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答案电子教案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28914710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答案电子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答案电子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答案电子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答案电子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答案电子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答案电子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答案电子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物理实验与探究专题复习答案1、在某校的综合活动课上,小军对甲、乙两只保温瓶进行保温性能的比较。两保温瓶内倒满初温度都是60的水,每隔半小时,小军打开杯盖,用温度计测量一次水温并记录在下表中。(1)在坐标轴上描出甲杯的水温的变化曲线;(2)由测量数据可知,乙杯的保温性能好;(3)此时周围环境的室温是30。2、水蒸发的快慢和它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试设计一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结论,要求写出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操作方法。实验器材:1)、大小相同的叁个带刻度烧杯,2)、少量水,3)、秒表,4)、温度计,5)、酒精灯及其架设烧杯的架子,6)、两个不同温度的房间。实验方法:将叁个烧杯倒

2、上等量的水,一个放在常温房间、另一个放在开空调房间、第三个在常温条件下架设在酒精灯上加热,用温度测量叁烧杯水的温度,用秒表计算相同时间,观测叁烧杯中蒸发的水量,即可证明水蒸发的快慢和它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3、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过程中,同学作出如下猜想: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除了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空气的流通有关之外,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从以下器材中选出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对此猜想进行检验:器材:1)、大小相同的两个烧杯,2)、少量的水,3)、与水等量的酒精, 4)、两个相同的碟子,5)、电风扇,6)、温度计你所需要的器材:1)、大小相同的两个

3、烧杯,2)、少量的水,3)、与水等量的酒精,4)、温度计。简述主要的实验步骤:将少量水和与水等量的酒精分别倒入大小相同的两个烧杯,用温度计测量一下水和酒精温度,尽可能控制在相同温度,放在同一环境中,在相同时间段内观测水和酒精蒸发量,即可证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本身种类有关。4、电冰箱是利用氟利昂作为工作物质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外部。电动压缩机把冰箱内的氟利昂压缩到冰箱外部(有些藏在外壳内)的冷凝器中放热,冷凝器由金属管制成,如图12-11所示。请问高温氟利昂应该从冷凝器的A、B哪个口流入,哪个口流出,才能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从B口流入。若热的氟利昂从A口流入,冷

4、凝器下部管子温度高,加热周围空气,热空气上升影响上部管子的散热,降低了散热效率。5、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甲是冰(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52。(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

5、,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热量。图乙 图甲 第5题6.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间的磨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气温在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水不再结冰了?猜想与

6、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猜想:撒盐可能改变了水的凝固点或冰的熔点。理由:相同条件下,水不再结冰,可能水的凝固点下降所致。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1)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冷水,(2)容器A中不加盐,容器B、C中加入不等量的盐,充分搅拌,配制成不同浓度的盐水(3)把三个容器同时放入冰箱(4)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下容器,测其温度,并观察水结冰的情况,记录测量和观察结果。7.“大树底下好乘凉”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俗语,小峰却不以为然,为此与小芳发生激烈的争辩。小峰认为,现

7、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遮阳伞,人在遮阳伞下与大树下同样没有阳光直接照射,所以一样凉;小芳认为,遮阳伞比树下炎热。(1)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对上述两人的观点,你支持小芳的观点。请帮助他俩设计一个实验,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辩。原因是虽然大树下遮阳伞下都没有阳光照射,但树下空气湿度大,蒸发吸热的致冷效果更明显。所以,温度会低于伞下。(2)实验器材:两个温度计;实验方法:分别测量遮阳伞下和树上的温度即可。8如图2l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口的塞子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

8、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8cm/s(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选填”快”或“慢”)9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

9、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801.02F铜1000.76G铁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3)除上述两个猜想外,请你对此实验再提出一个猜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种类有关。10在声音传播的实验探究中,小红和小芳做了下面两步实验:(1)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轻地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传过来的声音大小。(2)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1),比较声音的

10、大小。请你帮他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入下表中: 声音大小 声音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大课桌两张课桌之间有一个小缝时 小 空气分析与论证:声音靠固体物质传播到远处。11.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1)、太空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因此听不到巨大爆炸声;2)、光的传播速度要比声音快得多,应先看到爆炸火光,而不应是先听到声音后看到火光。12.住楼房的同学有这样的体验,一楼居民在室内说话,五层的住户是不易听到的,但一楼的人轻轻敲击水管,声音就沿铁

11、管传播出去,各层的住户都听得很真切这是为什么?13.小明、小华和小强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小强在弹吉他。(1)他们探究的问题:声音产生的条件?;(2)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3)小华同学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放上小纸屑或小豆。 (4).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

12、,提出了两种猜想: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介质;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介质.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小明、小华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声音的大小不同。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是正确的。(5)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你认为小明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EADBC (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解:(1)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

13、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小强在弹吉他,它们探究的问题是:声音产生的条件;(2)讲话是声带的振动,音叉发声使水振动,都能证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3)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或小豆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或小豆;(4)由于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故分析两次现象,不难看出其不同之处是: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即相对于原来的猜想来说,据此可知猜想是正确的;(5)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上面的过程知,其探究过程中的步骤依次是:EADBC故答

14、案为:(1)声音产生的条件;(2)一切发生体都在振动;(3)将纸碎或小豆放在桌面;(4)声音的大小不同;(5)EADBC14.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空气温度-20-100102030声音速度/ms-1318324330336342348(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找出温度为15时声速为 ms。15.如图所示是两个物体振动时的波形图。这两个波形的共同特点是(只要求写出1条):呈周期性变化。空气中的入射角i0304560水中的折射角r0223240玻璃中的折射角017243016济宁市二六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5、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肯定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光线从空气入射到密度较大介质中,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密度越大折射角越小。17(济宁市二六)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大小一样,形状相同,这是为了物与像的大小。(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B蜡烛距玻璃板的距离小于或大于A蜡烛距玻璃板的距离。(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用手电筒照亮跳棋A。18. 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