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docx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7708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肝硬化诊断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早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门静脉血流明显增宽,颜色暗淡,血流速度减缓,峰值速度降低,脾静脉血流增粗、增多。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楚判断门静脉和脾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为早期肝硬化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1/view-12413103.htm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肝硬化;诊断肝硬

2、化是临床常见病症,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再生性、弥漫性慢性疾病。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为肝细胞的大范围病变和坏死,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发生弥漫性增生,从而使肝脏正常小叶结构被破坏。患者肝内物质代谢发生障碍,并影响到身体多项机能,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晚期肝硬化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典型的影像学改变,临床可结合患者症状明确诊断。但早期肝硬化患者症状并不明显,患者肝脏仍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肝功能检查仍在正常范围,同时也不能轻易进行活检,因而临床易被误诊。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且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特点,可反复观察。现对我院开展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的工作进行回顾性分

3、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12月我院接收的早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为2671岁。50例患者中乙型肝炎42例,甲型肝炎2例,酒精性肝炎2例,其他4例。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为2373岁。50例健康体检者经检查证实无肝脏病史,肝功能正常,HBsAg、抗HCV呈阳性,肝脏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1.2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受检者在检查前空腹8h,受检时取仰卧或左侧卧位,探头从肋间依次进行横向、纵向、冠状位扫查,观察肝脏大小、包膜、实质光点、回声情况,测量门静脉主干和

4、脾静脉内径,待图像清晰时冻结图像,测量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做好记录。1.3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肝脏包膜不光滑,肝实质性肿大,实质光点增粗,回声不均匀。对照组超声检查可见包膜、肝脏实质回声、形态等均正常。观察组经超声检查可见门静脉血流增宽,颜色暗淡,血流速度减缓,部分可见双向血流。脾静脉为蓝色向肝血流,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增粗,有时呈海绵状彩图。观察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未发生改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肝硬化是消化

5、科常见病症,其发病原因通常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长期酒精作用、服用药物、家族病史等有关。晚期肝硬化患者可表现出典型的症状,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确诊时往往发展为肝功能衰竭,而肝硬化早期阶段进行积极的治疗,可以逆转病情或防止病情发展,避免危及患者生命,所以及早发现患者肝硬化病情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病理活检和临床化验。由于早期阶段患者一般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指标可无明显异常,但在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1,所以临床化验诊断的正确率不高。病理活检虽然诊断准确率高,但具有创伤性,不易反复使用,患者也不易接受。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彩色多普勒超声

6、在早期肝硬化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实质增大,变厚,外形与正常肝实质有一定的区别。回声光点或有增加、减低,并呈现局部的云雾状2。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逐渐坏死,促使肝细胞修复和纤维组织再生,导致肝脏内血流循环发生障碍,使门静脉血压升高。患者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正常人相比具有明显变化,超声检查可见肝脏门静脉内径变宽,门静脉血流量增加,随着硬化程度的加重,门静脉内血流速度呈现降低趋势。早期肝硬化腹腔动、静脉系统血流量较正常值大,血流速度则显著降低,反映出门静脉系统高动力、高阻力的状态3。本组早期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的超声对比显示,观察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明显高于对照组,门静脉和脾静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门静脉系统、脾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门、脾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超声指标已成为早期肝硬化诊断的重要依据。参考文献:1杨艳,闫丽芳,王晓霞,等.高频超声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12):1280-1281.2沈惠芬.超声用于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北方药学,2012,9(02):57.3钱胜利.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10,30(06):48-49.编辑/王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