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高一历史段考理.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87170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宾阳高一历史段考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宾阳高一历史段考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宾阳高一历史段考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宾阳高一历史段考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宾阳高一历史段考理.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宾阳县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4月段考试卷 理(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A. B. C. D. 【答案】D【解析】隋唐时期出现的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D项是曲辕犁,故答案为D项。A项是耒耜的耕作方式,排除;B、C项反映的是牛耕方式,但还没有形成曲辕犁,均排除。点睛: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西汉时期

2、出现耦犁,经历了由二牛三人到二牛一人的变化,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时期出现安装了犁评的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2.齐民要术记载,中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重农抑商B. 精耕细作的耕作方法C. 曲辕犁的使用D. 水利工程的修建【答案】B【解析】中国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通过耕作方式、耕作技术、水利灌溉等方面的改进和提高,在有限的土地上追求收获更多的粮食,从而使得6世纪中国的单位面积粮食收获量比同时期的西欧高出很多。故答案为B项。重视农业,并不必然带来

3、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的提高,排除A项;C、D项均是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特点的具体表现,排除。点睛:我国传统农业时期,耕作方式不断改进,耕作技术不断进步,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精耕细作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3.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答案】C【解析】江宁织造局的生产由政府派人主持,应该属于官营手工业。

4、而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不投放市场,全部供皇室使用。4.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发生在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C【解析】古代明朝以前一直是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民营手工业开始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发生在明朝中后期,故项正确;唐朝和宋代不符合时间,故和项错误;晚于明朝,排除。5.“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闻,至于通晓。”材料描绘的是A. 汉代长安B. 隋代洛阳C. 唐都长安D. 北宋东京【答案】D【解析】汉唐时期有严格的市坊制,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

5、空限制,排除ABC。从材料信息“中秋夜”“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可以推断出夜市已经出现,宋朝时候商业打破了时间限制,早市,夜市通宵达旦。故答案为D。6.据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表明A.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B. 明朝纺织业发达C. 世人皆以纺织为生D. 出现了雇佣关系【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的“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可知出现了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给出的时间是清前期;B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C选项说法错误,当时主要的劳动形式还是农业生产。点睛:商品经济的特点在明清时期主要体

6、现就是“机工出资、机户出力”,所以在材料中出现这句话的时候一定是与资本主义萌芽有关。本题中出现了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因此本题选择的是D选项。7.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重农抑商B. 土地兼并严重C. 闭关锁国D. 井田制瓦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地主土地所有制及其概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可知反映的现象为土地兼并严重,B项符合题意,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商业,排除A项;C项提及的是对外经济政策,与题干

7、信息不符,排除;D项提及的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的变迁地主土地所有制及其概况8. 雍正皇帝认为:“朕观四民(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这段材料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 海禁B. 重农抑商C. 工商皆本D. 盐铁官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可以反映出农业是天下根本,工商业是末,由此说明是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正确,C项错误;A项是对外贸易政策;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盐铁。所以答案选B。考点:中国古代的经

8、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9.明朝政府下令: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从此,船员只得在内河的小船上当雇工,郑和的大船因搁置而烂掉。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明朝鼓励民间贸易B. 明朝禁绝朝贡贸易C.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D. 明朝造船技术落后【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不鼓励民间贸易,排除A;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关系,题干与朝贡贸易无关,排除B;根据题干“禁止建造远洋船只,禁止保留超过两根以上的桅杆帆船”可知明朝政府禁止远洋,这是海禁政策的表现,C正确;明朝造船技术发达,排除D。故答案选C。10.1

9、0月12日习惯上被称为“哥伦布日”,以纪念探险家哥伦布首次登上美洲大陆。欧洲国家每到这一天都会隆重庆祝,如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进行盛装游行等庆祝活动,吸引众多观众;但哥伦布在拉美却不太招人喜,你认为下面哪句话最能表达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情感A. “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侵略与种族灭绝的急先锋”B. “这是地球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创举”C. “他缩短了美洲社会步人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D. “他是曾经站在航海历史的门檻上,向前迈进了决定性一步的历史人物之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成千上万的印第安人由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去的疾病而死

10、去,故哥伦布在拉美却不太招人喜欢,A项正确。B项不是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对哥伦布的看法,排除。C项强调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客观作用,不能表达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情感,排除。D项强调对哥伦布的积极作用,不能表达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情感,排除。11.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里的“横向交流”主要指的是A. 地中海成为贸易的枢纽B. 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C. 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加速D. 各地文明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影响的相关史实。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使得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符合题意,故D正确。新航

11、路开辟之后贸易中心的转移,大西洋沿岸成为贸易中心,A项不符史实;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侧重价格革命,与材料无关。12.17世纪,凭借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A. 荷兰B. 英国C. 法国D. 美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荷兰的殖民扩张,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故A正确,B项是18世界成为海上霸主,成为日不落帝国,与题干不符。此时法国还没有正式加入到殖民扩张的行列,C项错误;此时美国还没有建立,排除D项。13.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

12、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表明当时英国A. 成为世界工业中心B. 禁止海外商品流入C. 确立海上霸主地位D. 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答案】D【解析】“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说明英国对外来商品实行限制措施,实质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体现,D正确;A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B中禁止说法绝对;C是18世纪中叶。14.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A. 手工作坊B. 手工工场C. 工厂D. 垄断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使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产生,即“工厂”大量涌现,故选

13、择C选项;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场是属于工业革命前的生产组织方式,故排除A、B选项;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当中,故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需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和排除。15.为了使工业生产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18世纪的很多欧洲人都在试图寻找一种新的工业动力,在这方面做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成果是A. 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B. 炼钢技术的突破C. 石油的广泛应用D. 蒸汽机技术的改进【答案】D【解析】从材料“工业生产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18世纪”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并推广,使工业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故D项正确;ABC项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排除。点睛:关键

14、信息“工业生产摆脱自然条件的限制”“18世纪”。16.“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改变了内陆交通面貌的是A. 飞机B. 火车C. 汽船D. 汽车【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发明火车促使内陆交通改变,B正确;A和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C属于海洋交通。17. 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如果说莱特兄弟征服了距离,那么征服黑暗的发明家是( )A. 贝尔B. 瓦特C. 爱迪生D. 马可尼【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贝尔发明了电话;瓦特改良蒸汽机;爱迪生发明了电灯;马可尼方面了无线电报。故选C项。考点:资本主义世

15、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18.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其做法反映了A. 手工工场的消失B. 工厂制度的出现C. 垄断组织的发展D. 跨国公司的衰落【答案】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正是垄断组织发展表现,C正确;A中消失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组织形式;D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19.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A. 新航路开辟提供了联结通道B. 荷兰成“海上马车夫”C. 工业革命后,欧美国家实现初步工业化D.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答案】D【解析】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