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检.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6602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舒城-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舒城-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舒城-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舒城-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舒城-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质检.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舒城县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检高一历史试卷(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每题只能选出一个最佳选项)1.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陈家应先生(18961956)是舒城东乡教育名人,2006年,陈公孙辈为表达对祖父无限敬仰和缅怀,以祖父名义在千人桥中学设立“陈家应奖学金”,11年中受助学生达1400余人,仁心大爱誉满桑梓。陈氏家族的慎终追远、重孝尚德家风体现了 的影响。A. 礼乐制度B. 分封制度C. 宗法制度D. 集权制度【答案】C【解析】宗法制注重血缘继承和家族观念,“陈氏家族的慎终追远、重孝尚德

2、家风”体现的是宗法制,C正确;A是礼节制度;B属于地方制度;D属于秦朝时期制度。2. 嬴政的道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 奠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B. 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C. 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D. 确立了皇帝制度【答案】A【解析】材料中说明秦始皇创立的制度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这种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本题选择A项;其它三项均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3.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

3、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A. 保证了决策机密B. 强化了专制皇权C. 提高了行政效率D. 适应了军务需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正确;A、C、D都不是其根本作用,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4.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在宋代曾依次担任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要职,他分别执掌A. 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B. 管理财政、

4、监督百官、管理军政C. 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D. 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答案】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5.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B. 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C. 国家立场影响战争的性质D. 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在英国人看来是报复性的战争,在中国人

5、看来是一场对鸦片战争的清剿,双方看问题的立场不同,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说明英国发动的战争不是正义性的,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故B项错误;中英双方对战争的看法体现了中西文明的冲突,材料没有指出鸦片战争的性质,故C项错误;双方的看法都是从各自国家的角度来看待战争,没有点明这场战争的实质是一场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双方都抹杀了战争的实质,故D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评价6.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此类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B. 向西方学习以摆

6、脱危机的发展趋势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答案】B【解析】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均是学习西方摆脱危机,B正确;A错在“全面”,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技术; C错在“开始”,林则徐、魏源早已开始了“向西方学习”;D说法错误,二者并不是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点睛: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不同:前者重点放在打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维持小农经济,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建立没有私有制的地上天国。是一种空想,违背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但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者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就是建立私有制的社会。符合当时社会

7、发展的历史潮流,但没提农民的土地问题,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两者都无法使太平天国走向胜利。7.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这个条约既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国家尊严跌至谷底,也是中国重新起步、从头开始的起点。这里的“条约”是A. 马关条约B. 北京条约C. 南京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的辛丑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和尊严,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同时也使人们认清清政府的面貌,走上了革命之路,故D项正确;A项使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排除;B项使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了,排除;C项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8. 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

8、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这说明A. 义和团运动取得了一定成效B. 列强“以华制华”方针失效C. 列强最大化维护在华利益D. 中国民族危机逐渐趋于缓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列强依旧在执行“以华制华”的方针,所以B选项错误。A选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并没有起到如此的效果。列强之所以没有涉及到割地赔款是因为已经没有必要进行政治上的割裂,而是实行利益上的最大化分配,操控清政府来满足需要,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D选项说法违背历史现象。考点:近代

9、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9. 张之洞痛陈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时说:“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A. 中英南京条约B. 辛丑条约C. 北京条约D. 中日马关条约【答案】D【解析】台湾被割让是马关条约,故D正确;A是割占香港岛;B不涉及割地问题;C割让是九龙司,均不符合题意。10. 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后一个“天安门”指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前一个“天安门”代指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国民大革命D. 解放战争【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京在近代史上

10、的地位。要及时向可知,1919年5月4日,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北京天安门爆发;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即“开国大典”。故应选B。A是在武汉;C是北伐战争;D是南京。11.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A. 革命对象B. 革命结果C. 革命性质D. 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都是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所以三者的革命性质相同,三者任务都是反帝反封,所以选C。三者领导阶层分别为资产阶级、国共合作、无产阶级,故A

11、,D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但是却被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国民革命虽然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政府,但是反帝反封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只有解放战争结束后才建立起真正的独立、自主的国家,B错误。12. 原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曾经为井冈山题词:“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说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A. 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 创建了人民军队D. 揭开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序幕【答案】B.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3. 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是安徽舒城籍人,也是抗战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

12、。1942年4月,孙立人率中国远征军新38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A. 对日军形成包围B. 营救被困英军C. 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D. 配合英美太平洋战场【答案】C【解析】中国远征军的目的是打通滇缅公路,保证国际运输线的畅通,C正确;A和B不符合远征军的直接目的;D中配合英美太平洋战场不符合实际。14.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打击了帝

13、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答案】A【解析】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反对外来干涉的民族意识;“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因此A项的表述最全面。B项是从辛亥革命对人民的思想方面的影响来说的;C、D项材料均未体现。15. 人民解放战争某一时期,蒋介石打出一套沉重的组合拳,一拳打向山东,一拳打向陕北。但他却露出了自己的胸部,毛泽东抓住时机给他的胸部连捅了三刀。与此材料表述相吻合的是A. 中国全面内战爆发B. 敌我力量发生剧变C. 战略决战时机成熟D. 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蒋介石打出

14、一套沉重的组合拳,一拳打向山东,一拳打向陕北。但他却露出了自己的胸部,毛泽东抓住时机给他的胸部连捅了三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史实。故选D。ABC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排除。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过程【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应重视复习。从1947年起,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随后,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形成“品”字阵势,互为策应,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国民党军后方和腹心地带,与各

15、解放区内线反攻相结合,使国民党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16. 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这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 民主政治的成就B. 民族团结的力量C. 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D.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答案】A【解析】三幅图分别反映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的体现,也是三者的共性所在,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不是三者的共同主题,排除BCD项。17. 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理解中国一书中指出:“中国人肯定愿意同台湾达成一致,但美国反对。为了使台湾名义上是中国的一部分,他们也会做出其他一切可能的让步。他们会比在香港问题上走得更远。”这里的“走得更远”包括A. 两岸实现三通B.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C. 实践一国两制D. 台湾可以保留军队【答案】D【解析】一国两制下,台湾和港澳最大的不同是可以保留军队,D正确;A是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