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教学教材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28871172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教学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教学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教学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教学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教学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教学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教学教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一、选择题组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胜古迹多,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笑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 a B. b C. c D. d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 a B. b C. c D. d“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

2、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从1953年到2010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4历经80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 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人口分布重心逐渐由东南向西北移动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A. B. C. D.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B. 西部地区

3、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A. B. C. D.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A. B. C. D. 8到省的简称分别是A. 黑鄂粤滇 B. 滇粤鄂黑 C. 滇琼湘吉 D. 鲁粤鄂黑阅读“中国近 2000 年人口变化表”,完成 下列各题。9结合右图判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我国 历史 上各 朝代中, 明朝(1368 年-1644 年)及以前的人口 总数从未超过 2 亿;清朝人口呈 现快速增长态势;1600 年以后,我国

4、人口逐年递增;1949 年2000 年是我国各时间段中,人 口增速最快的阶段;A. B. C. D. 10据图判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949 年以后,中国新增人口数是 1949 年人口总数的两倍B. 我国人口大致以漠河腾冲一线为界呈明显地区分异C. 我国人口于 1949 年以后的显著变化是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下降的结果D. 导致 1949 年以后人口的变化,与国家成立初期没能及时控制人口有关“胡焕庸线”是一条大致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在1935年划定的,反映了我国东南与西北人口分布上的差异,对我国人口、社会经济战略的规划与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读我国西北半壁与东南半壁人口比

5、重、面积比重、人口密度对比图,完成下面小题。1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下列与“胡焕庸线”最接近的是A. B. C. D. 12在上图所示的时段中,两部分的变化及原因分别是A. 西北半壁人口所占比例大幅下降,因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经济差异在扩大B. 东南半壁面积所占比例大幅增加,因为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城市化水平差异在扩大C. 西北半壁人口所占比例变化极小,因为地形和降水格局没有变化D. 东南半壁人口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因为自然、社会经济大格局没有根本的变化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3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A. 3 B. 5 C. 8 D.

6、1014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A. 和都位于一级阶梯上B. 与都处于中纬度地带C. 都位于古丝绸之路上D. 五地之中,只有位于热带15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A. 和 B. 和 C. 和 D. 和16关于我国的人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北部人口多,南部人口少 B.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密度相差不大C. 我国人口的分布以黑龙江的漠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D. 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后人口增长速度放缓,但目前总人口数仍在上升17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我国各省级行政区都展示了各自鲜明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其中四个省展馆的主题分别是:中华水塔三江源;人文长安之旅

7、;水润天府生命之舟;丝路城歌。各展馆依次对应的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A. 乌鲁木齐、兰州、重庆、太原 B. 拉萨、哈尔滨、武汉、合肥C. 西宁、西安、成都、兰州 D. 南宁、郑州、昆明、长沙18关于图中的四个省级行政区,叙述正确的是A. 和两省都位于北温带 B. 省和省互为邻省C. 四省中纬度最低,位置最东 D. 和两省均位于第二级阶梯19下列关于我国疆域及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海陆兼备B. 我国领土所跨经度广,领土总面积居于世界第四位C. 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地域辽阔,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显著D. 我国领土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有利于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8、20我国大陆海岸线南北起点所属省区是A. 吉和琼 B. 辽和桂 C. 辽和粤 D. 吉和桂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1甲、乙两省(区)可能是( )A. 辽宁、山东 B. 湖南、宁夏 C. 新疆、四川 D. 西藏、内蒙古22影响甲、乙两省(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可能是( )A. 甲省气候、乙省地形 B. 甲省地形、乙省水源C. 甲省水源、乙省地形 D. 甲省气候、乙省植被23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叙述正确的是( )跨南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没有热带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

9、,有利于对外交往和合作以及发展海洋事业A. B. C. D. 二、综合题24读我国部分省区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概括图中省区人口迁移的总体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人口迁移对江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3)数据显示江西人口老龄化明显,这种现象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1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参考答案1C2D【解析】1“甲人”笑了,说明甲的面积大,甲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c,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单位,C对。a 是内蒙古,b是湖南省,d是云南省,A、B、D错。2“乙人”笑了,说

10、明乙的民族多,乙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d ,云南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单位,D对。A、B、C错。点睛:了解各省级单位的轮廓形态特征,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单位,云南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单位。3C4B5A【解析】3读图分析可知,从1953年到2010年期间,东南半壁人口比重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但是人口密度不短增加,因此人口数量应该呈增长趋势,A错误; 西北半壁的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都呈不断增长趋势,说明西部地区的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增长趋势,B错误;由于东南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化速度较快,就业机会较好,人口迁移会导致东南部的人口增长数量大于西北地区,C正确;但是由于西北半壁少数民族数量多,少数民族

11、地区有计划生育优待政策,再加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导致西北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于东南半壁,D错误。故答案选C项。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的胡焕庸线不可破的原因是由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决定的。我国的东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好,相对于较为恶劣的西部地区,更适合人类的居住,而且随之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东南部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城市的数量和水平都高于西部地区,因此人口还是多分布在东南地区,因此正确,故答案选B项。5破解胡焕庸线需要时大量的人口迁入西部地区,可以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增加西部地区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人流、物流等的不断进入,推进城市化进程,A正确;西部

12、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将会建设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利于人口的迁入,C错误;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会加重区域环境的压力,反而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D错误。故答案选A。6C7D8B【解析】6根据省区轮廓可知云南省,广东省,湖北省,黑龙江省。湖北省是一个内陆省份,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属于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省份,故答案选C项。7地球自西向东转,因此时间东早西晚,经度越靠东,见到太阳的时间越早,因此在春分时,春分日时,位置最东的黑龙江省最先看到日出,故答案选D项。8云南省的简称为滇,广东省的简称为粤,湖北省为鄂,黑龙江省为黑,结合选

13、项答案选B项。9C10D【解析】9读图分析可知,1368 年-1644 年之前,人口 总数从未超过 2 亿,正确;清朝在明朝之后,由图示可知,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正确;1600 年以后,我国人口呈现波动上升,错误; 1949 年2000 年是我国各时间段中,图中斜率最大,人口增速最快,正确,因此正确,故答案选C项。10读图分析可知,1949 年人口约为6亿,到两千年人口约为12亿,中国新增人口数为6亿,是 1949 年人口总数相同,A错误;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疏,B错误;我国人口于 1949 年以后人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因为

14、新中国成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导致死亡率大为下降,人口增长率快速提升,C错误;1949 年以后人口的增长速度大大增加,但是我国此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快,D正确。故答案选D。11B12D【解析】11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线。根据我国西北半壁与东南半壁人口比重、面积比重、人口密度对比图中的数据可知,线最为符合,B项正确。12虽然过去了80年,但是“胡焕庸线”的位置基本没有变化,对我国目前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其位置基本没有变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社会经济原因,是多种因素在发展中长期综合影响的结果,因而D项正确。点睛: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