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1 机械功教案1 鲁科必修2.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7209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1.1 机械功教案1 鲁科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 1.1 机械功教案1 鲁科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物理 1.1 机械功教案1 鲁科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1.1 机械功教案1 鲁科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1.1 机械功教案1 鲁科必修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机械功 教案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斜面,使用斜面可以省力,且斜面越长越省力。理解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力的方向上的乘积叫做这个力所做的功。会判断生活中是否做功的一些现象。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知道功的两个因素是在同一个方向上的。先定义,再实例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建立生活与课堂物理知识之间的沟通桥梁。二教学思想。这节课准备的知识有,匀速运动时,合力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弹簧秤的使用。物体受力分析。先用斜面的使用来引入课题,从斜面三种不同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完成相同的任务时,有力与力的方向上的乘积是相同的,由此引入功的概念。用和尚提水的故事初步感觉一下

2、,用了力不一定做功,只有做出的贡献,也就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才算做功。接下来分析判断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是否做功。如提水时水平走动,等,让学生领导判断是否做功,就是看这个力,及这个力的方向上有没有通过距离。最后补充,由于惯性时,原来的力已不做功。最后利用公式来个小计算。在这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讨论的方法,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体到物理对生活是如何来进行分析的,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二、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功的两个因素。难点:找出功的两个因素,并能区分是否做功。三、 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活动斜面可以省力,且斜面越长越省力。当高度相同时,力与车和方向上的乘积不变。学生观察图片后思考

3、,三种不同的方式把木箱从底的地方移到车上,会选择哪种比较好呢?学生回答:学生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利用斜面把小车拉到一定的高度。记录力与力的方向上的距离。分析问题引入情景,用三种同的方法把物体提高到一定高度,你选择哪种方法,为什么。演示,利用斜面提高物体的三种不同方法。在物理学中,把作用在物体上力与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和乘积叫做这个力所做的功。学生感知:当高度相同时,力与力的方向上的乘积为什么会相同呢?因为完成的任务相同。公式:W=FS单位:焦。让学生知识功是力与力的方向上的距离的乘积。初步理解功的意义。情景:三个和尚提水:同学们思考哪些和尚在做功,哪些和尚没有做功,为什么?学生回答:第一个,与第三个在做功,第二个没有做功。虽然有力,但不定做了功。三个和尚是否都在做功呢?引导学生从贡献上来分析。为什么第二个没有做功?思考课本上的提问:举重运动员在举起的过程中,是否做功?停在空中时,举力是否做功。提水时,水平移动时,是否做功。球从高处滑到低地方。观看幻灯片,想一想,踢出去的足球是否做功,打出的子弹是否做功。引导学生来分析,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哪里,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在哪里。形成力与力的方向的距离是同一个方向的感觉。惯性运动时,前面施出的力已不在做功。功的计算。学生们自由分析。课本上的习题计算。小结:斜面的作用。什么是功。如何判断是否做功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