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2016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89357 上传时间:2017-06-0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案]2016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数学教案]2016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数学教案]2016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数学教案]2016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数学教案]2016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教案]2016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案]2016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6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来源课件 5 YK J.COM 2016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课题长度单位本节课题第 1 课时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本节课型新授教学目标2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3同学们,你

2、妈妈和爸爸比,谁高?谁矮?“高多少” , “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二、探究新知(一)统一长度单位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出示例 1 情境图。 )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 、一步、一庹( tu)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 (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疑问: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

3、不一样呢?4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 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 O。后面的呢?(刻度 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

4、,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 cm 就表示厘米的意思。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5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2、认识 1 厘米。教师指出:这个刻度 0 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 0 到刻度 1 的长度就是 1 厘米。 (板书:1 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 1 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课件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用 1 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 1 厘米。你也能

5、用 l厘米说一句话吗?学生积极发言。3、认识几厘米。6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 1 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 到 3 的长度是几厘米,从 O 到 7 呢?4、教学例 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 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 4 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2、教材“练习一”的第 1 题。先估

6、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7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2 题。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认识厘米本来知识点并不复杂,但是本节课,我却上得有些手忙脚乱,课上同学们似乎并没有听懂课的重点在哪,这让我很是苦恼,可是细想想,这又能埋怨谁呢?只能怪自己。本就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同学们还没有完全做好告别暑假的收心工作,我就把一堂如此尘就以说教为主的数学课带到了同学们面前,让同学们怎能接受。现在想想,这堂课,我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权,其实,我应该把情境引出,把问题引出后,就放手让同学们想办法去量,去发现问题,去探究问题,这样的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老师呀,请不要以任何理由让我的课堂回归旧社会。单元课题长度单位本节课题

7、第 2 课时 认识米8本节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 l 米的表象,知道 1 米=100 厘米。2.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建立 1 米的表象。教学难点理解 1 米=100 厘米。教学准备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 9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2、引入。同学们,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怎么做出来的?(裁缝阿姨将这一捆捆的布料,通过“量体裁衣”量出需要的长度再加工为成衣。 )这么长的布料,如果用你手

8、上的尺子量,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 )教师指出:量布、长绳等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 。 (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尺。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10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 30 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 厘米、60 厘米、90 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 )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 )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量。师生合

9、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 1 米。板书: 1 米)米是比厘米大的单位,1 厘米只有这么一点,1 米却有这么长,请同学们用手来比划一下。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112、观察刻度。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 10 表示从 0 到 10 是 10 厘米,接着是 20、30、40 、 100。1 米里面有几个 10 厘米?(10 个 10 厘米。 )1 厘米 1 厘米地数,1 米里面有几个 l 厘米? (100 个)

10、让学生数并作答。 (板书:1 米100 厘米)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 1 米。 (注意:量时刻度O 对准绳子的左端。 )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 2 米、3 米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 1 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教师指出: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12三、积累运用1、量一量,填一填。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3 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 )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 1 米?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 1 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 (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格不同,在学

11、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 )2、估一估。 (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4 题)(多媒体课件演示:跳绳,小猫,长椅。 )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 ,说说理由。3、操作性练习。(l)认识卷尺和皮尺。13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出示卷尺和皮尺让学生认识。(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5 题。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分小组合作测量,4 个人用 1 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 (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有了上节厘米课的经验教训,本节数学课上,我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测量黑板的

12、长,而我只为同学们提供一些测量工具,这项活动让同学们很快发现了米尺的好处,再以米尺展开学习,似乎轻松了许多。学习就是这样,主动才会更有效果。单元课题长度单位本节课题14第 3 课时 认识线段本节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给定长度的线段。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1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弯曲的两根毛线(不同长度) 。学生:学生尺。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播放消防员接到

13、任务的情境。 )同学们,消防员叔叔他们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争分夺秒。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 )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引导学生观察说出:铁管是直的,而楼梯是弯弯曲曲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 6(认识线段) 。16(l)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 )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 )谁能想个办法比比它们的长度?指名两个学生比较线的长短。 (学生拉直毛线。 )追问:为什么要拉直以后一头对齐再比呢?教师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

14、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2)教师指出: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 (板书课题。 )(3)认识线段是直的。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 ) 拉直,现在呢?(是线段。 )17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小结: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3)找线段。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 (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 )(4)量线段。线段是

15、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打开教材第 5 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 (把尺的刻度 0 对准线段的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教学例 7(画线段) 。18(1)学画线段。同学们已经学会量线段了,那么你会画线段吗?你能画一条长 3 厘米的线段吗?(学生在作业纸上画。 )教师演示:从刻度 O 开始,画到刻度 3 的地方。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 2,你还能画出长 3 厘米的线段吗?怎么画?引导学生操作:从刻度 2 开始,画到刻度 5 的地方,也可以从刻度 5 开始,画到刻度 8 的地方。(2)做一做。教材第 6 页也有一条线段,现在请你画一条和它同样长的线段,说说怎样才能和它

16、同样长?学生练习画,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点。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的第 1 题。19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 (强调线段的特征,说出原因。 )2完成教材第 5 页“做一做”的第 2 题。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说说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3巩固应用。(l)完成教材第 6 页“ 做一做”的第 2 题。(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6 题。出示图形,先估计,再用尺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 7 题。看看哪条线段长,再量一量。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教学反思20本节课的学习相对轻松,但是同学们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测量时要注意以零刻度线为起点,和断尺测量的方法。于是,课上我设计了许多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