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12895230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基础过关测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 惆怅(chng) 滞碍(zh) 味同嚼蜡(jio)B劝诫(ji) 诘难(ji) 寂寥(lio) 目不忍睹(d)C谚语(yn) 桥堍(t) 藻饰(zo) 信手拈来(zhn)D歌谣(yo) 苟安(gu) 怡情(y) 开卷有益(ju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要诀 姑且 浮光掠影 吹毛求疵B茏统 渲染 高谈阔论 狂妄自大C签赏 傅彩 栩栩如生 心旷神怡D炼达 附丽 轻描淡写 胸有成竹3下列句中加粗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名著隽永耐读,如果读法得当,你就会感到开卷有益。B越是一知半解的人,往往越是喜欢高谈阔论。C

2、李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D他才思敏捷,写文章时,没有丝毫寻章摘句的痕迹。4下列选项括号中的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宇宙有多少奥秘?我们与宇宙将发生怎样的关联?“中国天眼”在巡视着,仰望着。(此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B共建“一带一路”,让不少外国友人把象征“天圆地方”的一头圆、一头方的筷子装进了行李箱。(主语是“共建一带一路”)C唯有家校合力,才能融洽青少年与手机的关系,才能实现电子媒介助力孩子的成长。(此句有语病)D以植物为媒,东西方的绿色智慧在妫水河畔相遇并碰撞。(“以植物为媒”中的“为”是动词)5“可以肯定地说,读无字书比读纸本书、电子书更艰难”一句放入下面文段最恰

3、当的一处是( )精读、略读、快读三种读法可以交错地用于纸本书、电子书、“无字书”这三种书。并不是纸本阅读都是“深阅读”,没有浅阅读;也不是网上阅读都是“浅阅读”,没有深阅读;更不是说“无字书”皆为游山玩水,浮光掠影,没有学问。老子和孔子观水就读出了许多名堂。老子的“上善若水”论,从水的七种善性悟出了人的七种德性。孔子的“水的德性”论,从水的品性悟出了人的十种德性。A之间 B之间 C之间 D之间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谈读书的作者弗朗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B无言之美的作者叶圣陶,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C山水画的意境的作者李可染,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D不求

4、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马南邮,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一个道理。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看来目标的制订是要仔细研究的。你的探究结果是:_8阅读点亮梦想,书香成就人生。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你们学校开展了“世界读书日”语文实践活动,你也参与其

5、中,请完成下列任务。(1)读图表阅读下面图表,从中你能获取哪些有价值的信息?探究结论:_(2)学仿写仔细阅读下面两则名句,模仿其写法,另写一个比喻句,以“书”为陈述对象,突出读书的好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刘向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瑞士)凯勒答:_(3)为纪念“世界读书日”,中国邮政于2011年发行了一枚邮票。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90个字以内。答:_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

6、,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7、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9作者认为,“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需要做好哪几点?答:_10.选文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答:_11.读选文第二段,有的同学认为删掉“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会更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简要阐明理由。答:_12.选文第三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不求甚解(节选)马南邨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

8、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

9、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

10、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更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

11、,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熹童蒙须知13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答:_14.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12、?有何作用?答:_15.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结合链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_(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

13、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中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身上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身上学得从列夫托尔斯泰身上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他极大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