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济宁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专业考试答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2887709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9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管理)济宁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专业考试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员工管理)济宁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专业考试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员工管理)济宁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专业考试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员工管理)济宁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专业考试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员工管理)济宁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专业考试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员工管理)济宁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专业考试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员工管理)济宁评审专业技术任职资格专业考试答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题编号专业类别题型题干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B ) A.论语 B.学记 C.大教学论 D.论演说家的教育2.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A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B )。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综合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 B ) A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B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

2、全面的视野和方法 C使学生掌握人类文明积累下的文化遗产D使学生获得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实体验5.能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A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 校本课程 D必修课程6.下列不属于我国的课程结构,存在的较严重的不足的是(D )A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之间的比重失衡 B国家课程备受关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得不到实质性的发展 C分科课程占绝对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D学校开设科目不全7.不符合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要求的是( B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语文、艺术、美术课要加强写字教学8.不属于本次课程改革的原则的是

3、( C ) A课程的均衡性 B课程的综合性C课程的实用性 D课程的选择性9.下列不是分科课程的突出缺点的是( D )A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 B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 C导致学科之间相互割裂 D教学具有连续性和逻辑性10.下列所列课程,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C ) A 品德与生活 B历史与社会 C政治 D艺术11.对新课程结构“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理解错误的是( D )A各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 B各学科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具有时代性的内容C各学科都重视与社会的联系D

4、各学科都非常重视学科的独立性和逻辑性12.( A )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B 艺术课程 C科学与社会 D思想品德13.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学生评价类型可分为 ( D)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C、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4.对于“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的关系正确的是( B )A二者是对立的概念B“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C我们要“研究性学习”,不要“接受性学习”D“接受性学习”应该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15.研究性学习,也

5、可理解为( D ) A科学研究 B科技类活动课程 C理科知识的运用过程 D一种学习方式16.难以充分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B )A、个别教学制 B、 班级教学制 C、分组教学制D、 能力分组制17.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指的是教学要贯彻 (C )A、 直观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18.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 C )A.课堂教学改革B.观念的转变C.学习方式转变D.推进素质教育1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B)A、 引起学习动机 B、 领会知识 C、 巩固知识D、

6、运用知识20.教学改革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是( D )A.教与学B.教师与学生C.课堂课外D.教学与课程21.我国对在校学生的应尽义务作了法律规定的是 (A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A.课堂教学B.培训教师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D.培养学生能力23.学校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C )A、 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 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 开拓学生理解美的能力24.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 A )A.学生学习的

7、促进者B.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D.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5.在不同阶段,个体身心发展会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这是指身心发展具有 (A )A、 阶段性B、 顺序性C、 矛盾性D、 不平衡性2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B )A、 提高社会生产力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 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D、 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27.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管理上( D )A、由国家统一进行 B、以教育部门为主C、以学校为主 D、以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28.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 B )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应该加

8、以高度的重视和充分的运用。A、学生B、教师C、学生家长D、学校29.新课程的( C )是贯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A、组织 B、推进 C、组织与推进 D、落实30.(A )是实现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 A课程 B教科书 C教学大纲 D教师 31.( D )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A社会文化 B 人民生活水平 C社会生产力 D社会政治经济32.现在进行的新课改,是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领域进行的第( D )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A

9、五 B六 C七 D八33.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 B )的竞争。A经济 B教育 C 领土 D世界霸权34.对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来讲,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C ) A国土资源的多少 B国际大环境的优劣C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D国家发展的机遇35.下列不属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知识观的描述是(C ) A学校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 B知识不仅是绝对的,也是客观的 C学生学习是一个发现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 D系统的知识成了“课程”的代名词36.下列不属于课程改革表现出的共同趋势是( A)A改革是教育家的事,政府不能掺和B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C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学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D

10、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37.这次课程改革的首选目标(B )A人民素质提高的需要 B 国家发展的需要 C人文精神的发展 D社会的需要38.下列描述不属于这次课改的根本任务的是(C )A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B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C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D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39.下列描述不属于本次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的是( D )A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 B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C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D实行四级课程管理制度40.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 )A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 B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D密切课程内容与

11、生活时代的联系41.下列对评价与考试制度的理解错误的是( B )A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B注重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C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性的评价体系 D将评价看作一个系统42.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是指(A )A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市、县三级课程管理 C中央、省、市三级课程管理 D国家、地方、大专院校三级课程管理4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几个时代发展的特征的是( C )A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B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C人口增长过快 D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44.对“知识经济”理解错误的是( C ) A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

12、 B知识经济的出现是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 C是经济发展的间接资源 D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45.对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D )A培养小科学家的课程 B尖子生的课程 C城市学生的课程 D大众化的课程46.对研究性课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学习即课程 B自然即课程 C自我即课程 D生活即课程47.对“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研究性学习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B )A班主任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指导者 B研究性学习课程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 C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某一学科老师的事 D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专门从事研究性学习课程老师的事48.不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组织

13、内容的是(A ) A先人后己 B走进社会 C 珍惜环境 D关爱他人 49.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教育,其含义是(D)A职业技术教育 B普通劳动教育 C大专院校开设的技术教育 D普通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教育50.对技术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A未来社会成员基本素养的教育 B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 C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 D培养科技人才的教育51.对“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点”描述错误的是(C ) A形成了综合形态的课程设置 B进行了课程内容的结构性调整 C学校、家庭和社会劳动在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功能是一致的 D确立了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52.不属于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承接的任务是(C )A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B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迅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C拓展信息技术的学习空间 D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53.不属于我国信息技术必修课的规划是(D )A2001年底前,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B2003年底前,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C2005年前,所有的初级中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D2007年前,所有的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54.与绿色证书”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吻合的是(D) A有利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巩固率和毕业率B有利于创新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