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覃塘高级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93081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贵港覃塘高级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贵港覃塘高级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贵港覃塘高级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贵港覃塘高级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贵港覃塘高级中学2020高三历史月考 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覃塘高中2019年秋季期7月月考试题高三历史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卷和卷,卷为试题(选择题和主观题),学生自已保存,卷一般为答题卷,考试结束只交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史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淮、汉之间建有“汉阳诸姬”,其中以随(今湖北随州市)国为最大。由此可见周朝( )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 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 D. 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之宗家祁俱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各令

2、其子为大夫。晋益弱,六卿皆大。”“(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以上材料表明( )A.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B. 秦之前郡县制已经在全国普遍实行C. 政治和血缘纽带日益加强 D. 秦朝以前已是封邦建国与郡县制并存3.汉书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与汉代中朝地位相近的机构是( )A. 秦代太尉 B. 宋代参知政事C. 明代内阁 D. 清代军机处4.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

3、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 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 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 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 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5.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中央集权的加强C. 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D. 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6.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

4、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这一规定旨在( )A.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B. 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C. 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 加强君主专制7. 下列有关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已经没落鸦片战争前的明清综合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A. B. C. D. 8.“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兄弟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是创作于1937年的抗战歌曲。不久,歌词中“二十九军的兄弟们”改为“全国武装的兄弟们”。这一变化表明(

5、)A. 国共两党矛盾得以化解 B. 全民族抗战已成为社会共识C. 二十九军成为抗战楷模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9.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一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要在活动中实现合法化,仪式化。这些措施( )A. 强化了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感 B. 标志着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站了起来C. 提升了新生政权的国际影响力 D. 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新时代的到来10.下图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战争”、“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这反映了50年代( )A. 中国周边外交环境有所缓和 B. 中西

6、方间交流频繁C.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D. 三大改造已经完成11.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顾颉刚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提出要警惕“民族自决”之类的口号,提出以“文化集团”来替代“民族”的划分,“要绝对郑重使用民族二字”。这一主张:( )A. 国家现实政治需要的产物 B. 带有狭隘民族主义的特征C. 中华民族开始觉醒的结果 D. 民族融合推动的学术争鸣12.有学者认为,1918年5月的请愿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学生对政治事务的积极干预,但当时学生很少与政党联系;19201921年他们开始与政党发展更紧密的关系,其中一些人参加了政党的活动;1922年到1924年学生开始参加政

7、党的组织工作,因1924年国民党采取争取学生入党的政策而达到高潮。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新文化运动成为学生参与政治的开始 B. 学生积极参与反帝爱国革命运动C. 政党政治是民国时政治活动的主旋律 D. 五四运动为民主革命注入新活力13.1927年年初,英国水兵冲出租界,用刺刀驱赶庆祝北伐胜利的汉口群众,制造了“一三惨案”。惨案发生后,武汉国民政府于当晚派工人纠察队和卫戍部队开进英租界,迫使英国不得不将汉口英租界交还中国。武汉国民政府这一举动( )A. 有利于三大政策的提出 B. 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 切断了列强对北洋军阀的援助 D. 反映出国民革命运动存在分裂隐患14.鲁迅先生曾

8、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C. 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15.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党内保留着“布尔什维克”这个词语,到了1950年代中期,该词语逐渐退出流行政治语汇,与此相联系,“布礼”(布尔什维克的敬礼)这个共产党员之间的称呼也被“革命的敬礼”所取代。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中国( )A. 经济领域出现了“大跃进”现象 B. 调整了与苏联外交政策C. 践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 D. 改善了同西方国家关系1

9、6.1939年5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游击队调整办法中明文规定:“各游击部队因在敌后方无联络线,在地形险要、物资丰富条件下,应建立根据地,作为军事之补给的基点。”由此可见( )A. 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建立敌后根据地是抗日有效举措C. 国民党加强围剿敌后抗日根据地 D. 中国共产党积极开辟敌后根据地17.毛泽东在延安时就强调,应当对从古希腊到中国革命的整个人类文化遗产进行综合的研究。在古希腊文明中,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有显著特色,该制度( )A. 是现代共和政制的典范 B. 强调政党的政治作用C. 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的民主权利 D. 与小国寡民的国情相适应18.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

10、中写道:“一个受人尊敬而富有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材料中含有的信息有( )国王掌握国家财政大权 国王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大权贵族重臣与城市代表享有立法之权 国王地位崇高但权力受限A. B. C. D. 19.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雅典人集会的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体现古希腊民主开放的政治理念 B. 从侧面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的情况C. 与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

11、 D. 形成的根源是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20.在近代,英、美、法、德等国虽然都确立了代议制,但其代议制的形式却不尽相同,主要是因为它们各自的( )A. 国情不同 B.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C. 传统不同 D. 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不同21.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 “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22.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12、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23.中国倡议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为新兴国家争取了更多权利。德国支持并愿意积极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东欧、中亚等地区将更好地融入全球体系中。若从政治史角度来阐释该材料,最为恰当的是( )A. 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世界多极化趋势 B. 中国是改变世界政治格局的主导力量C. 政治多极化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D. 新兴国家

13、将极大冲击旧的世界殖民体系24.下图是研究者根据二战后世界发展演变历史所作的简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 )A. 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不断完善 B. 世界政治格局决定着经济体系C. 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 政治格局与经济体系相互影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投资建立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设备从外国引进,甚至“炮队所用器械子弹,尽仿洋式,所需铜、铁、木、煤各项工料,均来自外国”。技术上依靠 洋匠,如左宗棠任命日意格、德克碑为福州船政局正副监督,“一切事务均责成该两员承办”,江南机器局由巴斯主政;在民用工业中,

14、洋人掌握大权的现象也相当普遍。清政府派出去的留学生,回国后并没有得到重用。轮船招商局1886年的144个船长和机械人员全部是洋人。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我国并供应成套设备的项目共计304项,提供了重型机器设备、机床等产品的设计及其制造技术,以及合金钢、石油产品等加工技术。苏联和东欧各国来华技术专家达到8000多人,同时还为中国培养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7000多人。到1957年底,中国工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工业建设所需设备的自给率达到60%,钢材的自给率提高到86%。到1959年,中国已经能承担大部分勘察设计工作和大部分配套设备的制造任务。 摘编自汪海波主编新中国工业经济史(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引进外国技术的历史背景。(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