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38套模拟.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77208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222 大小:7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38套模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2页
高考历史38套模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2页
高考历史38套模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38套模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38套模拟.doc(2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末练习历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第卷(选择题共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每小题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鸦片战争前夕,中国落后于英国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制度军事技术工业生产教育制度近代中国历史上,最早规定外国兵船可以到通商口岸巡查贸易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望厦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列强新增的权益是()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资政新篇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无法实施的原因在于()缺少相应的社会基础不符合中国发展的方向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破坏落后于中国社

2、会的发展林则徐、魏源倡导“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背景是()“实业救国”“兼容并包”“民主科学”“经世致用”“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下列哪项内容体现了这一主张()购买外国武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创办军事工业重用外国人才为环渤海地区近代工业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的人物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包括()深入控制中国市场掠夺中国的原料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更多矣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不可变通。”持这一观点的政治派别是()顽固派立宪派维新派革命派下

3、列晚清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包含割地条款的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年的中国政局发生了急剧变化,表现在()多数省份宣布反清独立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孙中山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的目的是()反对袁世凯废除临时约法实现责任内阁制,维护共和制度确立总统制,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维护国会立法权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獉獉獉的是()都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都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运动都试图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都采用了武装斗争的形式下列表述符合年年中国社会状况的是()二次革命阻止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4、思想领域出现尊孔复古的逆流北洋军阀混战破坏了中国社会发展欧美列强逐步加深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短暂”的因素包括()工业结构不合理外国资本超过本国资本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清政府压制民族工业发展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以下对这一时期的思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深化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意识宣传了“共和”“革命”的思想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统治地位造成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引发五四运动的“山东问题”起因于()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进行了思想动员,这是因为新文化运动()削弱了北洋军阀的势力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意

5、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共“二大”指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对这一论断的分析不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这一论断的依据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目标为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提供了政治基础开始改变单纯依靠工人阶级开展斗争的策略年,在河南与北伐军交战的军阀军队主要属于()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段祺瑞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下列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主要讨论统一战线问题的是()中共三大,瓦窑堡会议中共三大,洛川会议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中共三大,遵义会议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奋起反抗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包括

6、()冯玉祥杨靖宇杨杏佛蔡廷锴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其主要原因有()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之一抗战胜利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抗战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其内容不包括()改组国民政府改革土地制度 整编全国军队 召开国民大会以下城市,通过和平方式解放的是()北平天津南京沈阳解放战争时期,根据以下表格所反映的敌我力量变化情况,中共中央决定()年月年月人民解放军万人万人国民党军队万人万人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 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进行大规模的战略反攻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主力决战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期间的哪

7、次战役()图淮海战争挺进中原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此次土地改革()实行了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引导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到年底,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土地改革建国初期,人民政府为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采取的措施是()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中央统一管理全国财政经济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 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为了教育干部抵制资产阶级思想腐蚀而开展的运动是()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三反运动五反运动世纪年代,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第

8、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在工矿企业广泛进行民主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镇压反革命年全国开展的“大跃进”运动引发的直接后果是()强调和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度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年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出现了失误,其主观原因是 ()帝国主义掀起世界性的反社会主义浪潮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缺乏实事求是的认识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体制没有认真执行党的领导干部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年,中国共产党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其主要内容是()开始纠正农业合作化中的“一大二公”问题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为反右派运动中被错

9、误批判的人员平反初步总结“大跃进”运动中的经验和教训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的十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特点表述正确的是()开始意识到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国后“左”倾错误登峰造极的一个阶段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遭到挫折,但仍取得巨大成就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出现明显好转的局面,是因为()批判极“左”思潮解放一批被打倒的老干部系统地纠正文革错误恢复调整国民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其实质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水平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通过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利用国外资金和学习外

10、国管理方法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比较,不同之处是()使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关系农业发展促进工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的外交政策由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方针转变为与更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一大片”方针,这一转变对当时中国外交格局产生的影响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加强与亚非拉国家间的团结与协作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周恩来作为一位活跃在世界政坛上的伟大的外交家,他曾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增进了与会各国人民的友谊。这一会议是()年我

11、国和印度的谈判年日内瓦会议!#年万隆会议年第届联大第卷(非选择题共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题分、题分,题、题各分,题分。共分)(分)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了题为“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的展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群众纷纷前往参观。此展览目前正在全国巡展。回答以下问题: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邓小平说:“三十年代前期有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那个错误导致我们多数革命根据地受挫折,使三十万革命军队减少到三万。我们为什么要长征?长征是被迫进行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长征“是被迫进行的”?(分)长征途中,红军留下许多石刻、标语。这些标语

12、是红军宣传群众、鼓舞斗志的重要武器。()结合图、图说明十年内战期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任务发生什么变化?(分)()图中标语出现的背景是什么?(分)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做了哪些调整?(分)产生什么影响?(分)(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要在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把世纪中叶以来二百年历史联系起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现代化的执着追求是贯穿这一历史阶段的一条基本线索,是先进的中国人锲而不舍的奋斗目标。()结合史实说明,世纪最后年,中国在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道路上有何变化?(分)()世纪最初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进步趋势?(分)()世纪最后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分)(分)阅读以下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