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5745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天津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天津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高二历史第四次月考.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到107000人。这说明( )A. 世界各国进入了“电力时代” B. 钢铁时代到来C. 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 蒸汽时代到来【答案】C【解析】【详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是重要标志,材料中电力工人的迅速增加,说明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C正确。A中世界各国说法绝

2、对,排除;钢铁时代到来不符合材料中电力人数增多信息,B错误。蒸汽时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D错误。2.王阳明全集载:“先生临之,只发大学万物同体之旨,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故人人悦其易从。”可见,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A. 知行合一B. 致良知C. 人悦易从D. 随材适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使人各求本性,致极良知以止于至善,功夫有得,则因方设教”可知王阳明认为每人的所得所悟依据各人的本性,因此要因材施教。故王阳明施教的基本原则应是随材适性,故D项正确。知行合一是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致良知是指在实际行

3、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C项是指依据王阳明随材适性的施教原则达成的结果,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使人各求本性”“则因方设教”结合所学阳明心学即可得出答案。3.有入评价徐光启“诗赋书法,素所善也,既谓雕虫不足学”悉屏不为,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无人指趣。也有人说他“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由此可知徐光启在行动上A. 知行合一B. 去虚求真C. 弃文学武D. 译诸西学【答案】B【解析】根据“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无人指趣”“尝学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专习天文、兵法、屯、盐、水利

4、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表明徐光启注重学习研究实用性的知识,在“声律,工楷隶”方面不花费过多经历,体现出去虚求真,B正确;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即懂得道理是重要的,但实际运用也是重要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弃文学武”“译诸西学”,排除CD。4.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各种思想主流进的描述分别为:“崇尚自然主张出世的逍遥派”,“统治阶级得力的参谋集团”,“普通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社会同情心与入世情怀的文化人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 儒道墨法B. 法儒道墨C. 道法墨儒D. 墨儒法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根据

5、所学内容可知,“崇尚自然主张出世的逍遥派”指的是道家,“统治阶级得力的参谋集团”指的是法家,“普通大众的行动帮会”指的是墨家,“拥有社会同情心与入世情怀的文化人学派”指的是儒家。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道法儒墨,故排除A、B、D项,故选C。5.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评价中国古代某作品时说,该作品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这部作品应该是A. 诗经B. 离骚C. 子虚赋D. 三国演义【答案】A【解析】【详解】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主要描述春秋之前社会民间风情,“以古朴的风格向

6、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正是现实生活的体现,故A项正确;离骚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子虚赋属于汉赋,写作风格夸张,与材料中信息不符合,故C项错误;三国演义属于明末时期著作,不符合材料“上古”时间,故D项错误。6.中国共产党把孙中山先生大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称之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不包括A. 它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 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 孙中山先生对三民主义做出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新解释D. 它明确地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并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

7、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目标基本相同,而不是完全一致,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设问要求。新三民主义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国内国际形势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其三大政策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故C项说法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新三民主义中“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即反对帝国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即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故D项说法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点睛: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对“新三民主义”识记和了解,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8、7.梁启超、谭嗣同倡民权之说时,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孙中山等革命派在宣传民权主义时,也借助明夷待访录。材料意在说明明夷待访录A. 倡导民主共和制度 B. 代表资产阶级利益C. 推动民权得以实现 D. 影响近代民主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孙中山等革命派在宣传民权主义时,也借助明夷待访录”,说明明夷待访录对近代追求民主的斗争产生很大影响。故答案为D项。黄宗羲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A项;黄宗羲代表地主阶级利益,排除B项;C项说法夸张,材料不能反映,排除。8.学者魏斐德在研究中国某一时期思想史时指出:“他们通过割断超越的宇宙中的等级与现世政治体制之间的联系,使帝国的

9、统治失去了神圣的光彩,并将经典中主张的那种古代的封建重新调整,以此代替传统的统治四方的中央权威。”这里的“某一时期”和“他们”最有可能是指()A. 先秦的儒学家 B.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C. 晚清的维新派 D. 民初的新文化运动者【答案】B【解析】明清之际的儒学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重新调整,以此代替传统的统治四方的中央权威”符合该时期思想特点,故项正确;没有体现中央权威信息;是借用儒家思想进行变法;是批判传统思想。9.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这表明A. 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

10、模式的转变B. 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 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 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贾思勰总结出的精耕细作的农业模式强调“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即耕种土地宁愿耕种面积小而成果精良,也不能追求面积大而成果恶劣,要在有限的土地上追求收益最大化,D选项与材料相符,故D正确。材料未体现耕作模式的转变,A错误。精耕细作的耕作模式与大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并不冲突,B错误。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但材料论述的是小农经济的另一特点精耕细作,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模式。本题解

11、题关键在于理解精耕细作强调追求单位面积内的土地的产量和收益,再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其他三个选项。10.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 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B.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C. 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 家庭手工业已经成为历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材料中内容的时间是在19世纪初的英国,这个信息十分的关键,是解题的决定因素,透露出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用机器代替手工,故B项正确

12、。A项为无关项,材料内容并没有涉及妇女的内容。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轻工业为主导的,不是重工业,所以C项错误。D项在今天应然存在,故错误,也与题意无关。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影响11.19世纪末,西方传教士认为:“不论在哪一个社会,受高等教育的人,都是有势力的人,他们控制着社会的情感和意识。”于是,他们纷纷在华创办教会大学,如燕京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岭南大学等。从中国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这些西方教会大学A. 使中国成为西方的附庸 B. 推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C. 改变中华民族的国民性 D. 形成亲西方的主流意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教会学校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3、主观上是为了“和平地征服”中国,为西方殖民侵略活动提供便利;客观上传播了西方思想文化,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为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提供了借鉴,促成了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起步,故B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题干的角度;西方教会大学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的国民性,C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点睛: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本题是“从中国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很容易选出正确选项。12. 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A

14、. 传统思想文化B. 君主专制制度C. 传统的小农经济D. 反动政府的统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人物言论“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说明作者旨在说明传统文化与中国近代变革的关系,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传统文化仍然根深蒂固,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B项不符合作者的意思,C、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传统思想文化13.1859年,物种起源出版,它全面阐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成为一部可以和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相媲美的伟大著作。

15、这两部著作A. 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诞生B.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C. 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D. 实现了人类认识的飞跃【答案】D【解析】物种起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均使人类认识出现了质的飞跃,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诞生、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兴起的只适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这两部著作均未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14.1958年6月,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1966年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1971年8月,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91年12月秦山核电站建成并首次并网发电。取得这一系列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 我国雄厚的物质基础B. 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 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D. 科学家的努力拼搏【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前三项成就的取得时物质基础尚不雄厚,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1959-1961年的三年严重困难的外部原因就是苏联背信弃义的撕毁援助合同,撤走专家,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