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96835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吉林省长春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长春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长春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2.答题前,在答题卡上填写个人相关信息。3.所必须定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

2、作的特点C.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体现了根据时节来安排农业生产和尊重自然规律,但是“用粪犹用药也”则反映了正确施肥的重要性,这些都是精耕细作的表现,B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说法片面,A选项排除。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说法片面,C选项排除。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点评说法片面,D选项排除。【点睛】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

3、单位面积产量。精耕细作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2.唐代诗人王绩田家一诗中写道:“依床看妇织,登垄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A.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B. 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C. 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D.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唐诗中“妇织”和“儿锄”反映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小农经济之下的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小农经济中并不存在雇佣关系,农民拥有一

4、定土地,在自己的土地上努力耕种。所以A、C、D三项说法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在明中后期出现的,故答案为B。3.“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A. 男耕女织B. 自给自足C. 脆弱性D. 连续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四时之间,亡日休息”、“被水旱之灾”、“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即可选出C项;其他三项的表述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考点:古代

5、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特点和评价4.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面图片所示文物透出的历史相关信息是。A. 原始居民的生活B. 商朝的青铜文明C. 春秋战国的纷争D. 秦汉时期大一统【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显示为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母亲戊而制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所以正确答案为B。A、C、D与题意不符,排除。5.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A. 技术先进,生产

6、标准化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攻木”、“ 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抟埴”,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本题选C项。【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6.明清时期,苏州纺织业形成“机户”出资经营,“机工”计工受值的生产形式,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是A. 占有关系B. 租佃关系C. 雇佣关系D. 买卖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机户”出资,“机工”计工受值,表明机户和机工之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7、故正确答案为C。A、B、D项都与题意主旨不符,都不选。【点睛】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有许多以纺织为业的“机户”。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 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7. 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 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 物流通畅的草市C.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 工官监管的夜市【答案】A【解析】由于抑商政策的实施“九市”是指政府严格

8、管理的正规市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草市唐朝才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商业市镇明清才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夜市宋代才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8.唐代许多官员开设邸店,后政府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这说明了A. 唐朝政府鄙视商业B. 政府要严格限制商业发展,不允许商人抬高地位C. 唐朝商业不发达,不需要太多邸店D. 唐朝陆路商运发达,邸店生意十分兴隆,许多官吏参与争利【答案】D【解析】【详解】从所学知识得知由于唐朝由于商业繁荣,当时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生意兴隆,所以政府为防止官员参与争利,规定“五品以上,不得入市”,所以正确答案为D。唐政府的规定是为了防止

9、官员与民争利,无法体现对商业的鄙视,A错误。政府只是针对“五品以上,不得入市”限制开设邸店,不是严禁商业发展,B错误。C与历史史实不符,错误。【点睛】邸原是指堆放货物的货栈店原是指沽卖货物的场所东晋南朝至唐初两者是有所区分的。唐初以后邸店除堆放货物外也兼住商客。商客带着货物住进邸店后邸店主人与牙人为商客作中间人将货物卖出或再购买货物。这样邸店又发展为客商交易的场所具有仓库旅舍商店多种性质。邸店收取邸值(栈租)。由于获利丰厚唐中期以后贵族官僚和寺观也纷纷开设邸店于是邸店大量涌现9.“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形成上述观念的根源A. 重农抑商政策B. 资本主义萌

10、芽C.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D. 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解析】“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说明是小农经济的模式,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重农抑商措施。10.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 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B. 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C. 使手工业缺乏市场D. 助长了铺张浪费的不良习俗【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太原王氏买豆腐发财之后把资本大量投入到土木工程中,这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是消极影响,正确答案为B。A项为积极方面的影响,A错误;C指的是

11、小农经済的封闭性特点,与题意不符,C错误;D相对于B项来说是次要的,D错误。1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 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 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 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私有制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其它选项与材料不相符合。所以选A。12.据资料统

12、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最为密集和完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A.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B. “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统治者厉行“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导致中国缺乏海外市场无法发生革命性变化,故B项正确。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不适应工商业发展, 是政治体制影响的结果,并非内在原因,故

13、A顼错误。 C、D项不属于中国的内在原因,故C、D项错误。13.15世纪,欧洲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并出现“寻金热”,这主要是。A. 世风日下,奢侈腐化的生活方式B. 东西方贸易通畅,金银大量外流所致C.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需求D. 资产阶级国家激进派的经济措施所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要注意把握到题干“欧洲人狂热追求货币”的深层次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联系密切,欧洲国家极力需要扩大资本原始积累,以发展资本主义。综上可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东西方贸易畅通”的说法本身错误,

14、传统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据了,排除。故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新航路开辟原因14. 开辟新航路的环球航行,先后经过的海洋是:A. 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B.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C.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D.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欧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欧洲出发向西,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后再进入大西洋回到欧洲。故B正确;其他选项的顺序都不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过程15. 在某校校园文化艺术节晚会上表演的一场历史剧中,有四位

15、同学分别扮演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下列台词中有误的是( )A. 我是迪亚士,我开辟了从欧洲到非洲最南端的一条航线B. 我是达伽马,我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线继续前进,到达印度C. 我是哥伦布,我总共三次航行,开辟了到达印度的航线D. 我是麦哲伦,我的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回到了欧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可知哥伦布开辟的是通往美洲而非印度的新航路,C项错误,符合题意。其它三项均符合历史史实。故答案选C。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名师点睛】正确评价哥伦布对哥伦布的评价应本着客观、全面的原则,既要看到哥伦布对增强世界各地交往的贡献,也要看到其作为殖民者的罪恶的一方面。作为开拓者,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将全球连成一体,使世界贸易空前扩大,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大贡献,推动了西欧和世界的进步。作为殖民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