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2017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89676 上传时间:2017-06-06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2017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数学教案]2017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数学教案]2017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数学教案]2017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数学教案]2017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2017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2017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来源 课件 5 Y KCo M 2017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北师大版)单元分析一、教学内容: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二、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22、通过观摩,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下)方向平移后的图形。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三、知识技能目标: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2、能在方格纸上

2、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下)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道理。四、重难点、关键:重点: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难点:空间知觉的建立与培养。第一课时 对称图形教学目标3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 “猜一猜,剪一剪” “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重

3、点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用具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4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 (如图 1)图 1 图 2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 (如图 2)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5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图形)二、认识对称

4、图形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 (出示课本上剪纸图)2、学生动手操作。(1) 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 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3) 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3、认识对称轴。(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6(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4、猜一猜,剪一剪。 (课本 12 页的下半页部分)5、看一看,说一说。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两类。(1)课本第 13 页的上半部分内容。除琴外,其他都是对称图形,因为琴把上 4

5、 个把儿不对称。所以不能算是对称图形。(2)判断并分析。出示图形:判断:两幅图形都不是对称图形。7原因:沿中间(这里不存在对称轴)对折,左右两边图形不能完全重合。通过这一练习,排除一种错误认识:左右两边图形一样,就是对称图形。三、课堂活动1、课文第 13 页“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2、课文第 14 野“试一试”的第 1、2 和 3 题。这一题的学习任务是要使学生加深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要求做到:(1)这三项学习任务要让学生独立完成;(2)在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第 2 题,发现学生中有没有独8立的创意和

6、想象力。(3)把好的创意和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向全班推荐,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四、巩固练习1、课内外作业。课本第 14 页“试一试”的第 4 题。2、选用作业。五、作业设计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6 8 H M 责 文 育9六、板书设计对称图形对称图形。对称轴:教学后记第二课时 练习课练习目标1、通过画图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通过“摆一摆” “找一找”等练习,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教学重点10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具准备点子图,方格纸等。练习过程一、基础练

7、习1、课文第 15 页“练一练”的第 1 题。出示题中文字。( 1)先让学生找一找,这里的哪些字是对称的。是对称的字,在它的下面打个“” 。11( 2)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找的,并互相检查找得对不对,完整不完整。(3)汇报结果。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别。看看学生能不能发现其区别,即对称轴的位置不同或对称轴的数目不同。明白有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只一条。2、请学生说一说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体会,主要是抓住两点。(1)沿着对称轴对折。(2)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完全重合。二、专项练习1、课文第 15 页“练一练”的第 2、3 题。第 2 题:12第

8、 1 个图。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出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然后找出对称轴的位置。第 2 个图形,要求学生画出对称轴是纵向的对称图形(左右对称)。第 3 个图形。要求学生画出对称轴是横向的对称图形(上下对称)。第 3 题:让学生照课文摆一摆,也可以参照课文图形,自己设计新颖的,简单的图形。2、课文第 16 页的第 4、5 题。第 4 题:第一个图形像一座桥或椅子。第二个图形像飞机。13第三个图形像火箭。第 5 题:(1)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2)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与画法。(3)教师指导,并说明要点。(4)针对错误图形,进行分析。3、课文第 16 页“你知道吗?” 。(1)让学生根据课

9、文图形,判断哪些树木是对称图形。(2)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什么?三、作业设计1、给对称图形打“” 。14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I LOVE MY MOTHER!3、画出下图的对称图形。四、板书设计练习课(略)教学后记第三课时 镜子中的数学教学目标15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和具体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镜面对称的特征。教学难点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教具准备镜子、一些文字、图形、时钟等。教学过程16一、讲故事,引入新课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散步,

10、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问题: “这是什么原因?” (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 (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二、组织活动171、教师示范。(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 ,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

11、”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2、试一试。第( 1)题:(1) 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2) 说一说,看到了什么。(3) 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18(4) 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第( 2)题:(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并认真观察,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子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第( 3)题:(1) 观察课文插图。 (机灵狗的判断对吗?)(2) 猜猜现在是几时?(3) 实例验证:取一时钟,将其调至 7 时正,时钟背对学生举

12、起,取一面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让学生观察,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后将时钟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是 7 时。19(4) 分析: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5) 练一练:教师将时间调到 3 时正,让学生从镜子里观察,想现在是几时?然后反转来验证。三、巩固练习1、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 18 页“练一练”的第 1、2、3 题。 )第 1 题:(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第 2 题:(1) 让学生按题目要求试一试。(2) 把镜子所放的位置画出来。(3) 说一说,这条线是什么。202、实践活动。(1) 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13、2) 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四、作业设计1、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再画出另一半。2、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画“” 。( ) ( ) ( )五、板书设计镜子中的数学猴子捞月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一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正个图形。21教学后记第四课时 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已往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别这两中常见的现象。2、能根据平移现象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点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后的图形。22教具准备细绳、扣子、方格纸,风车等。教学过程一、揭

14、示课题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二、讲授新课1、看一看。看图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这是平移现象)看小风筝转动。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旋转现象)23结合刚才的两个现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2、说一说。(1)出示课本其他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2)学生说一说。问: “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有:电风扇转动等。平移运动有: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3、做一做。(1)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24(2)教师指导学生,做旋转运动。取学具(细绳、纽扣) ,细绳约 4

15、至 5 分米长;细绳一端系着纽扣,一端抓在手上;手腕使劲,使纽扣做旋转运动。明确这个运动是旋转运动。(3)教师指导学生,做平移运动。取一物体摆放在桌面(如笔盒等) ;将问题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包括斜向运动)移动。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平移运动。4、试一试。(1)出示图形。 (课本 20 页图)(2)提出问题: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了几格?(向下平移 1格)(3)你是怎么知道的?(整个图形比原来图形低 1 格;图形的底边比原来的底边底 1 格;三角形的顶点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底 1 格等。 )25(4)指导学生以三角形中的某一点(如顶点)为标准,观察它的平移方向和位置,然后判断结果。目的是让学生发

16、现或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三、指导看书1、认真看书,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完成课本第 20 页“试一试“中的填空。3、有不理解的,提出问题,教师个别指导。四、巩固练习1、课本第 21 页“练一练”中的第 1、2、3 题。(1)保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时间。(2)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2、小黑板作业。26五、作业设计1、判断下面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五、板书设计平移和旋转平移:旋转:教学后记第五课时 练习课教学目标271、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提高技能综合能力。2、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能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并在游戏过程中增长知识,出智慧。教学重点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增强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