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中学集宁分校高二历史期中.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73816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第二中学集宁分校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北京第二中学集宁分校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北京第二中学集宁分校高二历史期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第二中学集宁分校高二历史期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第二中学集宁分校高二历史期中.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二中集宁分校2015-2016学年高二期中考试卷历史第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答案填写在后面的答题卡)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书中说: “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两则材料对比说明()A.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C.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 D.1861年改革后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2.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

2、动力C.农民需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3、下列对俄国1861年改革“解放”法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民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获得全部份地C农民为了赎地而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D农民仍然要受村社的束缚4、下列关于1861年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是封建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妥协的产物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D.改革后俄国的社会矛盾趋于缓和5.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存在的问题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工业方面资金不足,管理不善 B.对外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C.激化了阶级矛盾,人民反抗不断

3、 D.未能遏制西方殖民主义入侵6.穆罕默德阿里强调:“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符合其主张的是()应对外国商品竞争的需要减少进口的需要保护民族工业和本国商品的需要使埃及的民族工业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A.B. C.D.7.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惟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志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许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B.维新派要求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控制C.康有为要求让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维新派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8

4、.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圣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与这一圣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明治维新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D.戊戌政变9.日本的福泽谕吉强调说:“一国之独立,基于一身之独立;一身之独立,求学问为急务。”在此思想指导下,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A.“殖产兴业”政策 B.废除旧体制的政策 C.“文明开化”政策 D.军事改革10.明治维新后,“工业化了的日本很快开始在亚洲炫耀自己的新力量。日本不再把中国作为文化源泉来尊重,而是把中国看作可以征服和剥削的弱国”。日本走上“炫耀新力量”

5、的道路根源于其()A.强大的工业化实力 B.先进的社会制度保障 C.军国主义的本质 D.国土面积的狭小11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宣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结合12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 )A论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C. 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和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13.在戊戌

6、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 )改定律例,裁撤冗员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裁汰旗人特权A B C D 14.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A. B.C.D.15.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02年以来外资流入中国放缓,但中国对外投资却快速增长。“资金和搭载在资金上很多的要素,开始真正的双向流动。”与上述现

7、象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的是()A.经济建设取得成就 B.对外开放深入发展C.西方大国完全放弃了对华贸易限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16.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代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后,当地农民咏唱的新生活是“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当时面额最大的人民币面值十元),又娶媳妇又盖楼.”导致这种变化因为( )A.完成了土地改革B.加入了农业合作社C.建立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7.明朝实行“一条鞭法”的全过程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有( )大地主兼并土地严重,且在政治上有很大势力 徭役、杂税很重,

8、导致农民大量流亡商品经济相当发展 政府财政入不敷出A B C D18. 下列关于考成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考成”就是考核各级官吏的政绩目的是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保证新法畅通规定“以钱谷为考成”具体做法是由三级机构逐层定期审核各级官吏政绩、实行赏罚A. B. C. D.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展开激烈斗争,主要围绕( )A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B建立两大军事集团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争夺巴尔干地区20.下列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B是非正义性的战争C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D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殖民地的非正义的战争2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

9、国带来了哪些机遇 ( )扩大了美国对世界的影响 插手欧洲事务的机会展示美国实力的机会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A B C D22.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23.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物、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成产。同时,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

10、榨油两厂。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以上材料反映的正确信息的是 ( )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 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了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得到了成功 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路人们的思想24彼得一世改革之所以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 ( )A.没有触及封建专制制度 B.不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C.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 D.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25.“金钱是战争的命脉。”为把握这一命脉,彼得一世 ( )A.重视大力发展海军 B.征收新税,重农抑商C.禁止工厂主使用农奴 D.鼓励私人开办企业26.张居正死后官秩被削,名誉被毁,祸及家人同僚,十年改革毁于一旦

11、。主要原因是 ( ) A明神宗的反对 B改革收效甚微 C损害了豪强权贵和腐败官吏利益 D张居正为官暴戾27.它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0年来,它从一个小鱼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材料描述的城市是( )A. 厦门 B. 深圳 C. 珠海 D. 汕头28.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所否定的错误观点是:( )A.“两个凡是”论 B.“党内新生资产阶级”论C.“以阶级斗争为纲”论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论29.一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和扩张的良机,下列不属于日本发展和扩张的是 ( )A占领了中国山东、太平洋上原德国占

12、领的一些岛屿 B独占了中国市场C加紧了对英法殖民地的渗透 D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30. 战争给法国带来沉重的苦难,孩子们在垃圾中寻找能吃的东西,有人只能居住在旧果皮箱里。在战争最为激烈的德法边界,村庄和城镇全部化为灰烬。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作为西线的主要战场长期遭受战争的打击和破坏 B德国的速战速决战略C德国武器先进 D法国武器落后31.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1872年太政官发布废止幕府时代服饰的布告,自天皇以下,达官贵人纷纷在正式场合身穿西洋大礼服,洋服一时成了时髦衣着。饮食结构也在变化,幕府时代禁食的牛肉被称为“开化的药铺”、“文明的药剂”,“士农工商、男女老

13、少、贤愚贫富等咸以不食牛肉为不开化”,牛肉火锅店里顾客盈门。一群群年轻人聚在店里边大嚼牛肉,饮用葡萄酒,边用蹩脚的英语谈论时事,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时尚。宋成有新编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1888年日本某学者认为)一国文明之进步,必基于国民本来之元气和性格,绝不是仅凭一朝一夕的模仿和虚饰就可以得到解决的。然而,我国开国以来只是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之外观,而不考究泰西文明能有如此今日之所以然。一味心醉于泰西文明之结果,便产生了崇拜泰西文明之风潮。此风潮破坏了作为国民独立之根基的国民性格,虚饰了一国之文明。松本三之介政教社文学集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文明开化的内容与特征。(8分) (2)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人在吸收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的变化。(2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前后态度产生的原因。(8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有些日本人“眩晕于滔滔而来的泰西文明”这一错误的实质。(2分)32、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这次会议(华盛顿会议)对于中国显然是很重要的。中国的主要对手是日本。中国非常盼望趁这个机会彻底解决山东问题,要求国际上确保中国的安全,承认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 顾维钧回忆录材料二: 美国首席代表休斯对代表团成员交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