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一历史期中文创班.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68262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高一历史期中文创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徽高一历史期中文创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徽高一历史期中文创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高一历史期中文创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高一历史期中文创班.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文创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论语季氏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从“自天子出”到“自诸侯出”说明了:A. 礼乐文明崩坏 B. 井田制度瓦解C. 分封制度崩溃 D. 铁器牛耕使用【答案】C【解析】材料中原文大意是“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这反映了西周后期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诸侯割据争霸,周王室衰微,C正确。礼乐制度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主要分为礼和乐两部分,材料表述的是礼乐出处的变化,而不是礼乐内容被破坏

2、,A错误。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基本土地制度,材料并未体现,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铁器牛耕使用,排除D 。点睛:本题考查分封制。本题易错项是A项,表面上看材料讲述的是礼乐制度,但实际上是通过礼乐制度的出处的变化来说明分封制的崩溃。学生需分辨出材料的主旨,不要被材料的表象迷惑。2. 西周以来王位继承制度规定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清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变化,曾先后出现汗位推选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清朝A. 强化了王族家天下制度 B. 皇位继承制度的多样性C. 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 D. 封建专制统治危机严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朝皇位继承制

3、度的不断变化,说明自古以来的嫡长子继承制已经无法维系皇位的传承。这就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所以本题选D。请在此填写本题解析!3. 梁启超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看,材料强调的是:A. 中国古代国家分裂的原因 B. 中国古代国家统一的作用C.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发展趋势 D. 中国古代地方权力的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整体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C正确。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说明武力兼并的问题,也不是

4、国家统一的问题,而是专制程度不断加强的问题,AB错误。材料中的“专制权”指的是君主专制,不是中央集权,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本题的易错项为A、C项。首先,要区分材料论述表象和实质,虽然材料中出现“分裂”,但只是表象,实质是论述君主专制。其次,要区分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侧重点问题,君主专制是否加强主要看皇权和相权的关系,中央集权是否加强主要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此题不涉及中央、地方关系,所以不涉及中央集权。4. 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5、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权。”下列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中,与材料大意相似的是: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度 二府三司制 内阁制A. B. C. D. 【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主要表现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两个方面,学生需全面掌握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 明代表面上废除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百司政务,实际上多半依靠“票拟”定夺,皇帝的意志和核心权利受到内阁诸臣极大的左右限制。由于“票拟”是下达皇帝诏令的正常途径,所以明代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的斗争,更加制度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君

6、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B. 早期民主思想开始出现C. 中央集权制度遭到削弱 D. 古代行政体制日益完备【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内阁限制皇帝滥用手诏,中旨,A与之意思相反,排除;票拟的作用在于对专制皇权有一定的抑制,使行政体制趋于合理,而非否定君主专制,故排除B,选D;材料涉及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故选D。点睛:本题以明代为时间限定,采用排除法。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标志是清代设立军机处,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思想,排除B;中央集权是从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C。6. 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当时任“给事中”的李番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7、。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C. 明朝的锦衣卫 D. 清朝的军机处【答案】A【解析】“给事中”的李番行使职权,驳回诏书,这说明给事中这一官职的职权是负责审核政令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所以他隶属于门下省,故选A;枢密院是负责管理军事的机构,锦衣卫是特务组织,军机处的职权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故BCD均不符合题干中的官职要求,故排除。7.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反映出A. 避讳现象开始出现 B. 中

8、央集权制度的形成C. 皇帝地位至高无上 D. 秦王赢政的独断专行【答案】C【解析】材料中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体现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点,故C项正确。避讳在周朝就已经出现,故排除A;BD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可以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避讳”是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一种表面现象,其本质体现了“皇帝地位至高无上”。8.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B. 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9、C. 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答案】A【解析】材料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郡县制在秦汉时期的积极作用。秦朝亡于暴政,而非郡县制;西汉有王国叛乱,而无郡县叛乱。说明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干中的“最符合材料原意”的要求,排除BCD项。点睛:分封制本身存在缺陷,诸侯利用在自己的领地封国内享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在郡县制下,郡县是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都由皇帝任命调遣,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

10、制,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9. “公民大会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A. 人民主权 B. 轮流坐庄C. 君主专制 D. 代议制【答案】A【解析】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合法的公民均有各种政治权利,明显地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A正确;由材料中“公职人员从公民中选举产生”可知,材料体现的是选举而非轮流坐庄,B排除;“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体现人民主权而非君主专制,C排除;“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

11、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而非代议制,D排除。故选A。10. 西周时期,中国产生了分封制,同时期希腊却实行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相比,古希腊所具有的特殊条件包括多山、多岛、环海 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奴隶制商品经济发达 大河文明和国家统一。A. B. C. D. 【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别是古希腊的地理、政治、经济条件,符合设问要求,选B。 大河文明和国家统一是中国的国情的体现,与设问不符,排除,排除ACD。点睛:本题以中外的政治制度为切入点,需要掌握古希腊和中国相比形成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古希腊和中国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即可。

12、11. 穆勒说:“当社会本身就是暴君,社会集体地统治着组合为社会的分散的个人时它就是在实践一种比许多政治压迫更可怕的社会专制。因为它几乎没有留下逃脱的手段,它更深地侵入生活的各个角落,奴役着灵魂本身。”这段话揭示的本质问题是A. 城邦体制的危害 B. 奴隶主贵族的专政C. 轮番而治的弊端 D. 多数人暴政的危害【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社会集体地统治着一种比许多政治压迫更为可怕的社会专制”可以看出,民主掌握在集体手中,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最终成为多数人的暴政,所以D项正确;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奴隶主贵族的专政”,排除B。12. 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在谈及雅典的民

13、主制时说: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否则,他就不能出席法庭、公民会议和宗教节日等公共活动,也不能充分地将自己锻炼成为城邦的卫士。这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A. 使公民拥有平等的实际权利 B. 呈现出高涨的群体意识C. 带有贵族政治的色彩 D. 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答案】C【解析】公民不可能拥有平等的实际权利,实际权利会随地位、财富、工作的变化而变化,实际权利不可能完全平等,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群体意识,故B项错误;“好公民必须是有闲暇的人”,一般有闲暇不用为生计四处奔波的人是有钱有势的贵族,而平民必须终日为生计奔波,故C项正确;古希腊的民主标榜全体公民的民主,但却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并不是真正意

14、义上的民主,故D项错误。点睛:威廉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是具有一定客观性的,他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直接指出。他对好公民的定义是那些闲暇的人,也就是所谓的贵族,可见雅典民主政治是贵族的民主,贵族政治很明显。13. 雅典民主政治体现了古代希腊的辉煌。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他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10区,然后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共组成了10个行政区。其做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 基本上实现了各阶层公民的平等 B. 进一步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C. 激发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 D. 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克利斯提尼改革措施影响的认识。梭伦改

15、革用财产的多寡来划分政治等级,享受政治权利,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特权;克利斯提尼用地域的划分来代替血缘关系,有助于打破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部落选举制度,进一步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故答案为B项。A项符合梭伦改革的举措;C、D两项属于伯利克里时期措施的影响。14. 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A. 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B. 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C. 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D. 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公民的利益【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因作战失利受到惩罚”,反映的是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这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A项材料并未反映;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历史事实。D项说法本身错误。所以答案选C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