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三 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课件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28882031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三 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三 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三 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三 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三 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三 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四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十三 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三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路径 第四章古代诗文阅读 把脉学情准确诊断 读文答题精细突破 1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元日田家 唐 薛南村晴雪北村梅 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 出门儿妇去 乌龙 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 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 因宦别 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 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官四川之时 蛮榼 酒器 乌龙 晋朝时 有以 乌龙 为家犬命名者 后世以乌龙代指犬 士林 此处指读书人 1 2 3 4 鉴赏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四川之时 但全诗并未有愁怨之情 首联写南村北村雪后初晴 红梅映雪的美景 清晨 家家户户打开家门欢度元日 一派祥和之景 颔联写男男女女携带了美酒去串门 狗儿欢快地迎

2、接客人的到来 颈联写人们相遇之后只相互问好 祝愿长寿 酒桌上人们相互举杯 谈笑风生 哪里还有什么光阴催老暮景之类的感慨 其中 但祝 暗含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不要提贬官之事 尾联写诗人在感受了农家民风的淳朴 节日的欢乐之后 流露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 继而表达了对回家的渴望 全诗体现出诗人厌倦官场生涯 向往回归自然的情趣 诗中泥土味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意境清新可喜 1 2 3 4 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案 答案 过节的愉悦之情 但祝 那愁 表现出元日这天作者 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 暗含了一种愉悦之情 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 长笑士林因宦别 读书人为了做官 不得不去乡别亲 多么可笑可叹 对回

3、乡的渴望之情 一官轻是十年回 外出做官 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 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迫切 在田园生活中的怡然自得之情 树里茅檐 蛮榼出门 乌龙迎路 表现当地民风淳朴 流露出诗人的怡然自得之情 1 2 3 4 2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东武会流杯亭 宋 苏轼东武 南城 新堤固 涟漪初溢 隐隐遍 长林高阜 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 与君更向江头觅 问向前 犹有几多春 三之一 官里事 何时毕 风雨外 无多日 相将 泛曲水 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 当时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 修竹满山阴 空陈迹 注 东武 此处指密州治所诸城 相将 相随 相伴 1 2 3 4 鉴赏词的上片写雨后暮春景物 并抒

4、写了惜春的意绪 开头三句从城南引水入城工程写起 因为这关系到 曲水 的水源 为下片埋下伏笔 然后详写暮春景物 以 卧 堆 两个动词形容花叶遍地狼藉的状态 将 红 碧 两个表示色彩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借指花 叶 显得十分形象和精练 再写 枝上残花 荡然无存 于是向江边追寻春天的踪迹 而 三之一 则是他寻春所获得的一个既令人失望又使人略感安慰的结果 1 2 3 4 下片写曲水流觞的现场盛况以及对当年兰亭陈迹的感慨 官里事 四句 词人感叹官衙事务纷繁 自然界又多风雨 轻闲而明丽的日子竟没有多少 相将泛曲水 两句 正面写曲水流觞的现场盛况 满城争出 句 由充当热心观众的全城百姓渲染出曲水流觞现场的盛况

5、 结尾两句紧承上文 感慨史事 发思古之幽情 蕴蓄了词人韶光易逝 物是人非之感 带有鲜明的哲理意义 1 2 3 4 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概括 答案 答案 表达了词人作为地方长官与民同乐的惬意和自得之情 蕴含着词人时光易逝 物是人非的人生感慨 1 2 3 4 3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畏人 注 唐 杜甫早花随处发 春鸟异方啼 万里清江上 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 褊性合幽栖 门径从榛草 无心走马蹄 注本诗创作于诗人漂泊蜀中的第三年 公元762年 1 2 3 4 鉴赏首联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绚丽的春天景色 春天到来了 花儿漫山遍野开放 鸟儿到处欢快地鸣叫 按说 阳 景应该

6、对应的是 舒 情 然而杜甫实际表达的却是极其浓重的愁情 诗歌后两联就暗示了这种愁情 杜甫怀着这种心情看到了春天绚丽的景色 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失衡 他责怪这景物不解人意 他遗憾这景物不能与己同悲 他感到自己竟然不如花草 美丽的景色与自身的境况形成巨大的反差 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不幸 1 2 3 4 颔联以时空对举的方式创造了一个阔大的境界 万里 是一个具有广阔意义的空间类词语 表述了景物的空间状态 同时也表述了此时的杜甫距离都城长安极其遥远 三年 是一个具有较长意义的时间类词语 表述了景物的时间状态 同时也表述了此时的杜甫离开都城长安的时间已极其漫长 这种遥远和漫长代表的是他在漂泊岁月中的时

7、局感受 此时 官名与文名的双重失意使杜甫深深地感受到了自身之孤微 而这种孤微之感在阔大之境的反衬之下显得更加突出 1 2 3 4 首联和颔联是写景 通过写景间接地表情 颈联和尾联则是直接表情 是在丽景和阔境的反衬下形成的极其深沉的愁情和对自身孤微的认识 也可以说是对自己性格的反思 是一种自伤的情怀 畏人 害怕与人交往 因此在 万里清江 边 成小筑 指杜甫草堂 褊性 性格孤僻 因此适合在幽静之所过幽人般的生活 既然 畏人 褊性 因此 无心 对别人的来访不存任何希望 只能任由榛草长满了门径 1 2 3 4 总之 虽然杜甫在此诗中也运用了以景衬情的诗家常法 但这 常 中又有 不常 在 具体而言 这种

8、 不常 即以丽景衬哀愁以及以阔境显孤微 而这两种技法对杜诗 沉郁顿挫 风格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1 2 3 4 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尾联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答案 答案尾联所写是诗人生活之处已是门庭杂草丛生 就连马都不愿意从这里走过 首联中写的虽是早春美景 但诗人漂泊他乡的愁情更浓 颔联写诗人离开都城很远也很久 失意的诗人总倍感孤微 而自己不敢见到他人 只适合过眼下这种幽居的生活 所以在尾联中用荒芜的庭院小路来揭示诗人的处境与内心的孤苦 1 2 3 4 4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 朱敦儒 直自凤凰城 破后 擘钗破镜分飞 天涯海角信音稀 梦回辽海北 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 如

9、何不见人归 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看塞雁 一十四番回 注 朱敦儒 两宋之交词人 洛阳人 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十四年后 词人避乱南方时 凤凰城 汉长安城中有丹凤阙 后因此称长安为凤凰城 凤城 1 2 3 4 鉴赏上片侧重写离别的痛苦 下片侧重写对重逢的盼望 多年离别 万里相思 自然幻想着有一天能够重逢 因此 一切象征重逢 重合的物象 都会引起词中主人公的感触 月亮虽然常缺 但一个月也有一夜重圆 牛郎星和织女星虽远隔银河 但每年七月七日也有一天团圆 人为什么不能团圆呢 如何不见人归 这个 人 是指谁 归 到何处 人 是指词中主人公和他离散了的亲人 归 是归到十四年前 擘钗破镜 的地方 要把这一切幻想

10、变为现实 就只有赶走金兵 收复失地 还于旧都 什么时候是 人归 的时候呢 春天 不如归去 1 2 3 4 不如归去 的杜鹃声对渴望归去团圆的词中主人公是一个敏感刺激 引起他无限感慨 今春还听杜鹃啼 年年有杜鹃 年年唤 不如归去 已经听了十四年了 明年春天 后年春天又将如何呢 人生有限 归去无期 字里行间 凝聚了词人多少辛酸的泪水啊 有国 才有家 词从侧面含蓄地流露出词人多么希望北伐中原 驱除金虏 还我河山 词人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与对国家深沉执着的爱完全融合在一起 从另一侧面也表现出词人对南宋小朝廷苟安旦夕 不图恢复的强烈不满 1 2 3 4 结句从上文一月一次团圆的月亮 一年一度相会的牛郎织女

11、星 进而联想到一年一度南来的塞雁 塞雁来去 自有定期 人不如雁 能不深悲 塞雁一年一度南来 词人已数过十四番了 那么 第十五番呢 第十六番呢 词意有余不尽 给读者留有想象余地 词人在这首词中以自己的悲惨经历感受了人间妻离子散的痛苦 以深刻的富有强烈感情的笔触写出了这个时代的悲剧 通过对定期团圆的月亮 牛郎织女 定期催归的杜鹃 定期南来的塞雁的感触 使他盼望归去团圆的感情形象化 深刻化了 将对亲人的怀念与对国家的热爱两种感情熔铸在一起了 充分表现了朱敦儒词的爱国精神 1 2 3 4 结尾两句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什么作用 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 答案最后两句是对全词情感的总结和深

12、化 这两句 写自北宋灭亡后 词人避乱江南十四年间 年年徒望塞雁归去而自己却不能北归 用人与 雁 的对比 突出了国破家亡之恨 塞雁 这一典型意象 暗承前文 天涯海角信音稀 表现了亲人离散 音信不通的苦闷 年年看 一十四番 突出了时间之久 思念之苦 盼望之切 与前文的 如何不见人归 照应 使情感更为深切感人 1 2 3 4 分析概括古诗的思想感情是高考及复习中的重中之重 考生在此存在两个 老大难 问题 分析概括不准 分析概括不全 问题的存在 说到底还是掌握不了分析概括情感的具体路径 因此 在二轮复习中十分需要掌握 细化分析概括情感的具体路径 问题直击 一 抓住情感语言 掌握情感基调古诗是言情艺术

13、它总是或多或少 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 作为阅读者和考生 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 这是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最便捷的路径 虽说一轮书中已经讲过 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强调几点 1 直接拎出显性和隐性 情语 显性 情语 如 愁 悲 喜 寂寞 怨 恨 等 隐性 情语 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 含蓄的词语 如诗中出现一个 客 字 已暗示了羁旅之愁 思家之切 另外 一些表情态 语气的虚词 如 但 又 惟 空 可 岂 等 也是重要的隐性 情语 在阅读与答题时 如果及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 情语 就把握了情感基调 分析概括情感就不会有明显的偏差了 2 知道 情语 出现的位置 像直接 情语 多出现在标题

14、 开头 结尾处 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 像隐性 情语 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 有时会出现在注释中 必须盯紧这些关键 部位 3 关注 情语 表达的特殊性 正常情况下 诗人用什么情语 就表达出什么情感 但有时会用隐晦 曲折 反语的方式表达 如用了 喜 字 就不一定真的表达 喜悦 之情 可能是反语 因此 不必将 情语 直接拿来就用 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 当然 这种 口是心非 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1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送李侍郎赴常州 唐 贾至雪晴云散北风寒 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 明朝相忆路漫漫 即时小练 1 2 鉴赏此诗既有依依惜别的情谊 又包

15、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 首句写眼前景色 点明时令气候 属天时 次句预计李的别后行程 常州即今江苏省常州市 他当是沿江东下 所以说 楚水吴山 属地理 这两句表明朋友旅途艰辛 自己对朋友的关切 后两句正面抒发惜别之意 以 今日 明朝 对照见今日相聚之促 得之不易 明朝相忆之深 失之难堪 愈觉非尽醉不足以散愁 今日 句即王维诗 渭城曲 中的 劝君更尽一杯酒 明朝 句即 西出阳关无故人 其中的渊源关系 一览可知 1 2 楚水吴山道路难 暗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道路遥远难行 表达对友人此去的关切担忧 山川阻隔 后会难期 抒发离愁的沉重 答案 1 2 2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宋 黄简

16、病酒心情 唤愁无限 可奈流莺 又是一年 花惊寒食 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 是多少 长亭短亭 倦倚东风 只凭好梦 飞到银屏 1 2 鉴赏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喝了闷酒 醉得有些近乎病态 病酒 即醉酒 俗谓 醉酒如病 黄莺鸟的叫声 本来是悦耳动听的 所以博得了 流莺 的雅号 杜甫也有 自在娇莺恰恰啼 的诗句 可是对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来说 却只能 唤愁无限 听得心烦 却又无法封住那流莺的嘴巴 真是无可奈何 可奈 即 怎奈 无可奈 主人公的愁从何而来 细细想来 既不是源于病酒 也不是因为流莺 伤春 倒有些相似 你看 又是一年 花惊寒食 柳认清明 光阴荏苒 逝者如斯 转眼 又是一年 春光如许 年复一年 时不我待 触景生情 感到时序惊心 慨叹流年暗换 从而 愁 上心头 其实 春本无可伤 可伤者往往是与春一样美好的事物 1 2 当作者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巘 心中暗数着那根本数不清的 长亭短亭 怀人之情油然而生 但天涯各一方 现实的现象不可能 绝望之下 只得寄希望于梦中与家人相会 天涯翠巘层层 是多少 长亭短亭 是这首词中最关键的句子 也是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钥匙 天涯 一句 是触景生情的诱发点 上片的流莺 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