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五校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920808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台州五校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浙江台州五校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台州五校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台州五校2020高一历史月考.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台州五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风俗。江西乐安流坑村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聚族而居的封建宗族组织,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祠堂祭祀习俗和历史文化遗迹。追根溯源,上述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密切关系?A. 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祠堂祭祀习俗与中国古代尊尊亲亲的宗法制有密切关系,C项正确;世袭制是职权世代相继的制度,分封制是封建诸侯的政治制度,两者与祠堂祭祀习俗

2、的关系没有宗法制密切,AB两项不符合题意;郡县制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官僚政治,与祠堂祭祀习俗没有关系,D项错误。2.“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治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A. 郡国并行B. 设立中朝C. 设置军机处D. 颁布推恩令【答案】A【解析】郡县制变成了郡国并行,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来看属于“退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设立中朝是加强皇权的产物,不是“退步”而是进步,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设置军机处的不是汉高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颁布推恩令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

3、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来看属于“退步”,带来了王国问题。3.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削弱相权、完善监察体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的一组是A. 东周诸侯国与元行省B. 唐政事堂与宋中书门下C. 西汉州刺史与明监察御史D. 宋提点刑狱司与明通政司【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题时紧扣“地位和职权大体相当”等关键信息。东周诸侯国拥有军政经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元行省制是地方的行政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拥有经

4、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故A项错误;唐政事堂是唐朝的最高权力机构,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宋中书门下亦指“政事堂”,宋建炎三年(1129),并中书省与门下省为一省,称中书门下省,即宰相机构和官署,故B项正确;西汉州刺史是监察地方官和王侯的官员,而明朝的监察御史被称为“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官位虽不高,但权势颇重,两者在权力与地位上差异很大,故C项错误;宋提点刑狱司监督管理所辖州府的司法审判事务,审核州府卷案,可以随时前往各州县检查刑狱,举劾在刑狱方面失职的州府官员,而通政司是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臣民申诉文书的中央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其职能就是开天下言路,两

5、者在权力与地位上差异很大,故D项错误。与元行省。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刺史、监察御史、政事堂4.“(明朝)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于是他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责是A. 执行诏令B. 审核政令C. 协理奏章D. 决策军务【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可知,朱元璋废丞相后,设立殿阁大学士帮助自己处理政务,其职责是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故C项正确,BD项不正确;“执行政令”是六部的职责,故A项不正确。【点睛】首先明确材料中的洪武皇帝,我们可知这

6、是朱元璋,然后材料“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以及“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是解题的关键信息。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三元里人民抗英 “致远”号撞向敌舰 台湾民众抗击日军A. 反抗外来侵略B. 寻求救国之路C. 掀起民主革命D. 推翻清朝统治【答案】A【解析】抗英、撞向敌舰、抗击日军均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图片根本就未涉及到救国之路、民主革命,也未涉及推翻清朝统治的信息,所以选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主题仅仅是抗争即反抗外来侵略而不涉及其他的主题。6.近代中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

7、准添设下列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府。”文中的空缺处应填A. 沙市B. 宁波C. 杭州D. 福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条约是马关条约,空缺处应填写杭州,C项正确;沙市在湖北省,A项错误;宁波和福州开放是在南京条约中,BD两项错误。7.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答案】D【解析】试题

8、分析: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根据题干信息“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特别是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可知体现了国民党维护一党专政的用意,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8.下图是一幅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对此漫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最准确的是A. 日本侵略者多行不义必自毙B.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保证C. 中国抗战是正义反侵略战争D. 日本侵略势力付出了沉重代价【答案】B【解析】漫画中表现了军民共同抗战,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寓意,即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全民族团结一心,形成强大的抗战力量,终将会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B正

9、确;漫画中没有涉及日本侵略者多行不义、中国抗战的正义性的相关内容,排除AC;漫画也只是表明中国军民共同抗战,将会使日本侵略势力付出代价,不能直接得出日本侵略者已经付出了沉重代价这一结论,排除D。9.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对这段文字最准确的理解是A. 帝制废除,天下大乱B. 复辟帝制,不得人心C. 民主道路,艰难曲折D. 军阀割据,战乱不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茶馆李三

10、的牢骚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社会动荡,人们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不满,小人物还留着象征封建专制的小辫儿,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社会基层对革命的观望态度,中国的民主道路曲折艰难,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天下大乱不是因为废除帝制,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所致,A项错误;李三等人留着小辫儿,不能说明人们反对复辟帝制,B项错误;军阀混战只是对材料部分信息的表面认识,D项错误。10.下图是著名漫画家沈伯尘先生1919年创作的一幅名为山东青岛的漫画。下列对与此漫画主题相关联历史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

11、. 促成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D. 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1919年”、“山东青岛”等信息,可知其绘制的事件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件事的历史影响是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A项正确;1924年到1927年的大革命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项与材料不符;1919年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C项错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D项不符合题意。11.“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这一对联反映了A. 三元里抗英胜利B. 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C. 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D. 民主

12、革命任务最终完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勾尽”帝王历史,成就“民主共和”等信息可知,这一对联反映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B项正确;三元里抗英胜利是反抗英国殖民侵略的斗争,与结束帝制的资产阶级革命无关,A项错误; 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是在帝制终结之后,C项错误;民主革命任务最终完成的标志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D项不符合题意。12.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通过的决议:“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由于我们过去军事上的错误领导使我们没有能够在中央苏区内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使我们的主力红军不能不退出苏区并遭受到部分的损失。”该会议是A. 八七会议B. 遵义会议C. 瓦窑堡会议D. 洛川会议【

13、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教训的会议是遵义会议,B项正确;1927年八七会议时,红军还没有建立,A项错误;瓦窑堡会议是在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以后召开的,主要讨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洛川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确立全面抗战路线,D项错误。13.“1949年1月中旬,斯大林知道中国的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被斯大林认为是“奇迹”的事件最有可能是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B. 淮海战役的胜利C. 南京国民政府倒台D. 新中国成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9年1月中

14、旬发生堪称奇迹的事件,是(解放战争)战略决战中歼敌最多的淮海战役取得了胜利,B项正确;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发生在1947年7月,1949年4月人民军队解放南京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倒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ACD三项均不符合题目内容。1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下列关于下图中所述的政治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1949年,正式行使其参政议政的职能B. 1954年,停止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C. 1956年,党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 1982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提出使之进一步完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

15、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图片中“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于1949年形成;194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没有成立,因此此时的政协充当着人民代表大会的角色,而自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标志着我国的一切国家权力开始由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了,至此政协便卸去了以前的职能,只可参政议政,没有决策权,故A错误的;BCD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5.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促成了A.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 两岸隔绝的坚冰被打破C. “九二共识”的达成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