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六十又出发.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91244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六十又出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生六十又出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生六十又出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六十又出发.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六十又出发2010年10月28日,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离开了我们,终年78岁。11月2日,从北京、南京、上海、湖北、重庆、青海等地赶到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千名各界群众,胸佩白花、手持一支菊花和一份特意赶制的纪念折页缓缓穿行在一排排挽联中,向一介书生梁从诫先生告别。 这不仅仅因为梁从诫先生是梁启超之孙、梁思成和林徽因之子,也不仅仅因为他曾是全国政协常委,更因为他是中国民众起而参与环境保护的先行者199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梁先生与3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昆玉河边的玲珑塔下召集了第一个中国公民自发起来保护环境的会议,他们发起成立的组织在第二年注册为中国文化书院(梁从诫先生原是那

2、里的历史学教授)绿色分院,即自然之友。为此,梁从诫先生在60岁时放弃了即将得到的退休待遇,辞职专事民间环境保护事业。这个选择,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任何人都不能容易做出。同为中国文化书院教授的著名学者季羡林对此评价说:“从诫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他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这就是他忧国忧民忧天下思想的表现,是顺乎民心应乎潮流之举。我对他表示钦佩与尊敬。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自然之友,这个在露天发起、曾经在公园绿地办公的组织,日后因唤醒中国公众的环保意识而享誉世界,梁从诫先生也因此获得亚洲环境奖、地球奖、有亚洲诺贝尔奖之称的麦格赛

3、奖等荣誉。自然之友不是一个专业的环境技术机构,凡关心环境,愿为保护环境努力的中国公民,只要写一个简短的申请,每年缴纳50元(后改为100元)会费即可成为自然之友会员,通过参与公众环境保护活动、当志愿者等多种方式发挥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作用。十几年间,陆续有万人聚集到印着两片树叶图案的自然之友会旗下,而梁从诫先生也身覆这面旗告别了他为之竭力保持其原本面目的世界。几天来,大量文章追忆了梁从诫先生投身环保事业的巨大影响,高度评价梁先生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启蒙作用。环保组织地球村负责人廖晓义女士曾在2005年为梁先生获得由环保部等七大部委颁发的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写下贺辞:“中国草根先行者,民间环保第

4、一人”;噩耗传来,身在美国的她再次“以此作为挽辞,表达我和地球村同仁们以及像我们一样的后来者们的哀思与吊唁、敬意与真情、和将环保进行到底的意志与决心!”11月2日,地球村全体同仁都在送别现场志愿服务。这是梁先生独有的魅力、感召力仍在人间!我个人有幸自1993年在玲珑塔下聆听了梁从诫先生的呼吁,目睹他“为无告的大自然”奔走的一幕幕为劝说爱好养笼中鸟的人放鸟回归蓝天,为正在修建的高速路是否为古树让路,他一次次在电视上发表意见;为还北京一片蓝天,他力主首钢搬迁;为滇金丝猴的生存,他组织一系列活动保护滇西北它们栖息的原始森林;为濒危的藏羚羊,他致信英国首相,陪野牦牛队队长到各大学演说,直至亲上高原;为

5、追击盗猎分子的野牦牛队送去募捐到的吉普车,亲手点燃在黑市上价值巨额的藏羚羊皮。就在这次返程中,梁从诫先生遭遇车祸受伤。回到北京,有电视台邀请我们一行几人以受伤的“妆容”出镜接受采访,被梁先生拒绝。他说车祸只是意外,作秀就不必了。而令人遗憾的是,2006年夏天,当他以一贯的“真心实意、身体力行”骑车去医院探望住院的老伴时却遭遇意外,身体受到重伤。这次手术后,先生再没能骑上自行车,以至日渐困于家中、困于病床。在无法与先生沟通后,我常常试图去理解、分析先生的思想和生命轨迹,一些从前忽略的细节重回脑海,显出深意我女儿刚上初中一年级时,渴望阅读,阅读量也大。记得有一次与先生说起女儿在读西方哲学史,我说:

6、“也许她正在探寻人从哪里来吧?”梁先生立即接上说:“是啊,我们这个年纪就该考虑人往哪里去了。”当时真是一笑过去,只以为先生风趣。现在想来,一个有追求的人,不应当时时追问自己该往哪里去吗?梁先生是不是一直都在以这样的提问来不断校正自己的人生方向、以确保自己最终达到人生真正的追求呢?所以,每当再有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人说自己老了、该享受生活了,我总是举梁先生的例子,告诉他们,人生可以在六十岁再出发,可以不断追求,可以在晚年达到人生和事业的顶峰,继续为社会服务。有的老年人回避死亡,而梁先生不介意谈死。车祸后有几年,每到那天,我们都会重聚一起集体庆生,共同经历过的生死会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清楚记得

7、,一次谈到身后事如何办理时,梁先生说:“我不愿意穿鞋,太热了,你们在我脚掌上画两个笑脸吧,希望大家笑着送我。”无独有偶,一个朋友也说起梁先生讲过的一个片段:一次和启功、季羡林几位老先生在会议的间歇,说起死了以后,如果有人致悼词,我们都听不见了,那多可惜,我们来演习一遍吧。于是几个老先生就真的轮流躺在桌子上,其余的几位缓缓绕行作依次告别,并致悼词。轮到启功先生,他突然坐起来,说:“我太感动了,我要致答词!”说到这里,梁先生大笑起来。现在,当时参与演练的几位老人都已作古,而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著作、他们的精神却注定长久留传。梁从诫先生倡导和践行的“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将被更多人继续下去。送别梁先生的那天下午,我来到西山脚下的梁墓(梁先生语,实为梁启超墓)秋阳下的梁家陵阙掩映在一片高大的树林中,树叶反射着明亮的阳光。这样的静穆、温暖使我终于从几天的忙碌和悲痛中安静下来在这深秋的季节,满目不时飘下的落叶,好似梁先生重回大地,重回母亲的怀抱,我相信:冬雪之后,落叶会化进泥土变为养分回报大树;来年春天,树叶发芽,再成绿荫,像一面面自然之友的旗帜(责编:辛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