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学考复习知识点归纳2015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8942385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学考复习知识点归纳2015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学考复习知识点归纳2015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学考复习知识点归纳2015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学考复习知识点归纳2015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学考复习知识点归纳2015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学考复习知识点归纳201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学考复习知识点归纳2015(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考知识点归纳 必修I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月球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1、 天体系统及层次:2、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海,注意地球的位置。(公转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小行星带在火星与木星之间。3、地球的普通性:外观、所处位置、各项参数都很普通。 特殊性:只有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稳定的光照安全的运行轨道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4、太阳辐射按波长分为:红外线、可见光(0.40.76)、紫外线。 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消弱作用小多晴天少阴雨), 最贫乏地区为川渝地区,四川盆地上空多云雾对太阳辐

2、射消弱多) 。世界太阳能最丰富区撒哈拉。5、 太阳辐射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能源,直接利用的太阳能如植物的生长、太阳灶等。而煤、石油、天然气是间接的太阳能。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没有太阳就没有风和流水。6、太阳活动有黑子(发生于光球层)、耀斑、日珥(发生于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 黑子和耀斑周期均为11年,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黑子主要影响地球气候(如降水量),黑子与降水量可能是正相关或负相关。耀斑爆发引起磁暴,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太阳风在两极上空产生极光。7、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极视图上为南顺北逆。地球自转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

3、,其中角速度只要除极点,处处相等,为15/时。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各纬度线速度为1670COS千米/时。极点的角速度、线速度均为0。地球自转的周期有恒星日(23时56分4秒)和太阳日(24时)之分。8、地球自转的意义有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叫晨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即昏线,反之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00.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必在春秋分日。注意晨昏线纬度最高点的考查。 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不偏。地转偏向力只改变运动方向,不改变运动速度。偏向力对河流流向和风向影响明显,河流弯曲处不考虑其偏向力 产

4、生地方时。 各地都把当地太阳升到最高时定为正午12:00,东边地点总比西边地点时刻早;经度相同则地方时相同,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为东经,则度数大的早,早就加。同为西经则度数小的早,东经又总比西经早。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是以15n为中央经线,向左右各跨7.5经度,东西12区各只有7.5,故合为一个时区(东西12区),它们区时相同但日期是东12区比西12区快1天。180经线为原则上的日界线。新的一天的范围占地球的比例,看180上是几点钟,则占24分之几。另一条日界线为0点钟所在经线。9、地球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一般为逆时针)。公转轨道叫黄道

5、,因为地轴总是倾斜的,故赤道也相对黄道倾斜了,形成了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一定与回归线度数相等,与极圈互余。地球公转的速度,无论角速度还是线速度都是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地球公转的意义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天中,当地地方时12:00时,太阳高度最大,即正午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由直射点向四周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西侧递减,如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夏至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冬至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小,特

6、别夏至日(6.22),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12.22)南回归线及以南达最大值。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春秋分昼夜等长,夏至日昼长达最大值(日出最早,在6点前,日落最晚,在18点后),夜长最小,冬至日夜长达最大值昼长最小。故从冬至日到夏至,昼长在不断延长,夏至过后昼长不断缩短。春分至秋分(即夏半年)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6月22日)北极圈及以北极昼,南极圈以南为极夜,冬至(12月22日)相反。四季的产生: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冬(12、1、2)。南北半球季节相反,但月份相同。五带划分:热带(回归线之间)

7、寒带(极圈内),其余温带。纬度30、60是高中低纬界线。11.地球内部依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平均厚度17千米,高山高原厚、平原薄、海洋地壳最薄,如长江流域为西厚东薄。地幔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这间。地壳与上地幔顶部之和合称岩石圈,岩石圈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地核为古登堡面包围的球体,外核一般认为是液态。 地震波(纵波快、横波慢)遇莫霍面都加速,遇古登堡面都减速,且横波消失。10. 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三个: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生物圈最活跃。它们之间界线不明显,甚至渗透。11. 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中存中的基本单元。矿物有气态(如天然气、瓦斯),液

8、态(石油、汞)和固态(大多数)三种存在形式,自然界中最多的矿物是石英(si02)12. 岩石接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分为侵入型岩浆岩(如花岗岩),喷出型岩浆岩(如玄武岩、火山岩是喷出型)。沉积岩的代表的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沉积岩的特征是有层理构造和可能含有化石。变质岩的代表的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来),板岩(由页岩变质而来)。13.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者之间都可相互转化,三者都可重熔再生为岩浆,而岩浆只能转化为岩浆岩。三进一出者为岩浆。14. 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如火山、地震)和外力作用(流力、风力、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等)。内力作用

9、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如放射能热能机械能),外力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如风力、流水的侵蚀、沉积)。15. 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是运动的,主要有碰撞和张裂两种形式,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碰撞处为消亡边界,常形成山脉(陆陆碰)、岛弧、海沟(陆洋碰)。张裂处为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海洋、海岭(洋洋张)。解释成因:东非大裂谷、红海、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的成因。16. 常见地质构造有褶皱(分背斜、向斜)和断层(分地垒、地堑)。背斜指岩层向上拱起,一般成山,是储油构造。向斜指岩层向下弯曲,一般成谷,是储水构造。但有时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其原因是受到外力作用,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浸蚀反而

10、成谷,向斜槽部受挤压力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断层是指两侧岩层沿断层线产生明显位移,其中上升的岩块叫地垒。相对下降的岩块叫地堑。地垒成山,如峨眉万佛顶,华山西峰、庐山。地堑成谷,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汾河谷地。17.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见表)外力类型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地貌举例侵蚀侵蚀沉积沉积沟谷、峡谷、瀑布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风蚀蘑菇沙丘横断山山高谷深、黄土高原千沟万壑、黄果树瀑布华北平原、长三角成因新疆“魔鬼城”、雅丹地貌黄土高原的成因18. 人类活动对地形的改造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修梯田能防止水土流失,保水保土保肥,而围湖造田消弱了湖泊的蓄洪滞洪能力。19. 按

11、气温垂直递变规律,大气垂直方向分为三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下降0.6 0C,若是相反为逆温现象)。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低纬厚(17-18千米)、高纬薄(8-9),中纬平均为12千米,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因该层有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湿)。气流平稳,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空气稀薄。卫星、飞船、流星、极光现象发生于该层,电离层对通讯意义重大。2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表现为吸收、反射、散射。干洁空气对太阳辐射几乎呈“透明”。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H2O、CO2吸收红外

12、线。反射基本无选择性,主要取决于云的厚度。散射有一定选择性,蓝色紫色最易被散射,因而晴朗天空呈蔚蓝色。红灯停也是因红色最难被散射。23、 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地面吸收太阳热量形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最直接热源,大气吸收热量后形成大气辐射,其方向大部分射向地面,叫做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保温。保温效果取决于云层厚度和高度。昼晴夜晴温差更大,晴朗的夜晚更易打霜。玻璃温室的玻璃对太阳辐射这种短波几乎完全透明,而对地面辐射这种长波几乎隔绝,从而改善热量状况。 人造烟幕相当于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可以降低霜冻危害。24、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和下垫面因素。低

13、纬度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被削弱少,地面辐射就越强。同理,海拔越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被削弱的也越少,太阳能丰富。下垫面如新雪的反射率最高,海洋反射率最低。25、 热力环流原理:太阳辐射总是造成不同地区冷热不均进而形成气压差异,热处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冷处形成高压。在水平方向上就会产生空气的水平运动,从高压流向低压。竖直方向上,总是越向高空气压越低。海陆风(白天海风,夜间陆风),山谷风白天谷风,晚上山风。城市风,近地面总是由郊区吹向市区。26、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2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还有摩擦力的影响

14、,风向斜穿等压线。 风向作图: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再考虑偏转。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越大 27、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图:(南半球与此对称)气压带与风带会因太阳直射的移动而移动,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南北纬10处,通常受信风带控制,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附近。夏季时赤道低压向北移,控制到10N,该处高温多雨,冬季南移后受信风控制炎热干燥。形成热草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

15、候也是在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注意:副高不是冷而形成。低压带是多雨带、高压带是少雨带28、常见大气活动中心有:亚洲低压(又名印度低压),出现在7月份;亚洲高压(又名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出现在1月份。 亚洲季风环流显著,是世界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地区。南亚东亚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成形成原因风向地区冬季西北季风季节西南季风夏季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南季风冬季东北季风澳大利亚西北1月吹西北季风,但不属于季风气候29、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分为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锋(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准静止锋(冷暖气团热力相当,锋面移动缓慢)。我国的天气多与冷锋有关,如北方夏季的暴雨和冬季的寒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