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92520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邻水实验学校高2017级2018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第1卷、选择题(40x1.5=60分)读下图,完成12题。1.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美誉,也是我国民族个数最多的省区是()A B C 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省南部有阳光直射 B流经省的河流冬季会结冰C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也是我国最东、最北的省 D省简称粤下图为我国20052034年份年龄段(014岁、15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图中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2011年9月,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称,2011年以后的30年里,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读图回答35题。3、到2034年,我国014岁和60岁及以上

2、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A58%、22% B19%、22% C22%、19% D19%、58%4、未来3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将最不可能导致()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 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C国防兵源短缺问题凸显 D电子装配业大量向我国转移5、为应对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可采取的最可行的措施是()A鼓励生育并从国外引进移民 B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C大规模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 D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家住上海的小华利用暑假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68题。6四条游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7泰山大致

3、位于四条游览线中的()A甲 B乙 C丙 D丁8小华沿丙线路到延安旅游时,有时看到景点近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原因是该地地形特征为()A沟壑纵横 B一望无际 C丘陵广布 D山河相间某游客在日记中写道:北京时间2时15分,旭日的霞光就撒满了乌苏镇。在这有我国“东方第一镇”之美誉的边境小镇的市场上,早已集聚了大量的、相邻国家的境外商人。据此完成910题。9我国“东方第一镇”乌苏镇位于()A图中 B图中 C图中 D图中10小镇市场上集聚的境外商人,最可能来自的相邻国家是()A朝鲜 B韩国 C蒙古 D俄罗斯读“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图”,回答1112题。11图中A、B分别所代表的少数民族可能是()A满族、壮族

4、 B满族、汉族C土家族、傣族 D哈萨克族、哈尼族12我国生活在牧区的少数民族是()A蒙古族、朝鲜族、布依族 B维吾尔族、苗族、哈尼族C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 D藏族、哈萨克族、蒙古族读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和面积柱状图,回答1314题。13图中各省级行政单位按照我国区域方位位置从左向右排序正确的是()A华北、东北、南部沿海地区、华中、华南、西北内陆、港澳台B黄河中下游地区、东北三省、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西北内陆、港澳台C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港澳台D北部内陆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部内陆地区、港澳台14图中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是户

5、籍人口最多的河南省,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B图中是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C图中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D图中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但人口密度可超过18 000人/平方千米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下图中的直线均为经纬线,表示这些经纬度附近的山脉。据此完成1516题。15.图中的所代表的山脉分别是()A阴山昆仑山南岭秦岭 B天山昆仑山秦岭南岭C昆仑山天山阴山秦岭 D天山阴山昆仑山南岭16关于上图中的所代表的山脉附近地区的地理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山脉地形特征是山高谷深,山河相间B山脉大致是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C山脉是华北平原和黄土

6、高原的分界线D山脉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719题。17.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18.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19.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C丙地、乙地 D甲地、乙地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km的物理现象,读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20.该省位于我国的()

7、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西南地区21.下列因素中,对该省多年平均年雾日数空间分布影响最大的是()A河流泥沙含量 B土壤厚度 C西南季风强弱 D地形起伏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2223题。22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 D海陆位置23.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穿衣指数是根据天气的阴晴、冷热

8、、风力等情况,去提醒人们适当着装。下图为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图,回答2425题。24该图所示的日期,最不可能是()A4月20日B5月1日C7月20日D10月31日25造成全国穿衣指数如图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差异B地势高低C海陆位置D风俗习惯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季节降水量等值线图(单位:mm)。读图,回答2627题。 26该季节应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7关于图中市区400 mm等降水量线以内的降水量数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400 mm以上,原因是雨岛效应B在400 mm以上,原因是热岛效应C在400 mm以下,原因是雾岛效应D在400 mm以下,原因是集聚效应读“中国

9、分区图”,回答2830题。28形成甲、乙两区自然地理条件差异的是()A海陆位置 B乙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比甲区长C纬度位置 D甲地靠近冬季风的源地29丙区的自然景观与甲、乙两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丙区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量少B甲、乙两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C甲、乙两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D丙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30地点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有可能为()A18 B5 C6 D28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132题。31图中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3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读我国四

10、条河流干流简图,完成3334题。33四条河流中,完全处于非季风区的是()A B C D34四条河流中,属于太平洋水系的是()A B C D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读“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图”,完成3537题。35河口至陕县河段含沙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A流量减少 B河水湍急 C流经黄土高原 D支流少36“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说法形容的是()Aa河段景观 Bb河段景观 Cc河段景观 Dd河段景观37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是()A上游和中游的各一部分 B中游和下游的各一部分C下游的一部分 D上游和下游的各一部分2014年2月,青海省发改委表示中国启动的三江

11、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总投资达160亿余元,比一期工程增加一倍还多,以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推进保护区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840题。38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三江主要是指()A长江、黄河、澜沧江 B长江、黄河、珠江C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D长江、黄河、怒江39在格尔木附近,人们所见到的湖泊类型最有可能是()40在长江的源头是涓涓细流,后来才形成滔滔东奔的长江,三江源的主要补给形式是()A大气降水 B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地下水邻水实验学校高2017级2018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答案1-5 ABBDD 6-10 BDAAD 11-15 ADCDB 16-20 CBBBB21-22 DBDCA 26-30 BACAC 31-35 ADDCC 36-40 DDABC41、(1)气温变化受地形影响明显,谷地或盆地气温高,山地气温低(或海拔低处 气温高,海拔高处气温低)。(2分)(2)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2分)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2分)(3)A处山地南侧河流水量更丰富,(1分)汛期更长,(1分)含沙量更小、(1分)无结冰期。(1分)(4)B地区东部7、8月份易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大;(3分)C地虽降水丰沛,但喀斯特地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