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一中高三历史期末强化训练一 1.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878285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大名一中高三历史期末强化训练一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河北大名一中高三历史期末强化训练一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河北大名一中高三历史期末强化训练一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大名一中高三历史期末强化训练一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大名一中高三历史期末强化训练一 1.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试题(一)时间90分钟 分值100一、单选题(共48题,每题1分,共48分)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到:“此后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的把兄弟、子侄、姻戚、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 )A 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 B 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C 是以宗法关系为原则 D 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2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A 家国同构观念 B

2、 孝敬父母C 中央集权意识 D 安土重迁理念3嬴政登上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他在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他心中难以抹去,为此他设置了( )A 御史大夫 B 太尉 C 廷尉 D 郎中令4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作者肯定了( )A 分封制度 B 郡县制度 C 宗法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5有学者在研究汉朝制度变革时指出:如果天下是块大奶酪的话,在一定时期内,奶酪的大

3、小不变化,那么参与分这块奶酪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奶酪就越少,也就意味着参加分配的人实力就越小。这里所描述的制度变革是( )A 郡国并行制度 B 郡县制 C 推恩令 D 察举制度6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才的重要标准,非孝廉者不能为官。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 )A 开士人入仕之先河 B 加速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C 保证了官员的品学兼优 D 杜绝了不良社会风尚的出现7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十分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

4、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看它们的官属,无论官称和职务,几乎完全相同,只好勉强用“左”、“右”予以区分。该材料意在表明( )A 中书省只是毫无实权的秘书机构 B 三省的设置削弱了皇帝的权威C 职能分工明确且国家政务各有侧重 D 三省间并无实质性的制衡关系8唐代科举考试中实行投卷、荐举制度。所谓“投卷”,就是参加进士科的考生可以将自己的文学创作择优编成长卷,投献给达官显贵或文坛名人以求得他们赏识,以提高自身知名度和及第机会。由此可见,唐代的投卷制度( )A 使士族门第不再有吸引力 B 使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C 导致攀结权贵的不良风气 D 客观上推动了文学的繁荣9宋朝神宗、哲宗时

5、期党争比较激烈,党人对史官多所责难,限制其行止,针对这一情形,朱熹说:今之修史者,只是依本子(奏本)写,不敢增减一字,据此可推断出( )A 宋修史书不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B 宋修史书受当时的政治环境影响C 史官在修史时听从于党人的意见 D 宋朝没有敢真实记载历史的史官10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这样描述一位官员:“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其描述的官员应是( )A 转运使 B 节度使 C 通判 D 枢密使112013年“中国梦”、“大部制”成为中国媒体关注最热词,对中央权力机构部门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人类政

6、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以下历史现象与此总趋势联系不大的是( )A 三公九卿制明确了职权部门分工 B 三省六部制制约分散了相权C “二府三司”权力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 D 行省制度创立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制1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自秦代设置监察机构以来,我国历朝都很重视监察制度建设。以下官员或机构不属于专事监察职责的是( )A 参知政事 B 御史御史台 C 提点邢狱司都察院 D 刺史十三州部13明朝时,出现了刘球、将钦、海瑞等一大批士大夫,他们与皇权抗争时表现出了不

7、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同时,也有许多大臣撰写“青词”巴结崇道的世宗,相当部分土大大形成“阉党”。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 宦官权力的加强 B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士大夫信仰的丧失 D 宰相制度的废除14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礼仪规范不断完善 B 等级制度趋于森严C 专制政治走向极端 D 丞相权力逐渐削弱15嘉庆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材料表明此时

8、军机处( )A 加强了专制皇权 B 成为中枢决策机构C 提高了办事效率 D 权力超越预期设想16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C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交流 D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17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对此理解正

9、确的是( )A 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 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C 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 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18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士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 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 B 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C 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 D 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19日本人竹野与三郎曾说:“我们的对手十分顽强,丝毫不怕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不

10、仅台北的情况是这样,而且整个新竹的四郊也是这样,新竹的村民是以顽强和勇敢著称的。”他所描述场景发生于( )A 抗日战争期间 B 鸦片战争期间C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20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 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 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 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21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十周年的演讲中指出,“我觉得这十年间的中华民国,除

11、了政治一项外,没有哪一样事情不是可以乐观的乐观的总根源,还是刚才所说那句老话:国民自觉心之发现。因为有了自觉,自然会自动;会自动,自然会自立”。作者认为辛亥革命( )A 造成当时中国政局动荡不安 B 造就国人积极乐观的精神C 推动了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D 使自主自立思想深入人心221920年5月4日,胡适撰文指出:“我们希望学生从今以后要注意课堂里,操场上,课余时间里的学生生活。只有这种学生活动是能持久又最有功效的学生运动。”胡适意在( )A 反思五四时期社会风潮 B 指出五四运动得不偿失C 阻止学生参与社会事务 D 赞扬青年学生爱国行动23“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1917

12、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由材料可推知( )A 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B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渐成主流C 十月革命被中国资产阶级认可 D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24“劳动者把他们自己分成什么宁波帮、广东帮、江北帮等等是不行的。这是把自己分裂的办法,怎样能拿着这种团体来和资本家奋斗呢?我们只有把一个产业底下的劳动者,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少,都组织起来,做成一个产业组合。”这种主张最可能出现在( )A 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 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 D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25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

13、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文中的“我军”当指( )A 国民革命军 B 工农革命军 C 工农红军 D 中国人民解放军261929年,蒋介石在演讲中宣称,中国目前“只有整个民族受帝国主义者压迫的事实”,“只有民族的利益,没有阶级的利益”,所以,“革命的唯一目标,在打倒帝国主义”。这体现了蒋介石( )A 继承国民革命的使命 B 强化正统地位的企图C 坚持团结抗战的立场 D 维护各派军阀的利益27在1927年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中规定:党支部建在连上(此前营、连、排没有党组织),排设党小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

14、大会决议案(一九二九年十二月)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上述规定旨在( )A 确立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 B 明确革命军队的政治任务C 把发展党员定为中心工作 D 强化革命军队的军事纪律28“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毛泽东创作于1928年的诗词。该词是( )A 西江月井冈山 B 清平乐六盘山 C 沁园春长沙 D 忆秦娥娄山关29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国民党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武力讨伐蒋介石;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 )A 仍然坚持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 开始认识到了创建军队的重要性C 能从时局变化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D 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进路301945年10月19日,民盟与中共达成相互交换情报和资料的共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