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素材 必修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965364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素材 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素材 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素材 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素材 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素材 必修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世界水资源 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可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最能反映水资源数量和特征的是年降水量和河流的年径流量。年径流量不仅包含降水时产生的地表水,而且还包括地下水的补给。所以,世界各国通常采用多年平均径流量来表示水资源量。 包括南极冰川在内,世界各大洲陆地年径流总量为4.68万,折合平均径流深为314毫米。1971年全世界人口为36.4亿,人均年径流量为12900立方米;1982年世界人口增加到45亿,则人均占有径流量减为10400立方米;1990年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径流量下降为7800立方米,我国人均为2338立方米。年径流

2、量超过10000亿立方米的国家有巴西、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印度等。世界上人均占有年径流量超过10000立方米的国家有40多个,其中加拿大是人均径流量最多的国家,达129600立方米/人,其次为新西兰,达94640立方米/人。 水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和不同季节的分配是极不均衡的。由于工农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合理地利用水和浪费水的现象则较为严重。在许多国家,不断增长的需水量与有限的水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面临淡水不足的困境,40多个国家的水资源严重匮缺。有的国家大量排放污水造成的水资源污染,不仅更加加剧了水源不足的矛盾,而且使世界生

3、态环境受到破坏,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存条件。二、我国水资源1.水资源总量 一个区域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和。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互相联系而又相互转化,因此计算水资源总量时,不能将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直接相加,应扣除相互转化的重复计算量。 全国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711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扣除两者之间的重复计算水量7279亿立方米后,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全国水资源利用分为9个一级区,北方5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358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9,平均产水模数为8.8万立方米/平方千米,水资源贫乏;南方4区多年

4、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2766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1,平均产水模数为65.4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为北方的7.4倍,水资源丰富。2.水资源的时空变化(1)地区分布 因受海陆位置、水汽来源、地形条件等因素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降水是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趋势与降水分布基本一致,但由于受地面因素的影响,地区分布更不均匀。按照年降水和年径流的多少,全国大致可划分为水资源条件不同的5个地带:多雨丰水带 年降水量大于1600毫米,年径流深超过800毫米,年径流系数在0.5以上。包括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省的大部分地区,广西东部、云南西南部、

5、西藏东南隅,以及江西、湖南、四川西部的山地。其中台湾东北部和西藏东南的局部地区,年径流深高达5000毫米,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湿润多水带 年降水量8001600毫米,年径流深200800毫米,年径流系数为0.250.5。主要包括沂沭河下游和淮河两岸地区,秦岭以南汉水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区的大部分及东北的长白山区。半湿润过渡带 年降水量400800毫米,年径流深50200毫米,年径流系数 0.10.25。包括黄淮海平原,东北三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分,甘肃和青海的东南部,新疆北部和西部山地,四川西北部和西藏东部。半干旱少水带 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年径流深10

6、50毫米,年径流系数在0.1以下。包括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宁夏、甘肃的大部分地区,青海、新疆的西北部和西藏部分地区。干旱干涸带 年降水量小于200毫米,年径流深不足10毫米,有的地区为无流区。包括内蒙古、宁夏、甘肃的荒漠和沙漠,青海的柴达木盆地,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西藏北部羌塘地区。由于降水、地表水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我国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差异也很大。(2)多年变化 水资源通常以丰枯变化规律反映多年变化过程,以极值比表示年际变差幅度。丰枯变化规律 根据全国53个有长系列年降水和年径流资料的测站的模比系数差积曲线分析,全国水资源丰枯变化规律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a.有比较明显的6

7、080年长周期。属于这一类的测站最多,约占分析站数的58,其特点是上升段和下降段很长,一般为2535年。在地区上南北方不同步,大致相差半个周期,北方处于上升段,南方则为下降段,北方处于下降段,南方则为上升段,反映了全国时常出现的南涝北旱或北涝南旱的规律。b.有比较明显的3040年短周期。属于这一类的测站甚少,约占分析站数的10,其特点是上升段和下降段短,一般为1520年。c.没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这一类特点是上升段和下降段很短,而且无规律地出现。属于这类的测站约占分析站数的32。极值比 系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倍比值,称为极值比(Km),可以作为反映降水、径流年际变幅的指标。年径流极值比除了

8、受气候因素影响外,还与下垫面条件和流域面积大小有密切关系,它的分布规律与年降水有些差别。(3)季节变化 全国降水量以夏季为最多,冬季很少,春季和秋季介于冬、夏之间。春雨和秋雨各地不同,多气旋过境地方春雨较多,多台风过境的地方秋雨较多。河川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按照河流补给情况,全国大致可分为三区:秦岭以南主要为雨水补给区,河川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季节分配的影响,夏汛比较突出。因流域的调节作用,河流少雨季节一般比多雨季节滞后一个月左右。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黄河上游和西北一些河流,为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区,有春、夏两次汛期,年径流过程线呈双峰型。但一般春汛水量不大,多数河

9、流占年径流量的5左右,少数超过10。西北内陆地区的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部分河流,主要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量的变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年内分配比较均匀。3.水资源条件和问题(1)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立方米,少于巴西、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五位。从水资源总量来说不算少,但我国人口众多,1990年人均地表水量只有2338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耕地面积也不少,亩均水量1759立方米,约为世界亩均水量的3/4。可见我国水资源并不富

10、裕。水是重要的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必须十分珍惜,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2)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进行水量的地区调配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从全国来说,南方水多、地少、人多,北方水少、地多,造成了南方水量有余,北方水量短缺的局面。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1,人口占全国的54.7,耕地只占全国的35.9;而北方四区(不含内陆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14.4,耕地却占全国的58.3,人口占全国的43.2。北方四区人均水量为938立方米,其中海滦河流域只有430立方米;而南方四区人均水量为4170立方米,其中西南诸河高达38431立方米。北方

11、四区亩均水量454立方米,其中海滦河流域只有251立方米;南方四区亩均水量4134立方米,其中西南诸河高达21783立方米。南方与北方比,人均水量为4.4倍,亩均水量为9.1倍;西南诸河与海滦河相比,人均水量为89倍,亩均水量为87倍。内陆诸河人均、亩均水量虽然不少,但有人居住地区水量有限,水量亦感不足。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北方用水紧张的局面,除了开源节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外,应当积极研究跨流域调水工程措施,将南方多余的水量调至北方缺水地区,对水资源进行地区上的再分配。(3)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涝始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

12、匀,年际变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这些特点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19501983年34年中,全国平均每年水旱灾害面积约4亿亩,占耕地面积约26;成灾面积约1.6亿亩,约占耕地面积的10。水灾面积超过2亿亩的有4次,旱灾面积超过4亿亩的有8次,平均每三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水旱灾害。 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可能发生旱灾,但灾情差别大。全国有5个主要旱灾区,自北而南为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东部和北部、云贵高原至广东湛江一带。全国约有70以上的受旱面积在这些地区,以黄淮海平原受旱最严重,受旱面积占全国受旱面积的一半以上。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黄河、海河、长江、珠

13、江、松花江、辽河等七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中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严重,受灾面积占全国水灾面积的3/4以上。这些地区耕地广布,人口众多,城镇密集,是中国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地面高程多在江河洪水位以下,河岸虽有大堤防护,但大洪水的威胁仍然很大,防洪任务非常繁重。(4)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增加了江河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我国森林覆盖率很低,只有12.9,水土流失严重,其流失面积为120万平方千米。根据近20年的泥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全国年输沙模数大于1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达60万平方千米,其中黄河流域29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3万平方千米,辽河流域6.3万

14、平方千米,海滦河5万平方千米。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带,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年输沙模数大于5000吨/平方千米的面积就有15.6万平方千米,局部地区高达22000吨/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造成许多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全国平均每年进入河流的悬移质泥沙约35亿吨,其中约有20亿吨淤积在外流区水库、湖泊、中下游河道和灌区内。黄河是中国含泥沙最多的河流,年平均含沙量和年输沙总量均居世界大河的首位。 水土流失不但造成土壤瘠薄、农业生态失调低产,而且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许多困难。例如,黄河下游由于泥沙淤积造成河床不断抬高,行洪能力减少,增加了防洪难度;华北地区许多水库淤积严重,降低了防洪标准和供水

15、效益;从多沙河流引水灌溉,泥沙处理也是一个难题。因此,除了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外,应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综合治理,使生态达到良性循环,减少河流泥沙,维持水利工程效益。(5)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量开采。我国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山丘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6762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873亿立方米(含与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348亿立方米)。我国北方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为1468亿立方米,占全国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年资源量的78.4。我国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也较丰富有105.9亿立方米。 我国北方地表水资源

16、相对贫乏,但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且易开发利用。据1980年调查统计,东北诸河、海河、淮河和山东半岛、黄河、内陆诸河等北方五区的地下水开采量为540亿立方米,约占总供水量的1/4。其中海河流域地下水开采量已达202亿立方米(平原区为175亿立方米),占全流域供水量的53。有些地区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例如,单井出水量减少,耗电量增加,采水成本逐年提高;一些浅井报废,一些机井换泵,井越打越深,形成恶性循环;海水入侵,地下水恶化;城区地面下沉,影响城市建设等。(6)天然水质相当良好,但人为污染日趋严重,防止水质恶化,保护水源已是当务之急。我国河流天然水质是相当好的,矿化度小于300毫克/升的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3.2,但由于人口不断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