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丰中学高三历史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3521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宜丰中学高三历史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宜丰中学高三历史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宜丰中学高三历史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宜丰中学高三历史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宜丰中学高三历史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宜丰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综合磨合训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黄生认为上下有别,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照你所说,“高帝(汉高祖)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据此可知A. 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思想B. 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C. 汉初“百家争鸣”仍然持续D. 争论触及了政权

2、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题干中黄生认为汤武革命,以臣诛君,大逆不道,而儒生辕固生的反驳是指出了如果依照黄生的观点,则汉高祖代秦天子之位是非法的,所以这说明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故选D;儒学成为汉代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故A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题干没有说到道家思想是否适应现实需要,故排除B;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情,故C不符合史实,排除C。2.在中国古代,秦以后的许多王朝在立国之初,其官员主要来自于功臣,即所谓的“功臣政治”,其儿子也往往能占据高位,称作“功臣子政治”。这一现象A. 说明科举制度形同虚设B. 导致贵族政治得以恢复C. 影响国家治理模式转型D. 保障功臣后代世袭特

3、权【答案】C【解析】秦以后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变化,隋朝开始才实行科举制,故A的说法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A;贵族政治是世卿世禄制,题干中的功臣政治和功臣子政治没法体现功臣的儿子一定是世袭了父亲的职位,故BD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由于功臣政治和功臣子政治只是对夺取皇位中功臣的一种奖励,而不一定有利于国家的统治,故这种现象会影响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故选C。3.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秦朝三公几卿制西汉汉武帝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宋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元中书一省制A. 起到监督皇权

4、的作用B. 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C.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 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从秦朝到元朝中央官制的传承和发展,故B正确;当时的中央官制并不能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能说明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故C错误;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中央官制的变化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材料反映的秦朝到元朝中央官制的变化的特点,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央官制的传承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4.近代以来。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清末新政废除了满人特权.允许满汉通婚,以

5、同等礼仪和刑罚对待满人汉人;中华民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等级制度,见面礼节等习俗发生变化。这说明A. 政府发挥社会变革的主导作用B. 政治变革与社会变革联袂而行C. 突发性是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D. 政治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答案】B【解析】题干中一共包含了三层意思,而“维新派将呼吁社会风俗改良作为其政治宣传的内容之一”不符合A,故排除A;题干中的维新派行动、清末新政和中华民国建立都属于政治运动,这一过程中题干都提到了其伴随的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突发性这一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D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故排除。5.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孙中山以纺纱织

6、布为例,认为棉布的制成除工人外,也离不开种植棉花的有关人员,因而其认为马克思的观点“忽略社会上其他各种有用分子的劳动”,从而提出“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据此可知A. 二者都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B. 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 民生主义源自剩余价值学说D. 三民主义比马克思主义先进【答案】A【解析】马克思认识到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而马克思从棉布的制成角度来说明,工人和农民等都是社会有用的人士,由此关注到了解决民生问题,来消除贫富两极分化,故A符合题意;民权主义才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故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借鉴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但同时也使之得到了发展,

7、故C不符合史实;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思想主张,故没有可比性,所以D不符合史实。6.据1937年国民政府对农村调查所得资料估计,地主占有大约4050的耕地。而且,在土地肥沃的东南地区,土地所有权更趋集中,地主约占全部耕地的6070,而在贫瘠的西北旱地区域.土地所有权反而比较分散。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 地区间租佃关系发展程度有别B. 不同区域土地政策文施的差异C. 地区间农业商品化程度的差异D. 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答案】C【解析】题干中体现的是1937年,当时土地租佃关系应该是普遍存在的,故排除A;由于当时是土地私有制,所以土地政策对其影响不应该是主要原因,故

8、排除B;当时这两个地区的土地集中程度的高低更应该反映的是两个地方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故选C;题干中说到农村土地集中程度在东南地区要高于西北地区,虽然在东南与西北两个不同的地区存在自然条件的差异,但是这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D。7.罗马法中最为完备的是它的私法部分,其中关于妇女的立法主要集巾在监护、婚姻和财产继承上,对后世各国有关妇女地位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说明罗马法A. 以保护妇女合法权益为出发点B. 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性C. 已经兼顾社会各个群体的利益D. 对妇女法律问题做了有益探索【答案】D【解析】题干说到罗马法对妇女问题的关注,这些成果对后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妇女地位立法产生

9、了积极影响,可见其对妇女法律问题做了有益的探索,故选D;罗马法的出发点是维护罗马的奴隶制度或者说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不符合史实;古代罗马法规定中,奴隶和公民之间是有严格界限的,没法保证奴隶的利益,故B不符合史实;题干只体现了妇女的法律地位和条文,故不能说兼顾了各个群体,故排除C。8.15世纪以来,英国农村中出现了圈地运动,新贵族力量逐步壮大;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的海外贸易获得极大发展,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却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为此,他们A. 发动光荣革命,获取政治权利B. 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权力C. 发动工业革命,提高经济地位D. 进行议会改革,更多参与政治【答案】A【

10、解析】题干中提到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阻碍了新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的发展,所以新贵族和商业资产阶级就联合发动了光荣革命,最终获得政治权力,以满足自身发展,故选A;BCD都是在斯图亚特王朝覆灭之后很久才发生的,故排除。9.一首流行于17世纪末的英国民歌呢绒商的快乐,“我们聚积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织工的工资本已廉,还须找茬扣工钱。生意不好马上就发表,好时就不让他们知分晓,只说:呢绒海外不好销,我们不想再干这行了”。歌中反映的现象A. 揭示了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处境B. 说明英国国际贸易遭遇严重挑战C. 客观上加速了英国的近代化进程D. 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答案】C【解析】“我们聚集金银千

11、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体现的是17世纪末的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内容,由于对织工的工资不断进行克扣,所以资本更快的聚集在呢绒商手中,这对资本主义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故选C而排除D;题干所述时间还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故A不符合史实;17世纪末英国的国际贸易正处于繁荣时期,故B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点睛: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学习中面临的重要历史要素。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年代)和一定的空间(地点或者区域),学习历史,如果没有时间和空间观念,则无从分析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无从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因此,标志历史发展的重要年代(包括朝代)以及空间(或者地图)是需要重点关注的,而这恰恰是目前模块学

12、习中同学们不容易掌握的薄弱之处,这一题提醒大家,要关注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因素。这一题体现的是17世纪末的英国,根据这一时空因素,就可以排除AB;然后根据“我们聚集金银千千万,都是榨自穷光蛋”可以知道体现的是17世纪末的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答案就迎刃而解了。10.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的不断降低。这主要反映出A. 自然科学发展制约人文主义发展B. 自然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C. 自然科学发展有助于“认识人自己”D. 宗教神学束缚了人文主义发展【答案】C【解析】这一

13、题的题干是“虽然但是”结构,题意强调的是后者,即“但”后面的意思,所以强调的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作用,而其作用材料用了两方面的信息,所以有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地位,故选C;ABD在题干中没有直接体现,故排除。11.下表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据此判断(注:西欧共同市场为法、德、意、比、卢、荷六国)A.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相对衰落B. 日本逐渐处于出超地位C. 西欧共同市场出口增长速度最快D. 世贸组织推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表对比,美国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对比,优势不再明显,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日本的进出口信息,故

14、B项错误;西欧共同市场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数值,不能表明自身出口速度的快慢,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12.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在20世纪50、60年代逐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的兴起。这些新变化推动A. 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B. 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C. 美苏关系走向妥协D. 美国战略重心转移【答案】C【解析】多极化格局至今还没有形成,国际政治新秩序也没有建立,故AB的说法不符合史实;虽然冷战格局发生了些新变化,但是总态势并没有根本变化,所以美国战略重心并没有发生转移,故排

15、除D。由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都有分化,第三世界兴起也会冲击两极格局,所以美苏关系有些妥协的迹象产生,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6题,共135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贱讼”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当今中国仍不乏其例。法律只不过是“必要的邪恶”,因而息讼、重调解便成了中国法律文化的一大特色。古代法律“出于礼则入于刑”“德主而刑辅”,浸染了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儒家的“视法为器”的法律工具主义及“贤人政治”思想.形成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人治主义传统。唐律十二篇,虽有职制、户婚、厩库等篇。但要找到违者不以刑罚相待的条款是很难的,这里亲属、婚姻、继承、物权之类的民事关系统统被纳入刑罚体系中去了。中国古代法律所及之处,没有纯粹的私人事务,一切都与国家有关。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提出,“私法是一回事,公法是另一回事。前者是私人契书、协议和要式口约等,后者是指公共法律、元老院决议和盟约”。法学家关于公私法的分类。使罗马统治者能够分别制定了旨在保护以皇帝为首的国家利益的公法和旨在保护自由民个人利益的私法。据梁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