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时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学案 选修1.doc

上传人:li****i 文档编号:128873724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时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学案 选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时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学案 选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时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学案 选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时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学案 选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课时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学案 选修1.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1梭伦改革:(1)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2)简述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指出改革的基本特点;(3)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2商鞅变法:(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1梭伦改革:(1)梭伦改革的背景、措施及特点;(2)梭伦改革的影响;(3)梭伦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2商鞅变法:(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商鞅变法的举措及特点;(3)商鞅变法的评价;(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及启示。 ,梭伦改革(一)梭伦改

2、革的必要性1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尖锐。2解决危机的尝试失败(1)建立僭主政治的尝试基伦暴动。(2)法制改革德拉古法典。3萨拉米危机加剧了雅典社会内部矛盾。(二)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1主要措施(1)经济领域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一切债务。鼓励发展工商业,保障了平民生活。(2)政治领域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公民按财产多寡来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进行政权机构改革,创设了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2基本特点(1)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2)措施:带有“折中”色彩,对贵族和平民采取了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3)结果: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又带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三)梭伦改

3、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1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2为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3梭伦的价值观及其创立的公民行使职权的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有重要意义。 ,商鞅变法(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1政治格局:宗法统治秩序瓦解,战国七雄形成。2经济: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3阶级关系(1)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2)各国先后进行变法。4思想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二)商鞅变法的举措和特点1举措(1)商鞅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年)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2)商鞅第二次变法(公元前

4、350年)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2特点(1)核心内容是鼓励“农战”和实行“法治”。(2)实质是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统治。(3)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的改革。(4)影响最为深远,不仅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发展也有重大影响。(三)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1历史作用(1)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支柱,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政治体制。(2)军事上:提高了秦军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3)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

5、者生产积极性,社会经济不断发展。2局限性(1)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为秦的暴政埋下了祸根。(2)商鞅变法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3)商鞅变法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保留有奴隶制的残余。(4)重农抑商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梭伦改革雅典贵族政治下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导致社会动荡,阻碍了经济发展。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后,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建立“四百人会议”,鼓励农工商业发展,尽管未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但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奠定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角度 梭伦改革的原因提示:改革前的雅典

6、社会中贵族和平民的矛盾非常突出。在社会矛盾激化的情况下,贵族青年基伦企图建立僭主政治,但是被有着民主传统的雅典人拒绝。贵族为了维护统治,颁布了血腥的德拉古法典。萨拉米危机的出现把雅典城邦推向了危机的边缘。在此形势下,雅典推举梭伦全权负责改革。贵族与平民的对立是改革的根本原因,基伦暴动和德拉古立法是贵族和平民矛盾激化的表现,萨拉米危机是梭伦改革的导火线和直接原因。角度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比较(2008山东文综,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

7、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 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点拨本题以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第(2)问,要在结合时代背景的情况下,对两个改革在限制特权、维护社会公正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其策略的不同主要从希腊的民主和中国的专制方面对比分析。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

8、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商鞅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

9、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答案(1)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维护奴隶主统治;振兴雅典城邦。(2)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改革运动。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 ,商鞅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商鞅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迅速改变了秦国的落后面貌,而且为日后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但变法施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角度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提示: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以及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历史潮流,符合历史发展的趋

10、势;秦孝公全力支持,信任商鞅;厉行法治,赏罚分明;改革的历史条件成熟;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角度 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比较(2007海南单科,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废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

11、时间便中止。摘编自中国通史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点拨第(1)问概括不同之处主要是仔细熟读材料,从中找出关键词,再进行归纳提取。第(2)问成败原因要联系变法本身和相关的客观因素,表达要准确。答案(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

12、多措施难以实施。2阅读下列材料并观察图片:为了取信于民,在公布法令之前,商鞅派人在栎阳城(当时秦都城,今陕西西安北)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杆,并发出告示,谁要是能把这根木杆扛到北门,赏十金。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但是大家都不相信。过了中午,木杆仍然立在那里。商鞅便改为“赏五十金”。终于,有人扛起木杆,径直走到了北门,果真得到了五十金。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秦国,大家都知道商鞅执法如山,说一不二。请回答:(1)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后,请你概括出一个历史典故。这一历史典故说明了商鞅变法的什么理念?(2)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3)你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答案(1)典故:南门徙木或徙木立信。理念:商鞅坚持变

13、法的信心、决心,向人民表示诚信。(2)背景:生产力的发展使铁农具和牛耕广泛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新兴封建地主阶级队伍形成,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秦国统治者适应变法潮流。(3)评价:商鞅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一次比较彻底的改革,它使秦国强盛起来,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但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世有消极的影响。第一层级考情感悟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属于课标、考纲的重点内容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影响以及与商鞅变法的比较成为高考命题的集中区域2008年山东文综在此处命题第二层级深层探秘从历史角度: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14、,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从现实角度:改革所贯穿的中庸精神,既是源于对人性的一种透彻认识,也是当时改革极具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充分体现【考向预测1】 有关梭伦改革的措施及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的确,一切所谓政治革命,从头一个起到末一个止,都是为了保护一种财产而实行的,都是通过没收(

15、或者也叫作盗窃)另一种财产而进行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哪一突出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的哪些措施具有“政治革命”的性质。分析梭伦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认真理解材料并结合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及梭伦改革的特点即可解答。第(1)问从材料可直接归纳。第(2)问即是梭伦改革政治方面的内容。答案(1)权利:人身自由、财产安全、法律维权;特点:人民主权,直接民主。(2)废除债务奴隶制、建立财产等级制度。平民与贵族矛盾激化。第一层级考情感悟商鞅变法是古代最重要的封建性质的改革,属于课标、考纲规定的重点内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