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重点资料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94133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5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重点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建筑工程管理)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重点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建筑工程管理)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重点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建筑工程管理)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重点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建筑工程管理)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重点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重点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重点资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3年二级建造师考试2013年二级建造师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重点资料建筑工程技术2009-2012年度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题题量统计知识点2012201120102009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案例分析题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结构技术要求1 1124建筑构造要求12建筑材料3133211施工测量112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技术22131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7111111322防水工程施工技术111装饰装修工程施工技术1112241幕墙工程施工技术1111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实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111施工进度控

2、制1323施工质量控制22111施工安全控制22113112建筑工程造价控制3412施工合同管理12113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1123111建筑工程的竣工验收1建筑工程保修11建筑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有关法规11112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的有关规定111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有关规定121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的有关规定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有关防火的规定12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的有关规定111111地基基础及主体结构工程相关技术标准1111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相关技术标准1合计24914

3、201014201016201015第一、建筑工程技术要求一、荷载的分类 (一)按随时间的变异分类 1.永久作用(永久荷载或恒载):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可以忽略不计2.可变作用(可变荷载或活荷载):3.偶然作用(偶然荷载、特殊荷载): (二)按结构的反应分类 1.静态作用或静力作用:不使结构或结构构件产生加速度或所产生的加速度可以忽略不计,。 2.动态作用或动力作用:使结构或结构构件产生不可忽略的加速度,(三)按荷载作面大小分类 1.均布面荷载Q 建筑物楼面或墙面上分布的荷载,如铺设的木地板、地砖、花岗石、大理石面层等重量引起的荷载。都将均布面荷载Q的计算,可用材料的重度乘以面层材料的厚

4、度d,得出增加的均布面荷载值,Q=d。二、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必考)1. 二力的平衡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重合。2.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X=0,Y=0或M=0(p2)三、桁架的计算桁架的节点是铰接;每个杆件的轴线是直线并通过铰的中心;荷载及支座反力都做又在节点上。四、梁截面上的两个内力:1、弯矩M的正负号规定为截面上的弯矩使所取隔离体下侧受拉时为正,反之为负;剪力V的正负号规定表示为截面上的剪力所取隔离体有顺时针方向转动趋势为正号,反之为负。2、掌握p4图11-6五、结构的功能: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三性概括为结果的可靠性;极限状态分为:承载力极限状态(强调强度)和正

5、常使用极限状态(强调刚度状态)六、结构杆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和扭转;材料发生破还时的应力称强度,材料有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七、临界力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1. 压杆的材料:钢柱的P 比木柱大,钢柱的弹性模量E大。2. 压杆的截面形状和大小:截面大不易失稳,因为管性矩I大3. 压杆的长度L:长度大,P小,易失稳4. 压杆的支撑情况:两端固定(6个反力)与两端铰接(4个反力)的相比两端固定的P大;两端铰接的与一端固定一端自由(3个反力)的比,两端铰接的P大。八、在建筑装修过程中,如有结构变动或增加荷载时,应注意:(强制性规范条文)(高概率考点)1. 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

6、时,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核查有关原始资料2. 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中,严禁违反设计文件擅自改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或主要使用功能;严禁未经设计确认和有关部门批准,擅自修改水、暖、电、燃气、通信等配套设施。九、结构实用性要求1. 限制过大变形的称为强度要求或者正常使用下的极限状态要求。2. 跨度最大位移: F=5qL4/384EI 影响位移因素除荷载外还有:材料性能、构件截面、构件的跨度。3.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类,临时性5年;2类,易于替换的结构构件25年;3类,普通房屋50年;4类,纪念性建筑100年;4. 保护层厚度:设计年限为50年的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纵向受

7、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5. 对于一类、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年限为50 年的结构混凝土,对其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氯离子含量以及最大碱含量的要求。十、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1. 梁的正截面破坏:适筋(适筋破坏称为塑性破坏,既安全又经济,属于塑性破坏)、 超筋(钢筋还没有发挥作用下部混凝土就破坏,脆性破坏)、 少筋(钢筋 被拉断上部混凝土还没有起作用)等三种,后两种既不安全又不经济。正截面计算纵向受力钢筋。2. 梁的斜截面破坏:是箍筋被破坏;施工缝位于L/3的中心部十一、钢筋混凝土梁的配筋要求1. 梁中一般配制下面几种钢筋:纵向受力钢筋、箍

8、筋、弯起钢筋、架立钢筋、纵向构造钢筋。 2. 当梁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等级C20时,纵向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当混凝土等级C25时,保护层厚度为25 mm,且小于钢筋直径 d3. 弯起钢筋与梁轴线的夹角一般时45度,当梁高大于800 mm时,弯起角为60 度。4. 单向板与双向板受力特点:两边支承的板是单向板,一个方向受弯;四边支承,长边/短边 3,单向板,单向受弯,单向板短向布置受力筋,在长向布置分布筋。2长边/短边120mm,4A10。十四、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措施(重点)(一) 多层砖房抗震措施:1. 设置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 2、构造柱必须与圈梁连接3.、

9、墙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应沿高每500mm设置2A 6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0m。4、 构造柱不必单独设置柱基,构造柱应伸入室外地平标高以下500 mm5、 构造柱竖向钢筋末端应成钩状,接头可以采用绑扎,搭接长度宜为35倍钢筋直径。6、 斜交抗震墙交界处应增设构造柱,有效截面积不小于240mm180mm。(二)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抗震措施P14-25(三)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 7度和8度时每隔400mm设24通长钢筋,2. 7度和8度时,楼梯间和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与圈梁连接3.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

10、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拦板。4. 突出房屋的楼梯间和电梯间,构造柱、芯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十五、民用建筑构造要求(一) 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高概率考点)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4.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计算还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二) 建筑高度的计算1、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应

11、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2、非实行建筑高度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入建筑高度内: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通信设施和空调冷却塔等。3、建筑结构中设置非承重墙、附着于结构的装饰构件、固定在楼面的大型储物架等非结构构件的预埋件、锚固件的部位应采取加强措施,以承受这些构件传给主体结构的地震作用。4、不允许突出道路和用地红线的建筑突出物为地上建筑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散水;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以外的其他设施;地下建筑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墙、挡土桩、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在人行道路上空:2.50m以上允许突出的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宽度不应大于0.50m;5、民用建筑中的管道进、烟道、通风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不得使用同一种管道系统6、居住空间通风开口面积在夏热冬暖或夏热冬冷地区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80%,其他地区不应小于5%;公共走道的窗扇,其底面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