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沐川中学高三历史第六单元历史测验 .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4813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沐川中学高三历史第六单元历史测验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沐川中学高三历史第六单元历史测验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沐川中学高三历史第六单元历史测验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沐川中学高三历史第六单元历史测验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沐川中学高三历史第六单元历史测验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沐川中学2009届第六单元历史测验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2、明中后期,我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转向闭关,其根源是 .西方殖民者侵扰边疆 .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3清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 A调整生产关系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C加强经济掠夺 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2、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这段史料反映了明代苏州A机户的情况 B早期雇佣工人的情况C手工业者的情况 D机房的情况5、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 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力量远不足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A. B. C. D.6中华文明对世界其他民族有很大的吸引力。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华侨下南洋 回族的形成 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A B C. D7、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立台湾府共同的作用是 A巩固海防B驱逐殖民势力C管辖边疆D维护国家主权8、明清都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3、其相似之处是 A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B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C在西藏地区设立卫所 D利用宗教首领实行统治9、17世纪后期,康熙帝面临的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有: .地方叛乱 .外来侵略 . .台湾分离A. B. C. D.10、顾炎武说:“易号改姓,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 A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实质 B指出了传统忠君保国思想的错误C明确与强化了中国人的民族责任感D为推翻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11、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

4、时代 B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C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 D以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12关于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的活动,表达正确的是A因干涉中国内政被驱逐B成为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开端C得到康熙帝的重用D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二、主观题:13、阅读以下材料(32分)材料一: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薪饷己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犬吠,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苦。豫变纪略(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末年的民生现状及其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材料二: 我国人口自汉代以来大体保持在600

5、0万人左右,清朝康熙初期仅1900万人,此后持续增长, 材料三:康熙48年(1709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67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给足?” 摘自清圣祖实录卷240卷259页材料四 乾隆37年(1772),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道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忠”,乾隆46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 摘自清高宗实录卷910卷1147页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2)材料二中的A、B

6、阶段我国人口为什何会迅速增长?(12分)(3)综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当时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导致的后果是什么?(6分)(4)我国封建社会中,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主要手段是什么?结合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是怎样逐步松弛的?(8分)(5)概括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产生的历史意义。(2分)14阅读以下图片 图1明朝甘薯图 图2 明机房机户图 图3 明棉花收贩图 图4 明手工工场车坯图 5 乾隆南巡图 图6 广州十三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共20分)(1)从以上图片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明清时期的历史信息?(12分) (2)结合图6所反映的

7、实质问题,试对此作一简要评价。(4分)(3)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而封建制度却走向衰落。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衰落的表现(4分)答案一选择题:1D2C3A4B5D6D7D8D9A10C11C12D13(1)民不聊生(1分)。统治阶级残酷的阶级压迫。(2)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统治的130多年里,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发展生产、增殖人口;清初大面积垦荒使耕地面积增加,明朝已引进玉料、甘薯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增加,能够养活众多的人口。康熙帝时实行“更名田”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有利于人口的增长。雍正帝时实行“摊丁入亩”办法,废除了人头税,直接导致人口膨胀; 传统文化观念、家庭观念的影响(答

8、出任意四点既可得满分。如有其他合理观点,可酌情加分)。(3)材料二中反映人口增长大大超过了耕地的增长,造成人多地少的现象。材料三反映了人与水争地,围湖造田的现象。后果是由于盲目开垦荒地和围湖造田,破坏生态平衡。(4)概括说明农民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产生的历史意义。(1分 主要手段:国家建立户籍制度,对农民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赋役制度的变革:唐朝实现两税法,规定按田亩和资产多少缴税,改变了以往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分摊在田亩上;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人头税。(4分)(5) 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9、。(1分)14(1)农业:高产作物如甘薯(图1)和大量经济作物如棉花的广泛种植,促进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图3);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促成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图4);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图2)。(1分)商业:以北京为代表的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图5);外贸: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图6)。(2)图6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但它阻碍了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的屈辱和落后。(学生只要一分为二的评价言之有理即可。) (3)衰落表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经济。出现了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从而动摇封建制度的基础。出现反映封建社会衰弱市民小说红楼梦等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