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934707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1).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75分)1.西周时期,“君权宗法化”是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体现之一。下列选项可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B.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C.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D.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答案】A【解析】【详解】“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大意为,周文王的子孙将干世百世由本向支不断绵延。这体现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组带维护政治联系的宗法制度。故A项正确。“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大意为,周公(为了招揽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看出他求贤若渴的态度)使

2、得天下的贤人都对周公拜服。这是说明周公重视人,礼贤下土,与宗法制度无关,故B项错误。“赳赳武夫,公侯腹心”大意为,这些雄健的武土,是公候的心腹。这是说武士保卫公侯,是公侯重视的臣子与宗法制度无关,故C项错误。“之子于归,宜其家室”大意为,这个女子嫁过门,使得家庭和顺美满。这是指男女婚配,与宗法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宗法制含义: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政治制度。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天子以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余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是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并依同样方式逐层分封。宗法等级制。通过大宗对小宗的层层分封,形成“天子诸侯一一卿大夫一一

3、士”这样的宗法等级。评价:利: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弊:过分强调家庭本位,人为划分贵殿尊卑,导致人生而不平等和重男轻女思想。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这些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2.“上古三代时期,商朝人将统御天下的权力看作是天帝的眷顾,并且这种眷顾是持久存在的。而当周人取代了商人成为华夏共主之后,周人首次提出了天命的迁徙,统治者有可能因为失德而被天命所抛弃,取而代之者则会成为新的宠儿。”材料表明,上古三代时期A. 政治制度带有神权与王权结合的特点B. 权力的传承必须凭借个人德行

4、C. 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 血缘关系成为王朝更迭的依据【答案】A【解析】“天帝的眷顾”“天命的迁徙”“被天命所抛弃”均说明了政权与宗教迷信结合的特点,故A项正确;权力的继承是依靠天命,不是个人德行,故B项错误;先秦时期,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血缘与继承关系,故D项错误。3.殷商晚期,商王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分。在此基础上,西周将其进一步严格化,并将其由天子、诸侯推广到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阶层。这一变化A. 强化了天子权力B. 有利于加强政权稳定性C. 降低了女性地位D. 标志着贵族政治的形成【答案】B【解析】商王等各级贵族的配偶逐渐有了妻妾之

5、分,有利于实行宗法制的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维护政权的稳定性。故答案为B项。A、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贵族政治早已形成,排除D项。点睛: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通过规定宗族内严格的等级制度,以此确定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地位,避免因权力分配不均和继承问题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从而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通过实行宗法制,在保证各级贵族垄断政治权力和特权地位的基础上,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稳定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4.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对此,尚书记载:“天命糜常”、“惟德是辅”。这说明A

6、. 孔子继承了夏商周的主流文化思想B. 尚书是研究此历史的唯一证据C. 西周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具有优越性D. 周人认为天命、道德是治乱的关键【答案】D【解析】“天命糜常”、“惟德是辅”说明西周时期还是相信天命,道德治理属于辅助,D正确;孔子主张“仁”和“礼”,不是对于夏商周主流思想的继承,A错误;B中唯一证据说法错误,尚书属于二手史料并不是唯一证据;材料论述的是治理国家思想,不是制度,C错误。5.钱穆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自秦以后中国古代之封建贵族已全崩溃,于是四民社会遂正式成立。”这里所说“四民社会”其社会制度应该是A. 分封制B. 共和制C. 宗法制D. 封建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

7、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秦以后中国古代之封建贵族已全崩溃”指的是秦以后实行郡县制,分封制走向没落,“四民社会遂正式成立”指的是秦以后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形成的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其社会制度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君主专制制度6.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利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面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 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 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 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 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答案】D【解析】

8、材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反映了宋代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这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故D正确;宋代路制与扩大宋朝疆域无关,故A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文武分权的特点,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打破市坊的界限的问题,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可以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7.西汉前期在皇帝陵墓旁边设置陵县,专为奉祀陵园之用,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这一举措A. 解除了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B. 提升了皇帝的独尊地位C. 使行政区划带有祭

9、祀色彩D.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答案】D【解析】材料“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表明,把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集中在皇帝陵基旁边设置的陵县附近,显然便于监视控制,防止叛乱,保证安定,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解除”;材料强调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点睛:材料“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8.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A. 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 中央官僚体制

10、受到冲击C. 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 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皇权至上,皇帝对官员有任意提拔和贬斥的权力,以致出现封建官僚体制中“职无常守”的现象, 这表明秦汉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故C项正确。材料中未出现秦汉时期的官员选拔标准,排除A。“职无常守”是维护专制统治的策略,并非是官僚体制受到冲击,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贵族干政,而是强调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排除D。9.战国时庶民要求参政的呼声很高,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擢拔为执政大臣。商鞅本是魏相国公叔痤的家臣,入秦后说动了秦孝公,当上了秦的大良造。这反映了当时A.

11、社会转型加速B. 贵族政治没落C. 改革变法兴起D. 诸侯争霸激烈【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士阶层的崛起直接打击的就是贵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所以反映出贵族政治的没落,因此B项正确。A项是春秋战国士阶层崛起的背景,不是结果,所以错误;改革变法兴起和诸侯争霸激烈都是士阶层崛起的原因,所以C、D项错误。10.“黔首”一词在上古时指战俘奴隶;战国时被广范使用,含义与“庶民”相同;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反映了A. 君主专制的建立B. “大一统”的加强C. 百姓地位的下降D. 奴隶制度的废除【答案】D【解析】君主专制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国家大事由其一人独断,材料与君主

12、专制无关,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黔首”含义的演变,与奴隶制度的废除、百姓地位无关,排除BC;根据“秦始皇下令将天下百姓统称为黔首”,表明国家统一,统一百姓称谓,属于加强统一的措施,故D正确。11.“万岁”是古代中国皇帝的代称,始于汉武帝,后来礼颂皇帝时,都要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敬辞。这反映了统治阶级意在A. 突出君主独尊地位B. 彰显帝王丰功伟业C. 强化皇权主义思想D. 固化君臣等级秩序【答案】C【解析】【详解】从“万岁”到“万岁万岁万万岁”突出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意在强化皇权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突出君主独尊地位是在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要突出皇帝的功绩,故B项错

13、误;固化君臣等级秩序指把君臣的等级秩序固定化,材料没有体现这一观点,故D项错误。12.据史记记载,秦“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称颂秦始皇仁、义、圣、德,“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使“尊卑贵贱,不逾次行”。这反映出秦朝A. 重视人伦秩序和社会教化B. 注重维护官僚政治体制C. 借法家思想建立君主专制D. 以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答案】A【解析】材料中“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尊卑贵贱,不逾次行”,体现出秦朝借法家思想强化人伦秩序,达到社会教化的目的,故A项正确;材料规定针对民众,而非职业官员,没有涉及秦朝官僚政治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整个社会人伦秩序,而不仅仅是君主专

14、制,故C项错误;“端平法度”,秦朝是以法家思想而非儒家仁义道德来遏制人欲,故D项错误。13.对于郡县的划分,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县大率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由此可知汉代A. 郡县制最终取代分封制B. 南方郡县多地旷人稀C. 南方郡县比北方数目多D. 北方郡县经济实力强【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反映汉代郡县制最终取代分封制的问题,且秦朝已经实现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故A错误;“其民稠则减,稀则旷”说明南方郡县多地旷人稀,故B正确;材料也无法体现南方郡县比北方数目多,故C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北方郡县经济实力强,故D错误。故选B。14.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

15、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A. 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B. 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C. 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D. 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答案】B【解析】汉代选官制度找不到不同的群体,主要目的是加强统治的需要,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秦朝时期已经打破世卿世禄体制,C错误;D不符合主旨,排除。15.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载:“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旨在A. 削弱门下省审议权B. 减少决策失误C. 完善中央监察制度D. 集权于中书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可知中书省官员就政事发表建议,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决策失误,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中书省官员就政事发表建议而非门下省,排除A;材料主旨是中书省官员就政事发表建议,而非中央监察制度,排除C;材料主旨是中书省官员就政事发表建议,而非集权于中书省,排除D。所以选B16.唐律疏议规定:“来自同一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依该国法律;来自不同国家的外国人在中国发生法律纠纷时,则依据唐律处理。这表明唐律疏议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