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课件

上传人:tang****xu2 文档编号:128866333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精编】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精编】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精编】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精编】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城市总体规划培训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概述第二节城市定位第三节城市用地分类第四节城市总体布局第五节城市交通规划 绿地与基础设施 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概述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 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 发展目标 发展规模 土地利用 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 总体规划有两个鲜明特点 一是在地理范围上包括整个城市社区及其未来发展空间 二是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 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 一 城市总体规划概念 二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 发展规划用地布局规划工程规划 一 城市发展规划 定位 是整个城市规划的基础 是城市规划的基本依据 关系到 建设什么样的城市 这一根本性问题 它主要运用区域分析方法 对城市的

2、未来和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和论证 确定城市规模 性质和功能 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二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布局 用地布局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关键部分 它根据城市发展规划所提供的依据 通过对城市自然 社会 经济 历史和现状分析研究 将工业 第三产业 居住 绿地 道路交通系统等各项物质要素组织在一个功能合理 协调统一的城市结构中 布局规划包括用地功能分区 城市干道系统规划 城市形态规划 城市总体布局等项内容 三 城市工程规划 网络 脉络 城市工程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专项规划 只有把工程性基础设施规划做好 落实 城市建设的基本框架才能确定 城市居民工作 居住 出行 娱乐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因此 城市总体

3、规划应当对关系城市发展方向 人口规模 布局结构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进行论证 规划和布局 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工程和公园绿地工程 总体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要求的文件 规划说明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的解释 总体规划图纸包括 城镇布局现状图 城市现状图 城镇体系规划图 城市总体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各项专业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等 第二节城市定位 城市准确定位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一 城市定位的概念 城市定位是指城市为了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根据自身条件 竞争环境 消费需求等的动态变化 科学确定自身各方面发展的目标 占据的空间

4、 扮演的角色 竞争的位置 城市定位包括区域定位 产业定位 主体功能定位 特色定位 层次规模定位 综合定位 产业定位是基础 功能定位是核心 特色定位是灵魂 二 城市主体功能定位 一 城市主体功能的概念城市主体功能 类似于城市性质 是某城市在全国或某一地区的政治 经济 文化生活中所担负的主要任务和作用 城市主体功能与城市职能有所不同 城市职能也是指某城市在区域经济 文化 政治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城市职能可能有几个 职能强度和范围各不相同 而城市主体功能关注的是最主要的职能 是对主要职能的高度概括 二 定位原则 独特性原则主导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前瞻性原则 三 定位的思路和依据 略 从城市在区域社会经济中

5、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进行分析 然后对分析结论加以综合 科学地确定城市性质 也就是说 应把城市放在一个大区域背景中进行分析 才能正确确定城市主体功能 要明确城市主体功能 必须把城市放在它所在的大区域城镇体系中加以审视 看城市究竟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三 城市层次定位 第一层次 世界级的综合性国际大都市 第二层次 洲际的国际化城市 第三层次 有特色的国际性城市 第四层次 国家中心城市或大国的区域中心城市 第五层次 省域中心城市 第六层次 省内地方城市 数量最多 多是特色不突出的中小城市 四 城市规模定位 略 城市规模定位 就是确定未来城市规模 这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规模指的是城市人口规模和用

6、地规模 但是 用地规模随人口规模变化而变化 所以 城市规模通常以城市人口规模来表示 城市人口规模就是城市人口数量 第三节城市用地分类 城市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和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它既包括已经开发的土地 也包括列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的土地 由工业 居住 仓库 公共设施 对外交通 城市道路 基础设施 公园绿地等不同的用地类型组成 按照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 137 90 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 46中类和73个小类 第四节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 经济 自然条件以及工程技术与艺术的综合反映 城市总体布局的任务是在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基本确定之后 在城市用地

7、适用性评定的基础上 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与要求 对城市各组成用地进行统一安排 合理布局 使其各得其所 并为今后的发展留有余地 一 城市形态的布局形式 简单地说 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实体所表现出的具体的空间形态 亦即城市用地的平面形状 城市用地是集中布置还是分散布置 将直接影响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 城市布局形式的确定 是城市总体布局的重要环节 城市形态的布局形式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类 1集中式布局的优点 布局紧凑 节约用地 容易低成本配套建设基础设施 居民工作 生活出行距离较短 城市氛围浓郁 交往需求易于满足 一 集中式布局 2集中式布局的缺点 城市用地功能分区不十分明显 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紧邻 如果

8、处理不当 易造成环境污染 城市用地大面积集中连片布置 不利于城市道路交通的组织 城市进一步发展 会出现 摊大饼 的现象 3集中式布局的适用对象 对一些规模不大 建设项目不多的大中小城市 特别是没有大规模 高污染或对用地条件没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城市 在地形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宜采取集中式布局 二 分散式布局 1分散式布局的类型 1 分散成组式布局 2 一城一区式布局 3 组群式布局 4 一母多子式布局 2分散式布局的优点 布局灵活 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具有弹性 环境优美 贴近自然 各城市物质要素的布局关系井然有序 疏而有致 3分散式布局的缺点 城市用地分散 浪费土地 各城区不易统一配套建设基础设施

9、 分开建设成本较高 如果每个城区的规模达不到一个最低要求 城市氛围就不浓郁 跨区工作和生活出行成本高 居民联系不便 三 城市总体布局的演变趋势 1 城市布局形式演变的基本历程和发展趋势一是大城市由分散走向集中 再由集中走向分散 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2 现代大城市呈现出分散化趋势的两个主要标志 城市用地由集中式布局趋向分散式布局 城市中心功能多样化现代大城市空间结构逐步由向心结构转向离心结构 由单中心结构转向多中心结构 由集中分布转向分散发展 二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 1按集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 形成城市工业区2按居住区 居住小区等布置 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3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 组织城市

10、绿化系统 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4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5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 划分城市道路的类别 形成城市道路交通体系 城市总体布局小结 略 城市总体布局就是要使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建立在各功能区的合理分布的基础之上 按此原理组织城市布局 就可使城市各部分之间有简便的交通联系 可使城市建设有序合理 使城市各项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城市总体布局问题是复杂的 工作 居住 交通 游憩等几大功能既相互依存 也相互干扰 总之 在城市总体布局的构思时 需要同时综合考虑这些相互有关联的问题 从总体布局的多方案比较中择优确定 三 城市功能分区 一 概念城市功能分区是城市内部各功能 职能 活动的分布

11、空间及其相应产生的区域分异 它受自然 社会 历史 经济诸因素影响 随城市的发展而形成 城市功能分区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 使各功能区既保持相互联系 又避免相互干扰 工业区 商业区和居住区是各类城市共有的功能区 功能分区因规模而不同 发达的大城市内部一般分为中心商业区 行政区 文化区 居住区 游憩区 郊区等 中小城市功能分区相对简单 二 城市功能区的类型 1商业区 1 中央商务区 2 城区商业区 3 街区商业区 2工业区3居住区4仓储区5生态绿化区 带 第六节城市交通规划 绿地与基础设施 一 交通规划及土地利用一方面 土地利用带来了交通需求 人口或商业增长带来交通流量并造成堵塞从

12、而产生了解决这种问题的力量 另一方面 道路的修建改变了地价 进而改变了土地利用的强度 使得土地利用得到升级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加强了城市与属地以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关系 城市与属地之间的道路交通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从而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 城市内部的道路交通 改变了城市土地地价 进而使得城区土地用途发生变化 土地的升值 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显示出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二 常见城市绿化指标 1 绿地率 绿地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占面积的比例 如城市绿地率和居住用地绿地率等 屋顶绿化不计人绿地面积 2 绿化覆盖率 各种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在一定用地范围内所占面积的比例 绿化覆盖率不是用地指标 但它是研究绿量和衡

13、量绿化环境效能的重要指标 3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 城市常住人口平均享有的公共绿地面积 我国规定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定额为每人6平方米以上 三 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 城市基础设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 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城市基础设施分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类 工程性基础设施一般指能源供应 给水排水 交通运输 邮电通信 环境保护 防灾安全等工程设施 社会性基础设施则指文化教育 医疗卫生等设施 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 工程性基础设施 能源系统 供电 燃气 集中供热水资源系统 水资源保护 给水 排水交通系统 对外交通 市内交通通信系统 邮政 电信 广播 电视环境系统 环境卫生 环境保护防灾系统 消防 防洪 防空袭 防风雪 防震 社会性基础设施 行政管理金融保险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宗教社会福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