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高三历史期中.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917363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石嘴山高三历史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高三历史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宁夏石嘴山高三历史期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宁夏石嘴山高三历史期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夏石嘴山高三历史期中.doc(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三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这说明商朝后期A. 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B. 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 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D. 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答案】D【解析】“听从商王的意见”“为你们向上天祈求”说明当时商王已经孕育王权至上思想,D正确;此理论具有迷信色彩,A错误;民本思想不符合题意,B错误;民主平等显然不符合古代政治特点,C错误。

2、2.礼记曲礼中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此言论旨在强调A. 仁德观念具有深入人心的道德渗透力B. 人人都应遵守符合身份和地位的规范C. 教育训导和百官立威是形成礼的条件D. 政治强制是实现礼乐规范的有力保障【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礼在社会教化、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等方面的作用,旨在强调“礼”是人人都要遵守的,B项正确。A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并未说明礼是如何形成的,C项不正确;“政治强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故排除D项。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

3、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 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 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 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由于受封的诸侯享有世袭的统治权,所以容易造成分裂割据局面,故选C;A是历史教训,排除;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排除BD故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郡县制4.学者阎步克认

4、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A. 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评价B. 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C. 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D. 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反映了民间文化性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行政性评价,A选项符合题意。BC两项“决定性作用”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评价,表述不正确,排除。5.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

5、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17石),而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在某些地方“中田亩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亩十石(合今289石)”。这说明A. 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 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 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 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西汉的粮食亩产产量和战国初期相比有了显著的增长,这和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发展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时期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说明精耕细作的发展。故选项B正确。选项A,铁犁牛耕得到推广是在春秋战国

6、时期,时间不符。选项C,重农抑商政策的效果和亩产无关。选项D,小农生产主要指男耕女织,虽然有利于提高生产的积极性,但和粮食亩产关系不明显。6.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纪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纪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B. 中国的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C. 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D.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答案】C【解析】中国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农民可以有自己的生产资料,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因此C项正确。中国传统农业始终没有摆

7、脱政府的控制和约束,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传统农业重视生产技术的更新和耕作方法的改进,D项错误。7.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说明茶叶、桑蚕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唐宋时期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则说明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不断提高,故C项是正确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近代,A项是错误的;B项传统农业衰退不符合唐宋历史;材料反映的是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8、与D项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8.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A. 坊市制度瓦解B. 土地集中加剧C. 农业技术进步D. 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很明显的给出“主要”二字,说明本题只针对最重要的因素。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坊市分离和海外贸易是商品经济的一种体现,对于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并没有决

9、定性的影响,故A、D选项不选;土地问题一直是封建社会的重要问题,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因此B选项错误。【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中心南移9.封建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帮的发展B. 古代商业发展毫无法律保护C. 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

10、业的发展D. 商帮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在重农抑商政策状况下,商人组成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说明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在重农抑商政策状况下,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而不是体现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帮的发展,故A项错误;B项说法绝对化,应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能说明商帮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D项错误。10.吕思勉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

11、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而且银两需用既广,而实际上专用秤量量法,不觉得不便殊甚”。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A. 中国在清朝康乾时期已实行银本位B. 中国的货币理念在当时是最先进的C. 中国在当时已将银币作为主要通行货币D. 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阻碍中国转型【答案】D【解析】A不符合“惜乎清朝顺、康、雍、乾四朝,对于币制都很有热心整顿,始终没想得穿这一步,以致不但本位不立”,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2、C与材料“倘使这时候,能悟到银两与银币不是一物;把银也鼓铸成一种货币,且单认银为货币,而把铜钱认为银币的辅助品;中国早就可进为银本位之国”不符合,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金融理念的缺失,以致阻碍中国近代化,D正确。11.近代有学者评论孔子“言行不一”,说他一方面主张维护“周礼”,另一方面又挑战周王统治,率领弟子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治国方略”。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孔子的行为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 周王室的影响力日渐衰微B. 百家争鸣已成为社会主题C. 维护“周礼”是历史的倒退D. 奴隶制崩溃是不可避免的【答案】D【解析】维护“周礼”的确是一种落伍的思想,不过题目所要求我们分析的是孔子较为

13、矛盾的言行,既然连孔子本人都在做的过程中舍弃周王室,那么就意味着周王室所代表的奴隶王朝的覆亡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故选D。AB是指的表象,不符合题干中的“实质”,故排除AB;C是在评价孔子主张维护“周礼”这一方面,故C不符合题意。12.从字体演变的角度分析,下图体现了汉字() A. 形象化的发展方向B. 逐渐趋向简易化C. 将写意发挥到极致D. 追求气韵相结合【答案】B【解析】字体演变从甲骨文到楷书,字体逐渐简单化,B正确;形象化不符合图片信息,A错误;C和D属于草书特点。13.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诗经)当

14、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材料表明,西汉武、宣年间A. 汉代的儒学重在阐发义理B. 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 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 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西汉儒学的发展。题干重在强调儒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不是重在阐发义理,故A项错误;儒学取得独尊地位是汉武帝时期,材料还提及了汉宣帝,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是强调儒学在现实中的实用功能,故C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儒学作为选官依据的功能,故D项错误。14.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B. b处处

15、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C. 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D. 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答案】C【解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道思想的冲击,儒学政治社会功能遭到怀疑,儒学转入低潮,故C符合题意;秦朝焚书坑儒,儒学转入低潮,故A不符合题意;西汉汉武帝时期,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而出现发展高潮,故B不符合题意;随着宋明理学的发展并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故D不符合题意。15.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贵,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 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商品流通B. 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C. 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D. 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当其贱,不能使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夫之主张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