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1.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7390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东城区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东城区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东城区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东城区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东城区高一历史期末考试 1.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东城区2016-2017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 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A. 玉米 B. 水稻 C. 马铃薯 D. 番茄2. 如图所示的古代农业灌溉工具出现于A. 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曹魏时期 D. 隋唐时期3.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的水利工程是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白渠 D. 芍陂4. 下列各项反映春秋战国土地制度变迁的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相地而衰征”“除井田,民得买卖(土地

2、)” “初税亩”A. B. C. D.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我国开始以煤为冶铁的燃料,始于A. 商朝 B. 汉朝 C. 北宋 D. 元朝6.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杜甫此诗赞扬的是A. 白瓷 B. 青瓷 C. 青花瓷 D. 彩瓷7. 在中国古代的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A. 商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8. 明代后期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是A. 丝绸 B. 麻布 C. 棉布 D. 毛呢9. 与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变化是A. 对经商区域的限制被打破B. 私商开始成为商人的主

3、体C. 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D. 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10. 史载:秦汉至隋唐,“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这表明中国古代商业A. 长期停滞不前 B. 虽受官府压抑但仍有发展C. 一直非常发达 D. 基本不受政府政策的影响11.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12.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 B. C. D. 13.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B. 资本

4、主义萌芽产生C. 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D. 资本主义市场繁荣14.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是A. 江南制造总局 B. 开平煤矿 C. 上海发昌机器厂 D. 轮船招商局15.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有政府的提倡与鼓励 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A. B. C. D. 16. 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A. 西方科技的传播 B. 重商思潮的影响C.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 改良思想的推动17. 如图所示的广告中有“真正国货”“请国民每年挽回四千五百余万之权利”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

5、究A. 洋务运动兴起B. 实业救国热潮C. 工人阶级诞生D. 近代企业出现18. 1877年,清朝官员丁日昌主持架设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条电报线。该电报线架设在A. 南京 B. 台湾 C. 上海 D. 天津19. 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流传的一首打油诗说:“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该诗主要反映的社会现象包括服饰改革 礼仪的革新不缠足运动 婚姻风俗的变革A. B. C. D. 20. 近代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A. 唐胥铁路 B. 京汉铁路C. 京张铁路 D. 淞沪铁路21.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

6、忧。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新的社会场景是A. 社会巨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 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 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D. 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22. 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A. 定军山 B. 歌女红牡丹C. 难夫难妻 D. 风云儿女23.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 组织了人民公社 B. 推行了土地改革C. 实施了“一五”计划 D. 进行了三大改造24. 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

7、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 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B.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C. 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工业国 D. 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25. 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系基本确立的是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B.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C. 新中国的成立 D.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26. 中共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是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27. 一首歌的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A. 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8、 B.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C. 建立环渤海经济区 D. 开发上海浦东新区28. 下图中,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的航海路线是A. B. C. D. 29. 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把非洲变成商业性的掠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对这一论述理解准确的是A. 殖民扩张传播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B. 黑奴贸易促进美洲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与发展C. 殖民扩张给殖民地带来了沉重灾难D. 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30. 17世纪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 荷兰 B. 西班

9、牙 C. 英国 D. 葡萄牙31. 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其原因是A.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C. 发电厂的广泛建立 D. 城市人口迅速增长32.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工人的处境最糟: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区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这反映了工业革命A. 推动社会的巨大进步 B.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C.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 引发环境和社会问题33.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历史推进到一个新时代。下列成就能体现新时代特征的是34. 关于世界市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新航路的开辟标志其雏形出现

10、B. 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C. 工业革命促进其形成 D. 国际贸易发展是其形成的唯一方式35. 1921年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实行了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工业化政策36.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体制的特点是A.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 多种所有制并存 D. 国营企业有较大自主权37. 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A

11、.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 没有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C. 重点放在农业 D. 重点放在重工业38.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 “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 “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 “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 “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39. 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其突出特点是A. 通过谈判缓解社会矛盾 B. 鼓励民众储蓄C. 加大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 D. 国家干预经济40. 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下列表述

12、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整顿银行 B.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 兴办公共工程 D. 通过社会保障法41. 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蓝鹰标记的商品,而没有贴标记的商品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A. 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 捐资以救助贫困的人C. 支持政府推行的公平竞争法则 D. 购买处理商品缓解生活困难42. 随着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A. 刺激社会消费 B. 缓和社会矛盾 C. 改善劳资关系 D. 美化政府形象43. 二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作为主要国际支付手段的货币是A. 卢布 B. 英镑 C. 欧元 D.

13、 美元44.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在下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机构是A. 联合国 B. 关贸总协定 C. 马歇尔计划 D. 布雷顿森林体系45. 发达国家在20世纪5060年代进入经济增长“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是A. 信息技术的推广 B. 各国经济调整和改革C. 有利的国际和国内环境 D. 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46. 下侧旗帜所代表的组织在20世纪50年代出现雏形,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始于A. 政治领域 B. 文化领域 C. 军事领域 D. 经济领域47. 确立了欧洲经济与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的条约是A. 罗马条约 B. 巴黎条约C. 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48. 使欧洲一体化成为由欧洲公众参与推动的自下而上的进程的事件是A. 启用欧元 B. 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C. 统一市场的建立 D. 关税同盟的建立49. APEC的成员国是A. 亚洲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西方国家 D. 环太平洋国家5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对其出现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两极格局的结束及市场经济被广泛接受世贸组织的仲裁消除了各国间的经济纠纷跨国公司遍布全球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