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丰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28851037 上传时间:2020-04-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宜丰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宜丰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宜丰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宜丰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宜丰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宜丰中学2018-2019(下)高一开学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从官职人员的选拔机制看,血缘政治逐渐被破解的过程也是社会进步的进程。下列项中能说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有( )秦国的军功爵制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隋唐的科举制 梭伦的财产等级制A B C D2钱穆在中国历史政治得失中说:“唐宋诸代的诏敕,宰相一定要盖章,没有盖章,就不成诏书;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清代就更超越了这限度。”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唐宋相权与皇权制约平衡 B明代相权和皇权合二为一C清代皇权凌驾于相权之上 D皇权呈现不断加强趋势3宋代路级(地方行政级别)诸司并立、互不统属、各司其职

2、,一路之内分设四司,分别收州县兵、刑、政、财权力。正如时人所言“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由此可知,宋代对地方的管理体制( )A增强了地方应对危机的能力 B极大地强化了君主的权力C大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有效遏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相权与皇权的矛盾,不断地分散和削弱相权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下列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C北宋设立转运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5宋真宗励学篇写到:“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宋真宗这样说是基于( )A军功爵制 B察

3、举制 C九品中正 D科举制6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形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后者的措施是( )A汉代实行中外朝制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C明朝设内阁 D清朝设军机处7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他想法的是( )A叙说清朝的民族政策B论中央集权的加强C试析封建专制的强化D论丞相制度的废除8在古雅典政治制度中,公民大会是唯一的立法机关和最高权力机关,既制定法律、监督执法

4、,又行使一部分司法权力,而行政权却相对式微,公民们热衷于参加公民大会和公民法庭,对行政事务则不感兴趣,以致许多行政吏员由奴隶充当。这说明古雅典( )A民主政治处于高度繁荣阶段 B奴隶的权益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C权力相互制衡原则得以实现D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充分权利9美国历史学者马文佩里认为:雅典曾被恰如其分地形容为一个由业余人员组成的政府。下列内容能佐证上述观点有( )全体公民的直接民主 自然法精神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A B C D10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授予罗马帝国全部自由民以罗马公民权,从而消除了帝国北部居民的公民和非公民的区别。卡拉卡拉皇

5、帝此举( )A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建立 B消除了罗马帝国的民族矛盾C维护了所有罗马人利益 D适应了罗马帝国内部的变化11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A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源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使外邦人利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C古雅典的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D万民法的形成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12有学者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说:“宪法并不像法官们所说的那样,是全民的创造,也不像南方废宪派主张的那样,是各州的创造。它只是一个巩固的集团的作品,他们的利益不知道有什么州界,他们的范围的确包罗全国。”这反映了美国1787年宪

6、法强调( )A权力制约 B三权分立 C建立联邦制度 D平衡各方利益13有学者认为,对1787年的美国来说,必须通过回到“君主”,即通过类似于君主制的设计,才能使13个殖民地凝聚为一个有机的政治体。这一看法是基于,当时美国( )A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B深受英国政体的影响C邦联体制的弊端凸显 D有实行君主制的传统14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政治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由于当时德国政体变革( )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B超越了时代的要求C促进了德国工业化发展 D削弱了宪政民意的基础1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

7、的新陈代谢中说,1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体现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身后没有社会意义的群体,他们走得越远就越是孤独。(有一事件)“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材料中“有一事件”指(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中国在振兴经济和改建军队方面的失败,必然导致西方与日俱增的渗透和控制欧洲列强在中国各港口获取租界是它们施加经济影响的另一手段这些租界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以往一向是自给自足、以田地为基础,但现在,它愈来愈依赖外国人控制的沿海城市,尤其是上海”。斯塔夫里

8、阿诺斯在此旨在说明( )A洋务运动失败导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深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C欧洲列强通过设立租界达到了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目的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72019年是五四运动l00周年纪念,将这场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B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18“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就要被人民抛弃。”这是因为( )A戊戌变法使君主立宪的思潮广泛传播 B辛亥革

9、命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思想C新文化运动广泛宣传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将反帝反封建推向更高阶段19“十月革命是19世纪中期以来在俄国社会内在矛盾的结果,是由这些矛盾产生的革命进程迟至一战后的结果,十月革命的胜利保证了在全球实验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在世界政治版图上导致社会主义阵营形成。”这一表述( )A立足于现代化的视角解读十月革命 B表明俄国人民试图恢复斯大林模式C肯定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国际影响力 D说明一战延缓了俄国十月革命进程20巴黎公社委员中许多人是社会主义者,努力维护工人的权益。为此,公社恢复了一些被业主抛弃的工厂的生产,交工人合作社管理。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运用了工农联盟革命策

10、略 B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 D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21二月革命后,列宁动身回国,他在给瑞士工人的告别信中写道:“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是欧洲最落后的国家之一。在这个国家里,社会主义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胜利。”但“有可能使俄国革命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变成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级阶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落后”的俄国仍然是封建农奴制国家B“落后”使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取得胜利C二月革命揭开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序幕”D列宁基于国情对俄国革命形成正确定位22台湾地区新领导人马英九上台以来,多次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这表明( )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

11、族的心愿“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人民的最高利益“”缺乏历史依据和政治基础A B C D232008年3月4日新华社报道,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他指出海峡两岸“什么问题都可以谈,谈判地位平等,议题开放”。“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的前提和基础是( )A“一个民族,两种制度” B一个中国原则C“放弃,” D“一个民族,两个政府”24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三次“革命”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2、B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5维和步兵营讲述的是中国首支维和部队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奔赴境外执行维和任务的故事。从中能够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以维护国家安全为首要任务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联合世界各国反对霸权主义262018年11月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并发表题了重要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要坚持开放合作、伙伴精神、创新引领、普惠共赢,以负责任态度把握世界经济大方向。这表明新时期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发展

13、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D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的全方位外交27下图是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国际事务协商一致通过决议的比例变化,这反映了( )A美国不再是唯一的世界大国 B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秩序建立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掌握主导权28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围绕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展开了激烈竞争,原子弹、半导体、雷达、航天技术等有新突破。后来很多技术转为民用,如导航系统广泛用于救援、城市交通管理等各个方面。根据材料,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 )A美苏竞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B美苏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中心C美苏双方在科技上相互借鉴 D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势均力敌29在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上,发起国以不结盟、保持中立、维护和平为原则。但1970年第三次首脑会议上,明确指出“超级大国之间的核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2003年第十三次首脑会议上,通过了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决议。这体现出不结盟运动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实现世界政治多极化 B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D以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