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28867860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南宁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南宁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南宁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南宁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南宁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第三次月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宁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月考(三)文科历史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A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2考古发现,商代的贵族墓葬遗址大多有手工业作坊,出土文物尤以下列所示最为普遍。青铜礼器 青铜兵器 青铜车马器 玉器饰品据此能

2、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商朝手工业普遍繁荣 B先秦青铜技术发达C作坊主要为官方服务 D战争频繁礼崩乐坏3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农业技术取得突破B农业生产受到关注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4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核心经济区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5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

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6宋代历朝皇帝不仅访书、藏书、刻书,而且带头读书,提倡读书。结果宋代文武大臣读书蔚然成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印刷技术日益进步 B注重文治的基本国策C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D科举制度的日益完善7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里描写崔莺莺遇到张生时回头偷看一眼。而明末金圣叹改编西厢记时,便删掉了崔莺莺这一动作。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王实甫未受儒

4、家思想影响B明代理学居于统治地位C明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D王实甫倡导个性解放8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A历史研究的角度决定了历史研究的结论 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历史研究不可能形成统一的结论 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9明朝宣德、正统年间,科举取录分为南、北、中三卷,三卷录取情况如下表:卷种涉及地区录取比例南卷应天(今南京)、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55%北卷顺天(今北京地区)诸府、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35%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10%根据上表可知,明

5、朝分卷制的实行反映了当时A科举制八股取士正式形成 B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C全国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政治重心由南方移至北方10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发生了瘟疫,情况艰难,雅典人开始谴责伯利克里,把所有的愤怒都转移到他身上。伯利克里在民众会议上说“你们正在攻击我,因为我曾主张战争;同时也攻击你们自已,因为你们自己也表决赞成战争。”最终伯利克里被废黜和罚款。这反映了A伯利克里应该为艰难情况负责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最终效力C瘟疫是导致伯利克里下台的根本原因 D伯利克里与公民之间存在冲突11罗马法中的契约制度规定,当事人必须陈述一系列法律规定的言辞和格式化的用语,有时候当事人还必须伴以仪式性的动作

6、;裁判官在发言、命令或裁判时,也必须毫无差错地使用法定术语。这些严格的形式A保障了当事人真实意图的表达B体现了对财产安全保障的诉求C适应了帝国时期新的发展要求D表明法律有效保护了平民权益12阎照祥著英国贵族史一书中写道:1880年以来诸多新兴工商业资本家陆续成为英国上院贵族之后,贵族院已开始成为“一瓶兑了水的威士忌”。20世纪20年代中产阶级和“工党贵族”开始进入上院之后,贵族院成为“一瓶变味的啤酒”。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了英国社会A贵族政治退出舞台B自由平等思想流行C平民化的发展趋势D政党制度受到制约13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通过一个从公民中挑选出来的机构,对公众的看法加提炼和进行补充,以这

7、些人的智慧,使他们能最清楚地了解真正国家利益之所在。因此,公众的声音会比他们自己直接表达更符合公共利益。这段话旨在说明A采用间接民主形式有诸多优势 B代议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专业人士治国可避免多数暴政 D国家实行代议制的可能性141824 年英国不仅解除了出口机器的禁令,同时还允许技工出国,1843 年甚至还将机器出口税也取消了。这些变化在当时A有利于世界工业化的开展 B使英国逐步建立起殖民帝国C打破了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 D促成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5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

8、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大变化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 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161898年清政府颁布的振兴工艺给奖章程中规定:“如有能造新器切于人生日用之需,其法为西人旧对所无者,请给工部郎中实职,许其专和三十年。”这反映了当时清政府A开始具有了知识产权意识 B注重选拔实用型的人才C具有赶超西方的求强心态 D已确立了工业立国政策17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国家进口关税税则,将进口税的最高税率比1929年提高了近一倍,1933年国民政府再次提高进口税率,比1930年的最高税则提高50%以上。这说明国民政府A

9、为实现关税自主做准备 B注重保护国内民族工业C旨在改变政府财政困难 D积极抵制日本侵略战争18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A“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C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19“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的出现主要源于A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B政府推

10、行开明的文化政策 C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 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的侵略201943年春节,有记者报道太行根据地乡村民众过年的情况:旧历元旦,驻在各村的团体机关与驻地民众一同举行团拜,机关领导还和村代表携带礼物,慰问村中抗战烈属;“耍钱”等各种不正当的娱乐已经减少,演新戏、开晚会等是最常见的娱乐;有些村的民众不辞远途去凭吊左权将军的陵墓。据此可知A根据地村民的文化素养普遍提升 B传统节日受重视的程度有所下降C根据地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民俗节日呈现出革命动员的特征21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

11、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政,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A私营经济能保留竞争机制,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B俄国新经济政策体现不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需要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D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家市场才有益于国计民生22据史学家统计,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的婚龄普遍低于他们父辈当年的结婚年龄,且十分乐于建设自己的安乐窝。1954年麦克尔斯为此编造了一个专门描述这种一家人欢欢乐乐在一起之现象的新词“欢聚在一起”。这说明A货币学派促

12、进了经济恢复 B高福利社会导致财政赤字C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趋于稳定 D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2320世纪60年代,美苏两国商定在对方首都举办展览,以此“和平竞赛”。苏联在华盛顿举办了宇航技术展览,美国人参观后感到害怕。而美国在苏联举办了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内心向往美国。这一现象反映出A苏联尖端科技领先美国 B美苏关系得到一定缓和C苏联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D美苏冷战方式的多样性24下图是20012014年金砖国家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较图,图中上方线条代表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下方线条代表金砖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据此可知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A各国经济

13、发展水平趋于一致B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C金砖国家将领跑世界的经济D两极格局下的竞争更加激烈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世纪20年代,许多有识之士重新思考中国的前途与命运,出现了以留美、留法、留苏为主的一波留学热潮。“留美热”从1911年美国设立留美预备校清华学堂开始,至1925年,在美学习科学与文化的中国留学生已达2500多人。“五四”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留法学生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积极向国内介绍和传播。国民革命期间又出现“留苏热”,国共两党多次选派青年去苏联学习。为此,1925年苏联当局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的革命理论和军事知识。 新中国成立后“留苏热”再度兴起。1950年教育部规定,留学生直接归所在国中国大使馆领导,要定期汇报学习成绩及生活情况。从1950年到1966年,新中国派往苏联、东欧各国的留学生约一万余人,其中80%是留苏生。“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出国留学人数急剧下降。1978年,随着50名留美学者的启程,出国留学逐渐回暖,留学人数逐年递增。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国留学生遍及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二十多万人。至2004年更达70万人,除公派之外,自费留学占很大比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