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7710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高二历史第二次月考 2.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2、的。24 表2周幽王宠褒姒,为博一笑,烽火戏诸侯,后来又废黜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申侯大怒,与西夷犬戎进攻幽王,幽王举烽火,诸侯未至,幽王被杀。诸侯立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据传世文献史记编译周幽王娶西申女为妻,生平王,又娶褒姒,生伯盘。幽王与伯盘追赶平王,平王投奔西申。幽王起兵围攻西申。西申联合西戎灭幽王与伯盘,周亡。诸侯立幽王之弟余臣为王,是为携惠王。晋文侯立平王,迁都洛阳,后又杀携惠王。据出土战国竹简系年编译上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述,由此可认定A西申、犬戎联合攻灭西周 B周幽王因失信于诸侯致亡C周幽王主动兴兵自取灭亡 D携惠王是西周最后一位王25东汉时期,士人尊

3、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26表3贞观十三年(639年)天宝十二年(753年)地区户数占总数之百分比()地区户数占总数之百分比()北方道1370569451北方道4922183550南方道1671302549南方道4051451450表3为唐贞观、天宝年间南北方户数对照表。据此可知A南方人口增长较北方快B北方经济恢复较为迅速C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南迁27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

4、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需求C尚理风气的影响 D空谈义理的浸染281764年,欧美各国对华出口总额中英国占633%,欧洲大陆国家占367%,到1829年英国占829%,欧洲大陆国家占04%。这一变化表明,鸦片战争前 A英国已控制了中国市场 B中英贸易急剧失衡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动 D自由贸易思想盛行29在美的历程中描述了这样一种绘画艺术,它“用书法文字和朱红印章来配合补充画面不大的红色印章在一片水墨中增添了沉着、鲜明和力量”。这种绘画艺术A与科举取士制度密切相关 B是市民阶层审美发展的结晶C典型代表

5、作为清明上河图 D有利于推动传统书法艺术产生30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31近代中国实业教育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毕业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政府支持力度不够C缺乏相应社会环境 D学习西方层次过浅32有学者指出

6、: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诏、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材料旨在说明 A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B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C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 D应辩证评价八股文考试33曾国藩在评价外国人代管海关并精确地将关税上交清政府时曾感叹“彼虽商贾之国,颇有君子之行”。上述现象说明曾国藩A未能认识到西方侵略者的本质 B受传统重农抑商观念影响较深C意识到海关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 D主张深入学习西方实现富国强兵34甲午战争后,汉阳铁厂与大冶铁矿合并为民办“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7、,生产始有起色;江南制造总局扫除官场习气,注重质量,制造的轮船被誉为长江各轮之冠;湖北纺织局因亏损停顿,租给广东商人承办,扭亏为盈。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说明A清政府限制民间设厂的政策业已松动 B经营管理方式决定洋务企业发展速度C洋务运动因马关条约的签订宣告破产 D甲午战后洋务企业出现新的发展趋势35近代以前,全国最重要的交通线是连接首都的交通线。在各地区,通往行政中心所在城市的道路是区域内最重要的道路。到了近代,中国的新式交通,无论轮船、主要公路还是航空,大多或以港口城市为起点,或与通往港口城市的道路相连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中央集权解体B中西贸易发展C经济结构变迁D社会动荡加剧二、非选

8、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41.现实问题的讨论往往会投射到对于历史问题的关注。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转型成为近年来历史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这个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它不是泛泛的所谓社会问题,也不是笼统地民生疾苦问题他们是针对周文疲弊而发。从这个地方讲诸子起源的问题,才是中肯的。” 牟宗三(1) 根据材料,“周文疲弊”的涵义是什么?(2分)为什么到春秋的时候会出现“周文

9、疲弊”的问题?(4分)儒家和法家提出了哪些解决“周文疲弊”的主张?(4分)材料二 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就宋代而言,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学术思想亦如艺术,亦均随时代而变。钱穆理学与艺术(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作者提出“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的理由。(6分)材料三 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明清时期(鸦片

10、战争前)的中国社会,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阶段。明中后期以至清前期,封建农耕文明在唐宋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和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明显出现了工业文明萌动的迹象和近代化的趋向。但这时已经远远不能和西方的巨大飞跃相比。殆及降至周期性盛衰低谷的清中期,这种强弱对比的反差更为鲜明。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下)(3)概括材料三中的观点。(分1)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分期依据。(8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刊行于1617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戏剧梗概如下: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在睡梦中遇见一书生柳梦梅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梦醒后杜丽

11、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城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京城。柳梦梅在京城应试后考中状元,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戏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12分)(二)选

12、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第三届广州西塘稻草艺术节于2018年11月318日在从化区鳌头镇举行。稻草节期间,游客可以观赏田园花海和稻草艺术作品(如下图所示),还可以参与田间采摘、草帽绘画、稻田音乐会、美食品尝和农产品集市等一系列精彩活动。分析稻草节选择在11月举行的有利条件,并指出其旅游价值。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下图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

13、(1)简述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4分)(2)简析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2分)及原因(2分)。并指出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2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清初承明旧制,官至极品俸银不过180两、禄米180斛,七品知县年俸仅45两。州县官员不能借以维持生活。于是有所谓“火耗”。火耗又称“耗羡”、“羡余”是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也是默许州县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雍正二年(1724)降旨实行耗羡归公,各省根据本省情况,每两地丁银明加火耗数分至1钱数分银不等。耗羡归公后,作为政府正常税收,统一征课,存留藩库,酌给本省文职官员

14、养廉,也用来弥补各级政府的财政亏空,还有节余便作为各地政府的公用基金,用来修城筑堤等,也可用作各省间物资运转的费用。但州县官于额征火耗之外,又暗中加派,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吏治。摘编自雍正皇帝:火耗归公(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雍正年间推行“火耗归公”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火耗归公”的影响。(8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略)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略)威远中学校高2020届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ACCBCBBAADBD题号1314151617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