有时,它的聚餐更像流水席,来了就吃,吃完就走,一个晚上来了几拨人。主人走了,仍不散场。主人不在,亦可来聚。洒脱得几近散慢,率真得几近无礼。大概所谓的“共产主义”,莫过如此。三D因有这样的气度而形成一个场。有朋友说,三D是一个精神寄托的家;有朋友说,三D是一个灵魂的归属地。而三D于我,就是一个温暖的去处。我生性好静,喜独思,以往的三D对我来说,过于热闹,但不妨碍我喜欢去那,想倾诉的时候,想倾听的时候,想热闹的时候

6、,在那里都能让我得到满足。我进而想,热闹如潮水,静默如礁石。潮水也好,礁石也罢,凡事皆有因果。但倘若凡事能把握好度,懂得适可而止,进退自如,在处世上也算是进入了一种较高的境界。夜幕拉开,华灯初上,一天的劳碌,一身的疲惫,赶往三D;一天的悠闲,一身的虚空,赶往三D;一天的无措,一身的心事,赶往三D。在这个物欲满溢,心态浮躁,生存压力倍增的社会,在这城市高楼林立的一角,有这么一处住所,有这么一群人,远远地,见三D亮着桔黄色的灯光,宁静,祥和,主人用光的语言,营造氛围,让来人还没言语,就喜悦顿生,而主人的豁达、舍得与对物质的不贪恋,把人世看得通透,似乎是得了佛家所注重的慈悲与智慧的真传,这也许就是众

7、多朋友愿意在此聚首的重要原因吧。凭吊湘江之战我们把行李托管在兴安县车站,便去界首。界首离兴安县不远,位于县城以北15公里的湘江西岸。魏先生去界首是为了凭吊80年前红军长征途中在湘江渡江转移时与国民党军激战的地址。湘江之战以两天损失2万红军的巨大代价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封锁绝杀,所余3万红军折向湘桂边界的老山界山区。而我只是盲从,因为在兴安,哪一个景点,对我来说都是新的。这一天当地的气温是1-4,这对生长在中国最南端的省份的我来说,是极其冷了。我当时所有的感觉,除了冷还是冷,手脚一直冰凉着,行走也不能使双脚产生热量,尤其是过湘江桥的时候,尽管我头上是包了围巾然后戴上衣帽,风从脸颊上扫过,如利器在脸上

8、刮过一样,痛然后是麻。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手指已然僵硬。所谓的寒风刺骨,大概就是这样的感觉。这天的冷,或许在我有关寒冷的记忆中,占有显要的位置。魏先生兴致勃勃,他不断向路人打听,快步向岸边走去,急于去探寻当年的渡口。来之前,他是做足了功课的,他了解当年红军渡江时的背景及结果。界首是一座古圩,是中央红军过湘江时最重要的渡河点。据史料记载:红三军团四师发动当地民众,在江面上搭建了一些浮桥,方便军委纵队和后续部队过江。在界首的湘江西岸江边,距离界首渡口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祠堂,叫“三官堂”。红军架设的渡河浮桥主道,就从三官堂门前经过。湘江战役时,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指挥所设在“三官堂”

9、里。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过江后,也曾进入三官堂,指挥部队渡江。我们站在江边眺望,江水与天色一片灰蒙,唯有岸边的植物吐出新绿,宣告春意。江面波澜不惊,江水静静流淌,早已把曾经的惊心动魄涤荡得不着痕迹。我们跟着路人,站在界首镇这段不太宽阔的湘江边,界首之战就在这里打响,这片水面曾经是中央红军的恶梦。193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下午五时,无数红军战士的尸体漂浮江面,血染湘江。我们来到三官堂前,它是红军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指挥部旧址。它坐落在中央纵队渡江点旁。院子里空无一人,指挥部的大门上了锁,我们只能从两扇大黑门的隙缝往里望,看见如今已成为文物的一些物件。魏先生还面对湘江指手划脚,想象着

10、红军是如何渡江的,国民党兵是如何追杀的,还有天空几十架战机在轰鸣轰炸他喜欢历史,喜欢英雄,说只有不忘历史,才能不重蹈覆辙。如果不把惨痛的历史扎根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我们的民族就会反复地遭遇惨痛。他也许是对的。但我认为我等小民,不忘记历史又能怎么样,只有当权者不忘,才起作用。话虽这样说,但当魏先生问起镇上一位住户知不知道湘江之战时,那位先生说不知道,我看到魏先生现出失望的神色。我又反问自己:难道不是当权者就没必要还原历史的真相,对历史进行探寻与叩问吗?人人都淡忘历史,历史的价值何在?一个不注重历史的民族,是否是一个无根的民族,一个文化根基肤浅的民族?我承认自己的狭隘与肤浅,但女人天性里对血腥与暴

11、力的厌恶还是让我对过往的战争提不起神,认为不管谁输赢,最终受伤的永远是老百姓。那些血流成河,漂浮于江面的青春的尸体,不都曾是活生生的生命么?我的响应不积极,虽然和我在一起,那时,魏先生是孤独的。而我对冷的铭记就是对温暖的渴望,在界首镇的街上走个来回,竟没有一间茶店让我们坐下来喝一杯热茶。我独自到一家农行的营业厅坐着取暖。孤独是属于旅人的,正因为各自的孤独,才有差异性和陌生化。或许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源自于孤独。那些从内心翻飞出来的情绪,在那天被冷风冻结后似乎是在等待暖风的解冻、苏醒,现在终于想要用文字把它记下来。想来,有些事,别着急,慢慢来,也许结束就是开始,自然界的四季就是这么轮回的,人呢?加一句,当我们结束旅行回到温暖的海口,几天后,魏先生发来辛弃疾一首词里的几句:“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无人会,登临意哦,他在责备我在湘江边上对历史的冷漠。我知道他是在骂我是个蠢婆娘。他还在生气,他总是这么小心眼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