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28925369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童中心校2014中考历史复习研讨 时间: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 地点:海孜实验中学 发言:葛思利(海孜实验中学)一、2013安徽中考历史试卷分析1、从题型、题量和分值上看题型单项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题量103121分值201082012比例28.6%14.3%11.4%28.6%17.1%2、从历史分期上看历史分期中古中近中现世古世近世现安徽分值91711411153比重12.9%40%5.7%37.1%4.3%3、从考纲样卷分析辨析改错题由12分减少为8分,组合列举题由6分增加到10分,辨析改错是4小题,无形中降低了这部分的难度。二、2014中考历史考纲分析及

2、增加的内容1、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与2013年考纲的比较分析 (1)、命题指导思想没有变 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的评价机制。 (2)、命题原则没有变 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 注重“三维目标”,侧重能力考查。 遵循新课程理念设计试题。 (3)、考试目标没有变 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知识。 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方法及过程。 考查学生对历史的感知、体验及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没有变 考试形式 试卷结构 难度要求(5)、考试内容有调整 2014

3、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在考试内容上共有257个,其中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知识点数量分别为170、76、11个。与2013年考纲相比,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考纲在考试内容上共增加了36个新知识点,其中包括6个对考查层次进行了调整的知识点;共删除了29个知识点。 考试层次变化1.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关系 由理解上升理解运用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由运用降低理解3.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由运用降低理解4.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由运用降低理解5.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由识记上升理解6. 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由

4、识记上升理解增加部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1.识记 陈胜、吴广起义2.运用 结合西汉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3.识记 宋代的社会生活4.识记 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5.识记 史记的作者和体例模块二、中国近代史1.识记 邓世昌的事实2.运用 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3.识记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4.理解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5.理解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6.理解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7.理解 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8.识记 重庆谈判模块三、中国现代史1.理解 认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2.运用 探

5、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3.理解 科技强军的重要性模块四、世界古代史1.理解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模块五、世界近代史1.识记 达芬奇2.运用 结合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3.理解 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型与残酷性4.识记 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5.理解 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6.理解 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7.识记 向日葵与英雄交响曲模块五、世界近代史1.识记 达芬奇2.运用 结合华盛顿、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3.理解 认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型与残酷性4.识记 林

6、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5.理解 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6.理解 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7.识记 向日葵与英雄交响曲模块六、世界现代史1.理解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2.理解 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法法西斯的暴行3.理解 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4.识记 科索沃战争5.理解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模块七、安徽史1.识记 名医华佗;淝水之战; “宋画第一”李公麟2.识记 献身革命的皖籍志士;安徽近代经济的缓慢发展; 近代教育的兴起考纲增加部分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从12、13年中考

7、试卷增加部分所占的分值可以看出增加部分的重要性。2012年中考考纲增加部分考了13分, 2013年中考考纲增加部分13分,包括组合列举题12题,材料分析第15题,全部来自2013年考纲增加部分。三、下一步复习及注意事项(一)、制定计划、确定内容 根据各方面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班教学计划。计划应包括:新课完成计划 一轮复习计划 二轮长效与热点专题复习 最后冲刺复习(二)、紧扣考纲、明确目标、夯实基础 考纲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我省初中历史教学实际制定的。规定了初中毕业历史学科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考试性质与目标、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并附有例证性试题和参

8、考试题。是教师、学生进行中考历史复习的纲领性文件和唯一的参考依据。1、摸清考点,明确考试的内容与目标要求。 这也是老师们最关注的部分,要严格按照考纲规定的考点范围梳理,组织复习,把准考点.凡是考纲没有罗列到的知识点坚决不讲,罗列出来的要一个不漏. 讲准确、讲到位。2、明确考试的形式要求及变化。 近三年历史学科的考试形式、题型相对稳定。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两大类。选择题是四选一型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归纳列举题、史实辨析题、辨析改错题、材料解析题、活动与探究类型题等。两类题型的分布比例为:选择题:30%5%,非选择:70%5%。3、明确考试命题原则初中毕业历史学科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主要体现在以

9、下三点: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规定的六个历史学习板块以及地方课程安徽历史学习板块均属于考查范围。2.注重“三维目标”,侧重能力考查。认真贯彻课程标准中关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切实有效地把考查历史知识与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起来,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考试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3.遵循新课程理念设计试题。历史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设计既要以历史问题为出发点,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设计各种情

10、境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学业考试的试卷力求结构合理、题量适中、题意明确、难易适当、目标有效,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业水平,杜绝繁、难、偏、旧的试题,适度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试题。4、认真研究题型示例及样题 考纲提供的题型示例给出了中考命题的呈现形式、考查角度及能力层次要求,同时要演练近年本地中考历史真题,给中考复习以明确的标高,具体的方向。5、关注板块分值分布 试采用开卷笔试形式。历史与政治同场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分值共150分,其中历史占70分。重要版块重点讲中国古代史:约占15%;中国近现代史:约占40%世界古代史:约占5

11、%:世界近现代史:约占35%安徽历史:约占5%6、了解考纲的变化安徽省中考每年都有增减,教师要烂熟于胸,有所取舍。2012年增加部分考查了13分。2013年增加部分考了13分(三)、预测考试动向,做好专题复习1.制定专题要“大跨度、小切口、深挖掘”:即从大处着眼,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把同类的、分散的知识高度概括,同时还要从细微处人手,把大专题分解为几个小专题,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把握知识的精髓,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由表及里,层层深入。2.归纳知识应做到“精、细、专”。归纳知识不受地域和历史时期的局限,只要是具有相同性质、特征和属性的知识都归纳到一起。学生在自己归纳整理时,可尽量从简单入手,由易

12、到难,由“细”到“精”,在对课本知识系统化、揭示同类知识、专题知识之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在形成专题知识体系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3.加强“纵”“横”联系。纵向发展是指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发展演变,横向发展是指按区域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既要做到“纵中有横”,也要做到“横中有纵”。4.研究试题,精心训练。(1)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考纲,结合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目标,以所用的教材为本,熟悉课本,全面复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认知的基础上,养成能力与情感。选择与命制训练题时,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又要注意能力的提高与情感的渗透,以增强学

13、生的作答的信心和体验,提高学习成绩。(2)摒弃繁难、怪偏知识,充分理解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内涵和细微变化,做到题型新颖、点拨到位,题量精当。(3)指导学生作答,切忌马虎应付。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要认真审题,在脑海中产生印象、形成思路。在教学与训练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做选择题时要力求速度和准确率,但不盲目求快;做判断题时要克服“似曾相识”、“似是而非”的思想,冷静思考、明辨是非;做材料解析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然后与课本内容“对号入座”,用已知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同时还要强调: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表述规范,整齐简洁,没有错别字。5、要研读考纲中的例证性试题和参考试题 (1)中

14、考历史试题命制存在连续性。中考题按照例证性试题和参考试题的形式来设计。中考题与例证性试题和参考试题 “高度一致。(2)防止题型出现较大变化,提前做好各种准备。 比如历史小作文。(3)可能有意外收获。比如2013安徽卷第15题中时务报和民报的图片材料,很多版本教材都没有,很多考生都倒在它的面前,但它却是2013考纲中参考试题的一道选择题的原材料。6、了解高中教材体系、高考方向近年中考命题出现向高中教学靠拢,与高考接轨的趋势,所以,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有必要了解教材体系、高考方向。例如,高中历史课程的编排体系,依据“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形式构建了历史教学的新体系。这样的体系,更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类似的事件学会归纳、对比。另外,近年高考命题材料题中的材料来源越来越丰富,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和中考复习阶段,应根据课程标准灵活地补充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中考和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考历史复习应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教材为本,紧扣考试说明,扎实基础,以新的复习模式指导学生做到四看四抓,也就是看目录,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